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羞兴戎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启:开;戎:战争。因说话不谨慎而招致羞辱挑起事端。
出处清·吴趼人《俏皮话·手足》:“惟口终日无所事事,或大言不惭,或空谈无补;甚或启羞兴戎,为全体之累。”
基础信息
拼音qǐ xiū xīng róng
注音ㄑ一ˇ ㄒ一ㄡ ㄒ一ㄥ ㄖㄨㄥˊ
繁体啓羞興戎
感情启羞兴戎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宾语;用于好事人等。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启羞兴戎:从成语中窥探历史与人性》
成语是汉语语言中的瑰宝,它浓缩了古人的智慧和经验。在众多成语中,“启羞兴戎”以其独特的内涵和深邃的意义吸引着人们的关注。这个成语虽然并不如其他成语那样广为人知,但其背后所蕴含的历史背景和人文精神却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一、成语释义
首先,我们来解读一下“启羞兴戎”的字面含义。“启”在此处有引发、开启的意思;“羞”意为羞耻、难堪;“兴”则指引起、挑起;“戎”在这里指的是战争或武力。因此,这个成语可以理解为通过一些行为或言论引发羞耻感,进而导致争端甚至战争的发生。
二、成语出处与历史背景
这个成语出自《左传·宣公十五年》,原文如下:“初,楚子(即楚庄王)伐郑,郑伯(郑国国君)肉袒牵羊以迎之。曰:‘孤不天,不能事君,使君怀怒以及敝邑,孤之罪也。敢不唯命是听!’庄王曰:‘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乃罢兵而去。及楚子入陈,陈侯(陈国国君)惧,欲降。子反(楚国大将)曰:‘不可。臣闻之,启羞兴戎,非德也。’遂引兵而退。”
这段话描述了楚庄王攻占郑国时的情景。郑伯为了求和,采取了肉袒牵羊的方式向楚庄王示弱,表达了自己愿意屈服的态度。然而,楚庄王并没有因此而罢兵,反而继续进攻陈国。此时,楚国大将子反认为不应该继续用武力解决问题,因为“启羞兴戎,非德也”,即通过羞辱对方来引发战争并不是一种正确的做法。因此,他劝说楚庄王停止军事行动,从而避免了一场不必要的冲突。
三、成语寓意与现代意义
从上述典故可以看出,“启羞兴戎”强调的是避免通过羞辱或挑衅的行为来激化矛盾,进而导致战争或争端的发生。它提醒我们在处理人际关系和社会事务时,应该保持冷静和理智,避免因一时冲动而做出过激行为,以免造成更大的伤害和损失。这不仅适用于古代的战争场景,在现代社会也同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例如,在国际关系中,国家之间应通过和平谈判和对话解决分歧,而不是通过威胁或施压来达到目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应该学会控制情绪,尊重他人,避免因为一时的冲动而导致不必要的争执和冲突。
四、成语应用
“启羞兴戎”这一成语可以用在多种场合,比如在讨论如何妥善处理冲突时,可以说“我们要学会克制自己的情绪,避免‘启羞兴戎’,这样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又或者在评价某些不负责任的行为时,也可以引用这个成语,如“这种不负责任的言论只会‘启羞兴戎’,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总之,“启羞兴戎”这一成语不仅富有历史价值,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现实意义。它告诫我们在面对矛盾和冲突时,要保持冷静和理性,避免通过羞辱或挑衅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而是应该寻求和平与和谐的解决方案。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绿林豪客(意思解释)
- 逍遥法外(意思解释)
- 轮扁斫轮(意思解释)
- 瓮中之鳖(意思解释)
- 超俗绝世(意思解释)
- 户限为穿(意思解释)
- 杨柳依依(意思解释)
- 不僧不俗(意思解释)
- 没里没外(意思解释)
-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意思解释)
- 过而能改(意思解释)
- 顾影弄姿(意思解释)
- 俭以养德(意思解释)
- 一鼻子灰(意思解释)
- 漫不经心(意思解释)
- 刀耕火种(意思解释)
- 经史百子(意思解释)
- 大腹便便(意思解释)
- 羊质虎皮(意思解释)
- 凤协鸾和(意思解释)
- 刚愎自用(意思解释)
- 寥寥无几(意思解释)
- 麻木不仁(意思解释)
- 在此存照(意思解释)
- 无声无息(意思解释)
- 转弯磨角(意思解释)
- 举措不当(意思解释)
- 音容如在(意思解释)
※ 启羞兴戎的意思解释、启羞兴戎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挑三拣四 | 形容过分地挑剔。也指对工作或事物再三挑选。 |
金戈铁马 | 金戈:金属制的戈;铁马:披有铁甲的马。挥动金戈;骑着铁马。比喻战争及戎马生涯。也形容军队或将士的威武雄姿。 |
急中生智 | 智:智谋;对策。在紧急中猛然想出了应付的好办法。 |
鬼哭神嚎 | 号:哭。形容大声哭叫,声音凄厉。 |
连绵不绝 | 连续而不中断。 |
经史子集 | 经:经书,儒家经典;史:史书;子:诸子百家著作;集:文集。指古代的经典著作。泛指古代典籍。 |
老实巴交 | 形容人规规矩矩,谨慎胆小的样子。 |
鸥鸟不下 | 鸥鸟不愿飞下来。比喻察觉他人将伤害自己,加倍防范。 |
疑邻盗斧 | 疑:怀疑;斧:斧头。怀疑邻居偷他的斧头。指不注重事实根据,对人对事胡乱猜疑。 |
信及豚鱼 | 及:达到;豚:小猪。信用及于小猪和鱼那样微贱的东西。比喻信用非常好。 |
回光反照 | 指日落时由于反射作用而天空中短时发亮。比喻人死前精神突然兴奋。也比喻事物灭亡前夕的短暂兴旺。 |
有约在先 | 已经约定好了。指事情的处理方案已事先定好。 |
气充志骄 | 谓心满意得,骄傲自大。 |
辞简意足 | 简:简要;足:充实,完备。文词简要而内容充实。 |
来踪去迹 | 踪、迹:脚印。来去的踪迹;指人、物的来历或事物的前因后果。 |
冠绝一时 | 冠绝:遥遥领先,位居第一。形容在某一时期内超出同辈,首屈一指。 |
惊鸿艳影 | 惊鸿:轻捷飞起的鸿雁。形容女子轻盈艳丽的身影。多就远望而言。 |
行不顾言 | 顾言:顾及自己所说的话。为人处事不守信用。 |
酒后茶余 | 指随意消遣的空闲时间。 |
作贼心虚 | 虚:怕。指做了坏事怕人知道,心里老是不安。 |
倒裳索领 | 索:搜寻、寻求。把衣裳倒过来寻找领口。比喻办事抓不到要点。 |
事与愿违 | 事实与愿望相反。指原来打算做的事没能做到。 |
之子于归 | 之子:这个女子;于归:到丈夫家中去。指女子出嫁 |
读书种子 | 指在文化上能承先启后的读书人。 |
尽诚竭节 | 诚:忠诚。节:气节,义节。竭尽自己全部的忠诚和义节。亦作“尽节竭诚”、“尽心竭诚”、“尽忠竭力”、“尽忠竭诚”、“尽忠竭节”、“竭忠尽节”。 |
苦口婆心 | 苦口:不厌其烦地反复劝说与开导;婆心:老婆婆的心肠;指好意、善意。好心好意;不厌其烦地劝说或开导。形容耐心恳切地再三规劝。 |
不宁唯是 | 宁:请助词,无义;唯:只是;是:这样。不只是这样。即不仅如此。 |
众所瞻望 | 瞻望:仰望。大家所仰望的。形容为大家所敬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