shēngāohuāng

深入膏肓



深入膏肓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谓毛病已经无可救药。

出处郭沫若《洪波曲》第十章:“我在广播时也曾考虑到这讳疾忌医的深入膏肓的毛病,但我把话说得委婉了一些,结果倒也没有触犯到那一片的逆鳞。”


基础信息

拼音shēn rù gāo huāng

注音ㄕㄣ ㄖㄨˋ ㄍㄠ ㄏㄨㄤ

感情深入膏肓是贬义词。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事物或人。

近义词病入膏肓

反义词药到病除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深入膏肓”这个成语源自中国古代医学理论,形象地描述了事物或问题已经达到了无法挽回的地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用它来形容病情严重到无药可救的程度,也可以比喻事情已经到了无可救药、难以改变的地步。 首先,我们来拆解一下这个成语。“膏肓”是指人体内的两个部位:膏指的是心尖脂肪,而肓则是心脏和膈膜之间的空隙。据《左传·成公十年》记载,晋景公患病,秦国名医扁鹊前来诊治。扁鹊认为病已深入到膏肓之间,药物和针灸都难以达到,暗示病情已非常严重。因此,“深入膏肓”原意是指疾病已经发展到无法治疗的地步,后来引申为形容事情到了无法挽回、无法解决的状态。 成语“深入膏肓”的使用范围广泛,不仅限于医学领域,在社会生活、政治评论等场合中也经常出现。例如,当某项政策实施多年后仍未见成效,甚至带来了更多问题时,我们就可以说这项政策已经“深入膏肓”,需要彻底改革。又或者,在讨论某个社会现象时,如果指出其根源深重、难以根治,也可以用“深入膏肓”来形容。 总之,“深入膏肓”是一个富有文化内涵的成语,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表达方式,更蕴含着深刻的社会意义。通过了解这一成语的由来及其背后的医学背景,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在现代汉语中的应用,并在适当的语境下恰当地使用它来表达复杂的思想感情。

深入膏肓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深入膏肓的意思解释、深入膏肓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成语接龙(顺接)


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畏首畏尾 比喻作事胆子小;顾虑多。畏:畏惧;害怕。
致远恐泥 致远:到达远方,比喻委以重任;泥:阻滞拘泥,难行。恐怕妨碍实现远大目标。比喻小技无补于大业。
贫贱不移 移:改变。不因生活贫困、社会地位低下而改变自己的志向。形容意志坚定。
讴功颂德 讴:歌颂,赞美。指赞美功绩,歌颂恩德。
不二法门 不二:唯一的;法门:修行的门径。修行者唯一的入道途径。
顺口溜 民间的一种句子长短不等口头韵文。
清清楚楚 清晰明白有条理。
柳暗花明又一村 原形容前村的美好春光,后借喻突然出现新的好形势。
拭目以待 擦亮眼睛等着瞧。形容期望很迫切。也表示确信某件事情一定会出现。
天昏地暗 天色昏黄不清;大地黑暗不明。多指云雾遮蔽日月或风沙漫天的景象。昏:昏暗。
疙里疙瘩 文字不通畅,物体不平滑很粗糙。
九霄云外 九霄:天的最高处。比喻无限高远的地方。
云天雾地 比喻不明事理,糊里糊涂。
捞一把 用不正当手段取得一些利益。
惹事生非 招惹是非,引起争端。
古色古香 (陈设、器物或艺术品)具有古雅的色彩和情调。古香:古书画散发出的气味。
前脚后脚 比喻紧跟着。
运筹帷幄 运筹:筹划;策划。帷幄:军中营帐。原指在营帐中谋划制定作战的方法策略。
性命攸关 攸:所。形容事关重大,非常紧要
坐以待毙 待:等待;毙:死。坐着等死。指无力抗争或不想抗争。
当头棒喝 当头:迎头;喝:大声喊叫。原是佛教用语。禅宗和尚接待初学的人用棒迎头一击;或大喝一声;以考验对方的领悟程度。现在泛指使人震动和醒悟的猛烈手段。
离本趣末 趣:通“趋”,趋向。丢掉根本,追逐末节
字斟句酌 一字一句都推敲、斟酌。形容说话、作文章严谨慎重。斟酌:考虑;推敲。
苟合取容 苟合:苟且附合;取容:取悦,讨好。苟且迎合,取悦于人。
无计可施 施:施展。没有什么计谋可以施展。指一点办法也没有。
坑坑洼洼 形容物体表面凹凸不平,高高低低。
土生土长 当地生长的。
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指一味助长别人的声势,而看不起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