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父杜母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召:指两汉召信臣;杜:指东汉杜诗。召信臣与杜诗先后任南阳太守,行善政。称赞地方官政绩显赫。
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杜诗传》:“前有召父,后有杜母。”
例子明·萧良有《龙文鞭影》第一卷:“召父杜母,雍友杨师。”
基础信息
拼音shào fù dù mǔ
注音ㄕㄠˋ ㄈㄨˋ ㄉㄨˋ ㄇㄨˇ
感情召父杜母是褒义词。
用法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称赞地方官。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成语“召父杜母”的语文讲解**
大家好!今天我们要一起探讨一个很有意思的成语——“召父杜母”。乍一听,这个成语可能让人觉得有些陌生,甚至有点拗口,但它背后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典故。让我们从字面、出处以及寓意三个方面来细细品味。
### 一、字面解析
“召父杜母”由四个汉字组成:“召”“父”“杜”“母”。单看这四个字,似乎没有直接联系,但它们组合起来却别有深意。“召”和“杜”是两个人的名字,“父”与“母”则是对父母或长辈的尊称。所以,从字面上理解,这个成语指的是两位贤能的地方官,他们像父母一样关爱百姓,为人民谋福祉。
### 二、成语出处
“召父杜母”最早来源于东汉时期的一段佳话。据《后汉书·循吏传》记载,“召”指的是西汉时期的召信臣,“杜”则指东汉时期的杜诗。这两位都是历史上著名的清廉官员,以勤政爱民著称。
- **召信臣**:在担任南阳太守时,他致力于发展农业,兴修水利,使当地百姓生活富足。他还经常亲自到田间地头查看情况,了解民间疾苦,被百姓亲切地称为“召父”。
- **杜诗**:在担任南阳太守期间,他继续发扬召信臣的精神,注重改善民生,推行仁政,进一步巩固了当地的繁荣局面。因此,他也被百姓尊称为“杜母”。
由于二人先后治理南阳,且都深受百姓爱戴,后人便将他们并提,用“召父杜母”来形容那些爱护百姓、造福一方的好官。
### 三、成语寓意
“召父杜母”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理想化的政治追求和社会价值观。它体现了古代中国人对于理想官员的期待:不仅要具备卓越的才能,还要心系百姓,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
在现代社会中,“召父杜母”的精神依然具有重要意义。无论是政府工作人员还是各行各业的领导者,都可以从中汲取启示——只有真正关心群众需求,脚踏实地地解决问题,才能赢得人们的信任和支持。
此外,这个成语还提醒我们,要懂得感恩那些默默奉献、为我们创造幸福生活的人。正如古人所说,“饮水思源”,当我们享受安宁与富足时,不要忘记那些曾经付出努力的“召父杜母”。
### 四、结语
通过今天的讲解,相信你已经对“召父杜母”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它不仅仅是一段历史的记忆,更是一种永恒的价值观。无论时代如何变化,这种以人为本、为民服务的精神永远不会过时。希望我们在学习成语的同时,也能从中感悟人生的智慧,并将其融入自己的生活实践中。
下次再遇到类似充满故事感的成语时,不妨试着去挖掘它的背景,你会发现语言的魅力远比想象中更加丰富!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度外之人(意思解释)
- 亦复如是(意思解释)
- 百川归海(意思解释)
- 力小任重(意思解释)
- 金光闪闪(意思解释)
- 余波未平(意思解释)
- 想望丰采(意思解释)
- 满山遍野(意思解释)
- 香草美人(意思解释)
- 如臂使指(意思解释)
- 将功补过(意思解释)
- 同室操戈(意思解释)
- 喜新厌旧(意思解释)
- 极重不反(意思解释)
- 知其不可而为之(意思解释)
- 扬威耀武(意思解释)
- 酒后茶余(意思解释)
- 燕雀安知鸿鹄志(意思解释)
- 吉光片羽(意思解释)
- 心旷神怡(意思解释)
- 迭床架屋(意思解释)
- 材雄德茂(意思解释)
- 通时合变(意思解释)
- 坐怀不乱(意思解释)
- 众所瞻望(意思解释)
- 足不出门(意思解释)
- 寥寥无几(意思解释)
- 如火如荼(意思解释)
※ 召父杜母的意思解释、召父杜母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绝长续短 | 绝:截断。截取长的,补充短的。比喻用长处补短处。 |
杀人不眨眼 | 本来是禅宗用语。杀人连眼睛都不眨一下。形容嗜杀成性;极端的暴虐凶残。 |
流离琐尾 | 比喻处境由顺利转为艰难。 |
帮倒忙 | 指主观上想帮忙,实际上却起了反作用。 |
力所能及 | 及:达到。自己的力量能达到。 |
望尘莫及 | 望见前面骑马的人走过扬起的尘土而不能赶上。比喻远远落在后面。尘:尘土;莫:不;及:赶上。 |
将计就计 | 利用对方的计策反过来向对方施计。 |
一指蔽目,不见泰山 | 蔽:遮盖;泰山:山名。一根手指挡住了眼睛,连面前高大的泰山都看不见。比喻为局部现象所迷惑,看不到全局或整体。 |
着手回春 | 指诗歌格调自然清新。也比喻医术高明。 |
富贵骄人 | 富:有钱;贵:指有地位。有财有势,盛气凌人。 |
前瞻后顾 | 同“瞻前顾后”。看看前再看看后。有时形容顾虑过多,犹豫不决。 |
顿挫抑扬 | 形容诗文作品或音乐声响等高低起伏、停顿转折,和谐而有节奏。 |
百战百胜 | 打一百次仗;胜一百次。形容善于作战;所向无敌。 |
珠宫贝阙 | 用珍珠宝贝做的宫殿。形容房屋华丽。 |
今来古往 | 犹古往今来。 |
安眉带眼 | 长了眉毛,有了眼睛。意思是同样是一个人。 |
民不畏死 | 畏:惧怕。人民不怕死。形容不怕死的气慨。 |
不置可否 | 置:搁;放;可:行;否:不行。不说对;也不说不对。指不明确表态。也作“不加可否。” |
讨价还价 | 卖主要价高;买主给价低;双方要反复争议。现比喻在进行谈判时反复争议;或接受任务时讲条件。 |
纵横天下 | 在天下任意往来,没有阻挡。 |
美人迟暮 | 原意是有作为的人也将逐渐衰老。比喻因日趋衰落而感到悲伤怨恨。 |
地大物博 | 地域辽阔;物产丰富。 |
各行其是 | 行:做;是:对的;其是:他自己认为是对的。各人按照自己认为对的去做。形容思想、行动不一致。 |
无稽之谈 | 稽:音机;查考;谈:话语;传言。没有根据的说法。 |
饥不择食 | 饿急了就顾不上选择食物。比喻急需时顾不得选择。 |
南征北战,东荡西杀 | 征:征战;荡:扫荡。形容转战南北,奋勇杀敌。 |
顾景惭形 | 看着身影,对自己的形体感到羞愧。谓自认不配享受某种荣誉、称号等而感到惭愧。 |
绿林强盗 | 指山林的强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