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萁煎豆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比喻骨肉相残。同“煮豆燃萁”。
出处《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三:“生死由来一样情,燃萁煎豆并根生。”
基础信息
拼音rán qí jiān dòu
注音ㄖㄢˊ ㄑ一ˊ ㄐ一ㄢ ㄉㄡˋ
感情燃萁煎豆是中性词。
用法作主语、定语、宾语;用于兄弟之间。
近义词煮豆燃萁
反义词亲密无间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在中华文化的浩瀚长河中,成语以其精炼的语言和丰富的内涵,成为我们语言宝库中的瑰宝。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个看似熟悉却并不常见,同时又充满深意的成语——“燃萁煎豆”。
首先,从字面上来看,“燃萁煎豆”由四个汉字组成:“燃”意为燃烧,“萁”是指豆茎或豆秆,通常指大豆植物的茎部,“煎”在这里指的是煮或熬,“豆”则是指豆子。因此,直观理解,“燃萁煎豆”似乎描述了一种用豆茎作为燃料来煮豆子的过程。
然而,在中华文化中,每一个成语背后都有其独特的典故与寓意。实际上,“燃萁煎豆”源自于三国时期魏国著名诗人曹植的故事。据《世说新语》记载,曹植是曹操之子,才华横溢,但因政治斗争而备受排挤。一次宴会上,他的哥哥曹丕要求他七步之内作诗一首,否则将处以极刑。曹植被逼无奈,情急之下吟出了著名的《七步诗》:“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里的“燃萁煎豆”,形象地描绘了豆茎在锅下燃烧,豆子在锅中被煮的情景,隐喻了曹植与其兄长之间的兄弟相残,表达了他对骨肉相争的痛心疾首。
由此,“燃萁煎豆”不再仅仅是一句描述烹饪过程的词语,而是成为了形容兄弟之间相互争斗、手足相残的比喻。它警示人们要珍惜亲情,避免内讧,同时也反映了古代社会中家庭内部矛盾的复杂性以及人性的多面性。
在现代汉语中,“燃萁煎豆”虽然使用频率不高,但它所蕴含的历史文化价值和深刻的人生哲理仍然值得我们去品味和思考。它提醒我们在面对冲突时,应以和为贵,避免不必要的伤害,追求和谐共处的生活方式。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金戈铁马(意思解释)
- 白费心机(意思解释)
- 举世混浊(意思解释)
- 争先恐后(意思解释)
- 慌里慌张(意思解释)
- 止于至善(意思解释)
- 不卑不亢(意思解释)
- 路无拾遗(意思解释)
- 色中饿鬼(意思解释)
- 青云直上(意思解释)
- 己溺己饥(意思解释)
- 正人君子(意思解释)
- 进锐退速(意思解释)
- 今是昨非(意思解释)
- 斗水活鳞(意思解释)
- 举世无敌(意思解释)
- 通俗易懂(意思解释)
- 马牛其风(意思解释)
- 错落有致(意思解释)
- 忙不择价(意思解释)
- 男大当婚(意思解释)
- 牵肠挂肚(意思解释)
- 清风劲节(意思解释)
- 轻重缓急(意思解释)
- 过甚其词(意思解释)
- 赤胆忠心(意思解释)
- 逢人说项(意思解释)
- 东道主(意思解释)
※ 燃萁煎豆的意思解释、燃萁煎豆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胸无大志 | 心里没有远大志向。 |
支支吾吾 | 亦作“支支梧梧”。谓说话吞吞吐吐,含混躲闪。 |
失魂丧胆 | 形容极度恐慌。 |
五花大绑 | 先用绳索套住脖子,又绕到背后反剪两臂的绑人方式。 |
知无不言,言无不听 | 说的人,凡是知道的无不说出,听的人,没有一句话不接受。 |
骨肉离散 | 骨肉:指父母兄弟子女等亲人。比喻亲人分散,不能团聚。 |
流离颠沛 | 由于灾荒或战乱而流转离散。形容生活艰难,四处流浪。 |
苦口之药 | 苦口:口味苦。有疗效的药往往味苦难吃。比喻尖锐的批评,听起来觉得不舒服,但对改正错误很有好处。 |
扬威耀武 | 见“扬威曜武”。 |
一场空 | 努力和希望完全落空。 |
直捣黄龙 | 直接捣毁敌人的巢穴。捣:捣毁;黄龙:黄龙府;金人腹地。现泛指敌人腹地。 |
救经引足 | 经:自缢,上吊;引:拉;救上吊的人却去拉他的脚。比喻做的事与愿望相违背。 |
度己失期 | 估计己经误了期限。 |
绘声绘影 | 形容叙述或描写生动逼真。 |
款学寡闻 | 形容学问浅、见识少。 |
理直气壮 | 直:正确、合理、充分;气壮:气势旺盛。理由正确、充分;说话的气势就很盛。 |
平生不作亏心事,夜半敲门不吃惊 | 平生:有生以来;亏心:违背良心。从来没有干过违背良心的事,即使夜半人敲门也不吃惊。形容为人处事光明正大,心地坦然。 |
香火姻缘 | 香和灯火都用于供佛,因此佛教称彼此意志相投为“香火因缘”。《北史·陆法和传》:“法和是求佛之人,尚不希释梵天王坐处,岂规王位?但于空王佛所,与主上有香火因缘,且主上应有报至,故救援耳。” |
读书种子 | 指在文化上能承先启后的读书人。 |
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 | 比喻不要多管闲事。 |
进进出出 | 走进走出,穿进穿出。 |
寥寥无几 | 寥:稀少;很少;无几:没有几个。形容非常稀少;没有几个。 |
薪尽火灭 | 薪:柴火。柴草完了,火也就灭了。比喻死亡。 |
束身受命 | 束身:约束自身,不放纵。比喻投案。指投案归顺过去以后、听从命令。 |
华不再扬 | 已开过的花,在一年里不会再开。比喻时间过去了不再回来。 |
忘乎所以 | 形容由于激动而忘了应有的态度;作出不适宜的举动。乎:古汉语虚词;无词汇意义;所以:指原来应有的态度或行为。 |
荡然无余 | 荡:洗涤;荡然:干净的样子。全都毁坏,消失尽净。形容原有的东西完全失去或毁坏。 |
土生土长 | 当地生长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