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ǎn

犬兔俱毙



犬兔俱毙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比喻双方同归于尽。

出处《战国策·齐策三》:“韩子卢者,天下之疾犬也;东郭逡者,海内之狡兔也。韩子卢逐东郭逡,环山者三,腾山者五,兔极于前,犬废于后,犬兔俱罢,各死其处。田父见之,无劳倦之苦而擅其功。”

例子《新五代史·四夷附录一》:“若玩寇要君,但恐犬兔俱毙。”


基础信息

拼音quǎn tù jù bì

注音ㄑㄨㄢˇ ㄊㄨˋ ㄐㄨˋ ㄅ一ˋ

繁体犬兎俱斃

感情犬兔俱毙是中性词。

用法作宾语、状语、定语;指同归于尽。

近义词同归于尽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 成语解析:犬兔俱毙 在中华文化的长河中,成语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历史的记忆里。今天,我们来细细品味一个充满智慧与哲理的成语——“犬兔俱毙”。这四个字看似简单,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 字面理解 首先,从字面上来看,“犬兔俱毙”中的“犬”指的是狗,“兔”自然是指兔子,“俱”是都、全的意思,“毙”则表示死亡或倒下。因此,字面上的理解就是狗和兔子都死了。但是,如果仅停留在这种字面理解上,就无法真正领悟到成语背后所蕴含的深意。 #### 深层含义 进一步解读,“犬兔俱毙”实际上是在讲述一种特定的情境下的结果。它往往用来形容双方在争斗中都遭受了损失,最终两败俱伤的局面。这里借用“犬”和“兔”两个形象,生动地描绘出了一幅激烈的竞争场景。在这个过程中,不论是强者还是弱者,都未能幸免于难,最终落得个两败俱伤的结局。 #### 历史背景与典故 这个成语最早出自《战国策·齐策》:“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今齐国已破,王之臣子皆被擒获,独王未见禽耳。然则齐王亦将为犬兔俱毙之局矣。”这段话讲述了战国时期,齐国在与其他国家的战争中遭受重创,即使是强大的君主也无法避免失败的命运。这一比喻深刻揭示了即使是最强大的一方,在极端的竞争环境下也可能遭受致命打击,从而陷入两败俱伤的困境。 #### 现代应用 在现代社会,“犬兔俱毙”这一成语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提醒我们在面对冲突和竞争时,应更加理性地思考,寻找双赢或多赢的解决方案,而不是一味地追求胜利,导致两败俱伤的结果。无论是商业竞争、人际关系处理,还是国际政治博弈,“犬兔俱毙”的警示都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 结语 综上所述,“犬兔俱毙”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面镜子,映射出人性和社会的复杂性。通过学习和理解这一成语,我们不仅能丰富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更能从中汲取智慧,学会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做出更为明智的选择。

犬兔俱毙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犬兔俱毙的意思解释、犬兔俱毙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金光闪闪 闪闪:光亮闪烁。金光闪烁耀眼
暴发户 指突然发了财得了势的人。
回光反照 指日落时由于反射作用而天空中短时发亮。比喻人死前精神突然兴奋。也比喻事物灭亡前夕的短暂兴旺。
旧地重游 重新来到曾经居住或游览过的地方。
打肿脸充胖子 比喻宁可付出代价而硬充作了不起。
乐道好古 以守道为乐,喜爱古制。
杜绝言路 杜绝:断绝,阻塞;言路:进言之路。堵塞和断绝一切进言之路,指不纳谏言。
秣马厉兵 磨好兵器,喂好马。形容准备战斗。
争先恐后 争着向前;唯恐落后。
龙腾虎跃 腾、跃:跳起;跳跃。像龙那样飞腾;像虎那样跳跃。形容非常活跃的姿态。也作“龙跳虎跃。”
平淡无奇 奇:特殊。平平淡淡;没有什么显著的、出色的地方。
春山如笑 形容春天的山色明媚。
十全大补 药名。含有十种名贵的滋补药物。比喻某项方案或方法对事情有巨大补益。
大失所望 原来的希望完全落空。形容非常失望。
过而能改 有了错误就能改正。
丑媳妇免不得见公姑 公姑:公婆。比喻害怕见人而不得不见人。
有权有势 势:地位和权力。既有权力,又有地位。
鸡胸龟背 凸胸驼背。
一条龙 比喻事物首尾相连,排成一条连续不断的线。也比喻生产程序或工作环节上的相关联的连续。
之子于归 之子:这个女子;于归:到丈夫家中去。指女子出嫁
家破人亡 家园被毁;亲人死亡。形容家庭惨遭不幸。
古里古怪 怪异、奇特。
尽诚竭节 诚:忠诚。节:气节,义节。竭尽自己全部的忠诚和义节。亦作“尽节竭诚”、“尽心竭诚”、“尽忠竭力”、“尽忠竭诚”、“尽忠竭节”、“竭忠尽节”。
牛骥同槽 见“牛骥同皁”。
欺人自欺 自欺:自我欺骗。欺骗自己,也欺骗别人。
春寒料峭 料峭:形容初春的微寒。形容早春微带寒意;刺入肌骨。也作“料峭轻寒”、“料峭春寒”。
打退堂鼓 退堂:指古代封建官吏坐堂问事完毕。封建官吏在退堂前;差役要打退堂鼓;表示停止办公或审理案件结束。现比喻跟人共同做事时中途退出。也比喻遇到困难或问题时;向后退缩。
形影相随 像人或物体与其影子那样总是在一起。形容关系密切;永不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