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ínbīng

勤兵黩武



勤兵黩武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黩:轻率。滥用武力,肆意发动战争。形容极端好战。

出处凌力《少年天子》第一章:“他终于采纳范文程和汤若望的政见,放弃了徒恃军威的‘勤兵黩武’,采取了招降弭乱的‘文德绥怀’。”


基础信息

拼音qín bīng dú wǔ

注音ㄑ一ㄣˊ ㄅ一ㄥ ㄉㄨˊ ㄨˇ

繁体勤兵黷武

感情勤兵黩武是贬义词。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好战。

近义词穷兵黩武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勤兵黩武:解读古代军事与道德的碰撞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其中成语是这一文化瑰宝中的璀璨明珠。每一个成语都蕴含着丰富的历史背景和深刻的哲理内涵。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个充满深意的成语——“勤兵黩武”。 首先,我们来看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勤兵”是指频繁地使用军队,“黩武”则是指无休止地发动战争。两者结合,即频繁用兵,滥用武力。这不仅是一种军事策略上的描述,更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战争的态度以及统治者在处理内外关系时的考量。 从历史的角度看,“勤兵黩武”往往出现在国家面临内忧外患、社会矛盾尖锐之时。统治者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权,或是抵御外敌入侵,可能会采取这种激进的手段。然而,频繁的战争不仅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还可能加剧国内矛盾,引发民众的不满和反抗。因此,从长远来看,这种做法往往是弊大于利的。 同时,这个成语也体现了中国古代儒家思想中的一种价值取向。儒家主张“仁政”,认为治理国家应当以德服人,而非仅仅依靠武力。孔子曾说:“足食,足兵,民信之矣。”意思是说,只有当人民生活富足,国家有足够的军队来保护自己,并且得到人民的信任和支持,才能真正实现国家的稳定和发展。因此,在儒家看来,“勤兵黩武”显然违背了这一根本原则。 综上所述,“勤兵黩武”不仅是对历史上某些时期军事政策的概括,更是对一种错误治国理念的批判。它提醒我们,在面对挑战时,应当寻求更为智慧和平和的解决方案,避免陷入无谓的冲突之中。在现代社会,这一教训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无论是处理国际关系还是解决国内问题,我们都应该秉持理性、包容的态度,通过对话和合作来寻求共赢的局面。

勤兵黩武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勤兵黩武的意思解释、勤兵黩武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度外之人 度外:心在计度之外。指与某人或某集团没有关系或关系不近的人。即局外人。
催人泪下 催:催促,促使。形容事迹十分感人,使人不禁流下眼泪。
谨小慎微 原指对微小的事物也采取谨慎小心的态度;形容非常谨慎。现指对细小的问题过分小心;流于畏缩。
为民请命 请命:请示保全生命。泛指有相当地位的人代表百姓向当权者陈述困难,提出要求。
同病相怜 比喻因有同样的遭遇或痛苦而互相同情。怜:怜惜。
章甫荐履 冠被垫在鞋子下。比喻上下颠倒。
多才多艺 具有多方面的才能和技艺。
习非成是 对某些错误事情习惯了,反以为本来就是对的。
沟满壕平 形容饱满。
夜深人静 深夜没有人声;非常寂静。
高步阔视 同“高视阔步”。
孜孜以求 不知疲倦地探求(孜孜:勤勉的样子)。
止沸益薪 谓本欲止水沸腾,却反而在锅下加柴。喻所做与本来愿望相反。
空口无凭 凭:凭证。只是嘴说;没有凭证。指不足为据。
溢于言表 超出言语以外。指某种思想感情虽未说明却能使人体会出来。
之死靡二 同“之死靡它”。
指天誓日 指着苍天;对着太阳发誓。表示态度坚定或忠诚。
一场空 努力和希望完全落空。
离弦走板 比喻言行偏离公认的准则。
黑不溜秋 形容黑得很难看。
款学寡闻 形容学问浅、见识少。
兵微将寡 微、寡:少。兵少将也不多。形容力量薄弱。
家无儋石 十斗为一石,两石为一儋。形容家里没有存粮。比喻家境困难。
将夺固与 要想得到,必先给予。固,同“姑”。
羊质虎皮 质:本性。羊虽然披上虎皮,还是见到草就喜欢,碰到豺狼就怕得发抖,它的本性没有变。比喻外表装作强大而实际上很胆小。
断织劝学 原指东汉时乐羊子妻借切断织机上的线,来讽喻丈夫不可中途废学。后比喻劝勉学习。
受益匪浅 匪:通“非”。得到的好处很多。
稳如泰山 稳:稳固。稳固得像泰山一样。形容极其稳固;不可动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