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ānzhōngzǎixiàng

山中宰相



山中宰相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南朝梁时陶弘景,隐居茅山,屡聘不出,梁武帝常向他请教国家大事,人们称他为“山中宰相”。比喻隐居的高贤。

出处《南史·陶弘景传》:“国家每有吉凶征讨大事,无不前以咨询。月中常有数信,时人谓为山中宰相。”

例子明·西湖渔隐主人《欢喜冤家》第24回:“在家丰衣足食,肥马轻裘,紫蟹黄鸡,山肴海味,称不得是个山中宰相!”


基础信息

拼音shān zhōng zǎi xiàng

注音ㄕㄢ ㄓㄨㄥ ㄗㄞˇ ㄒ一ㄤˋ

感情山中宰相是中性词。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山中宰相:隐者的高洁与智慧》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山中宰相”是一个非常富有哲理和诗意的成语。这个成语表面上看似矛盾,实则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人生哲理。 “山中宰相”这个成语源自南朝时期梁武帝萧衍与陶弘景的一段对话。陶弘景是南朝齐、梁时期著名的道教学者、医学家和文学家,他一生致力于研究道教理论,同时又精通医术,是一位极具才华的人物。由于他的学识渊博,梁武帝曾多次请他出山为官,但都被他婉言谢绝。于是梁武帝便在一封信中写道:“卿如玉清高,何必在朝为相?”意即你像美玉一样纯洁高贵,何必在朝堂上做宰相呢?而陶弘景则在回信中写道:“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他用这样的诗句表达了自己对山林生活的向往和热爱,以及对世俗权力的淡泊态度。从此以后,“山中宰相”这个称号便流传了下来,用来形容那些虽未身居高位却拥有卓越才能和高尚品德的人。 这个成语主要描绘了一种超脱于世俗之外的生活态度。它不仅仅是指那些隐居山林的人,更是一种精神状态的象征。它告诉我们,真正的智者和贤人不一定需要通过官职来证明自己的价值,他们可以在自然之中找到心灵的归宿,在平凡的生活中发现不平凡的意义。这种生活方式不仅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也反映了人们对自由、独立人格的追求。 在现代社会,“山中宰相”这一成语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人们往往被各种名利所困扰,忘记了内心深处对宁静生活的渴望。因此,我们应该从“山中宰相”的故事中汲取灵感,学会在繁忙的生活中寻找一片属于自己的净土,保持一颗平和的心灵,追求内心的真正满足。

山中宰相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山中宰相的意思解释、山中宰相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含辛茹苦 茹:吃;辛:苦。形容备受艰难;忍受痛苦。也作“茹苦含辛”。
心有余而力不足 心里非常想做;可是力量不够。
过五关,斩六将 比喻克服重重困难。
箪瓢屡空 箪:盛饭竹器;瓢:舀水器。吃的喝的匮乏。形容生活非常贫困。
七搭八扯 同“七搭八搭”。
犀牛望月 比喻见到的不全面。
活蹦乱跳 欢蹦乱跳。
拂袖而去 拂袖:甩袖子;表示生气。一甩袖子就走了。形容因言语不合很生气。
广阔天地 指可以发挥作用做出成就的广大领域
反面无情 翻脸不讲情面。形容对人的态度突然变坏;不留情面。
视死如归 把死看得好像回家一样平常。形容为了正义事业;不怕牺牲生命。
大张旗鼓 大规模地摇旗擂鼓(张:展开;铺排;旗鼓:古代作战时传达军令的用具)。原形容作成的规模和声势大;现泛指做事规模和声势很大。
俭以养德 节俭有助于养成质朴勤劳的德操。
妻儿老小 指全家人。用在表示家族负担。
分路扬镳 扬镳:指驱马前进。分路而行。比喻目标不同,各走各的路或各干各的事。
刀耕火种 指把草木烧成灰当作肥料;就地挖坑播下种子。指原始的农业耕作技术。也作“火耨刀耕”。
茕茕孑立 孤独无依的样子。
款学寡闻 形容学问浅、见识少。
室迩人遥 见“室迩人远”。
分门别类 门:类;别:区别。根据事物的特征分类。
分工合作 众人各司其责,共同从事工作。
一条龙 比喻事物首尾相连,排成一条连续不断的线。也比喻生产程序或工作环节上的相关联的连续。
读书种子 指在文化上能承先启后的读书人。
袅袅婷婷 袅袅:柔美貌;婷婷:美好貌。形容女子姿态柔美。
胆大心小 形容办事果断,考虑周密。
生知安行 生来就知道天下通行的大道,从容安然地实现天下的大道。
丰功伟绩 丰:多;伟:大;显赫。伟大的功勋和成就。
饿殍遍野 殍:人饿死后的尸体。饿死的人到处都是。形容老百姓因灾祸饥馑大批饿死的悲惨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