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ěng

省役薄赋



省役薄赋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省:减少;赋:税。减轻徭役和赋税,施行仁政。

出处三国·魏·曹植《汉景帝赞》:“省役薄赋,百姓殷昌。”


基础信息

拼音shěng yì bó fù

注音ㄕㄥˇ 一ˋ ㄅㄛˊ ㄈㄨˋ

繁体省役薄賦

感情省役薄赋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治政等。

近义词省刑薄敛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浅谈成语“省役薄赋”及其背后的文化意蕴》 在中国古代,有一个流传甚广的成语——“省役薄赋”。这四个字虽然简短,却蕴含着深厚的历史背景与文化意义。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这个成语背后的含义以及它所反映的社会理想。 首先,从字面上理解,“省”意味着减少、节省;“役”指的是劳役或兵役;“薄”则表示轻微、不多;“赋”则是指税收。因此,“省役薄赋”的直接解释就是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并降低税负。这一政策主张反映了古代社会对于公平正义的一种追求,也是历代明君贤相治理国家时所遵循的原则之一。 在历史长河中,很多著名的改革都围绕着“省役薄赋”的理念展开。比如西汉时期的文景之治,通过实施轻徭薄赋等措施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唐代开元盛世期间,唐玄宗也采取了一系列减轻民众负担的举措,使得唐朝国力达到了顶峰。这些成功的案例证明了当政权能够真正做到“省役薄赋”,就能够赢得民心,从而为国家带来长期繁荣。 然而,“省役薄赋”不仅仅是一种具体的政策措施,更深层次地体现了一种以人为本、以民为重的思想观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民本思想”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孔子曾说过:“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强调领导者应当以身作则,实行仁政。而“省役薄赋”正是这种仁政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它要求统治者关心百姓疾苦,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征税和劳役,让普通民众能够享受到更多的实惠和发展机会。 总之,“省役薄赋”不仅是一个简单的成语,它还承载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记忆与深刻的文化内涵。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学习并理解这样的传统智慧,有助于更好地认识我们自己的文化根源,同时也提醒我们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不要忘记关注民生福祉,努力构建更加和谐美好的社会环境。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省役薄赋”这一成语不仅仅是关于减轻人民负担那么简单,更重要的是体现了中国古代对良好治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希望今天的分享能让大家对此有更深的认识。

省役薄赋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省役薄赋的意思解释、省役薄赋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嘴里牙多 谑语,指会说话
条条大路通罗马 比喻采用许多不同的方法办事,都可以收到同样的效果。
骄生惯养 骄:通“娇”。指娇生惯养。
齐头并进 几支队伍并行前进。也指几个事情同时展开。
诛求无度 敛取、需索财贿没有限度。
晓以大义 晓:使人明白。把道理对人讲清楚。
劳民伤财 劳民:使人民劳累;伤:耗费。既让人民劳累受苦;又耗费了资财。指滥用人力物力;造成浪费。
宁为鸡口,不为牛后 牛后:牛的肛门。宁愿做小而洁的鸡嘴,而不愿做大而臭的牛肛门。比喻宁在局面小的地方自主,不愿在局面大的地方听人支配。
故步不离 故步:旧的步法。比喻因循守旧,安于现状,不求上进。
玉卮无当 卮:古代盛酒的器皿;当:底。玉杯没有底。后比喻事物华丽而不合实用。
归十归一 谓有条有理。
鬼鬼祟祟 迷信的人指鬼怪;或指鬼怪害人。形容行为偷偷摸摸;不光明正大。
水中捞月 到水中去捞月亮。比喻去做根本做不到的事;只能白费力气。
融会贯通 融会:融合领会;贯通:透彻理解。指把各方面的知识和道理融合贯穿在一起;从而取得对事理全面透彻的理解。
三十三天 佛教称欲界第六天为三十三天,即忉利天。后形容最高的地方。
半夜三更 三更:旧时一夜分为五更;半夜子时为三更;即夜十一点至凌晨一点。
雷霆万钧 雷霆:暴雷;霹雳;钧:古代的重量单位;一钧合15公斤。形容威力极大;不可阻挡。
树欲静而风不止 树要静止,风却不停地刮着。比喻事物的客观存在和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文治武功 政绩和战功。指治理国家和对外用兵都功绩显著。旧时多用为对帝王或重臣的赞誉之词。
恐后争先 指害怕落后,追求上进。
羊质虎皮 质:本性。羊虽然披上虎皮,还是见到草就喜欢,碰到豺狼就怕得发抖,它的本性没有变。比喻外表装作强大而实际上很胆小。
牵肠挂肚 牵扯感情的事情在心头缠绕。形容非常挂念;不放心。
乐以忘忧 由于快乐而忘记了忧愁。
性命攸关 攸:所。形容事关重大,非常紧要
背乡离井 指远离家乡,流落他方。
丰功伟绩 丰:多;伟:大;显赫。伟大的功勋和成就。
华不再扬 已开过的花,在一年里不会再开。比喻时间过去了不再回来。
现实主义 注重事实或现实,反对一切不切实际或空想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