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骨吸髓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敲碎骨头吸取骨髓。禅字用语;意指为了求道而不惜自残身体。比喻极残酷的剥削。
出处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第二十八祖菩提达摩》:“昔人求道,敲骨吸髓,刺血济饥。”
例子清 冯桂芬《请减苏松太浮粮疏》:“向来暴敛横征之吏,所谓敲骨吸髓者,至此而亦无骨可敲无髓可吸矣。”
基础信息
拼音qiāo gǔ xī suǐ
注音ㄑ一ㄠ ㄍㄨˇ ㄒ一 ㄙㄨㄟˇ
正音“髓”,不能读作“suí”。
感情敲骨吸髓是贬义词。
用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辨形“髓”,不能写作“隋”。
辨析敲骨吸髓与“横征暴敛”有别:敲骨吸髓偏重于残酷;其手段可多种多样;“横征暴敛”偏重于横暴;其手段只是指征收。
谜语吃螃蟹腿
近义词巧取豪夺、刮骨吸髓
反义词乐善好施
英语cruel, bloodsucking exploitation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敲骨吸髓:剖析一个古老成语的深意》
成语是汉语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不仅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还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其中,“敲骨吸髓”这个成语,虽然听起来有些骇人听闻,却形象地描绘了一种极端贪婪和剥削的行为。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成语的世界,探索它的含义、起源及其在现代生活中的启示。
首先,我们来理解一下“敲骨吸髓”的字面意义。“敲骨”指的是用锤子等工具敲击骨头,而“吸髓”则是指吸取骨头中的骨髓。这种行为在古代通常用来形容那些为了获取利益而不择手段的人。他们不遗余力地榨取他人的财富或资源,甚至不惜牺牲他人利益,达到自己的目的。这种行为在现代社会中也时有发生,例如一些企业通过非法手段压榨员工权益,或者某些官员利用职权谋取私利等。
那么,“敲骨吸髓”这一成语又是如何产生的呢?据史书记载,该成语最早出现在《后汉书·仲长统传》中,原文为:“使民敲骨吸髓,输于豺狼之口。”这里的“敲骨吸髓”被用来比喻当时官僚阶层对百姓的残酷剥削。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成语逐渐流传开来,并被广泛应用于描述各种形式的过度剥削和压迫现象。
了解了“敲骨吸髓”的含义与来源之后,我们不妨思考一下,在当今社会中,是否存在类似的现象呢?事实上,尽管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法治健全、道德规范日益完善的年代,但仍然存在一些企业和个人采取不正当手段获取利益的情况。例如,一些公司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可能会压低员工工资、延长工作时间;或者某些地方政府为了推动经济发展,忽视环境保护,导致当地居民生活质量下降。
面对这些现象,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呢?一方面,作为普通公民,我们要增强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避免成为剥削的对象。另一方面,政府和社会各界也应该加强监管力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确保每个人都能享受到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同时,媒体和公众舆论也可以发挥监督作用,曝光那些不道德的企业和个人,促使他们改正错误。
总之,“敲骨吸髓”这一成语虽然源自古代,但它所反映的问题至今仍然存在。通过深入探讨其内涵,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现代社会中存在的剥削现象,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希望每一个人都能在追求个人利益的同时,不忘尊重他人权益,共同营造一个和谐美好的社会环境。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闻声相思(意思解释)
- 趁火打劫(意思解释)
- 自怨自艾(意思解释)
- 故家乔木(意思解释)
- 反唇相稽(意思解释)
- 扫地出门(意思解释)
- 臭名远扬(意思解释)
- 草菅人命(意思解释)
- 杨柳依依(意思解释)
- 大包大揽(意思解释)
- 秣马厉兵(意思解释)
- 目不忍见(意思解释)
- 花拳绣腿(意思解释)
- 神采奕奕(意思解释)
- 衣锦还乡(意思解释)
- 徇私舞弊(意思解释)
- 连珠炮(意思解释)
- 缠绵悱恻(意思解释)
- 公才公望(意思解释)
- 有目共睹(意思解释)
- 断香零玉(意思解释)
- 拔苗助长(意思解释)
- 百步穿杨(意思解释)
- 战天斗地(意思解释)
- 款学寡闻(意思解释)
- 冲锋陷阵(意思解释)
-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意思解释)
- 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意思解释)
※ 敲骨吸髓的意思解释、敲骨吸髓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成语接龙(顺接)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日甚一日 | 一天比一天厉害。 |
不骄不躁 | 骄:骄傲;躁:急躁。不骄傲;不急躁。 |
上下其手 | 比喻暗中勾结;随意玩弄手法;串通作弊。 |
防患于未然 | 患:灾祸;未然:没有这样,指尚未形成。防止事故或祸害于尚未发生之前。 |
生龙活虎 | 比喻像很有生气的蛟龙和富有活力的猛虎。形容活泼矫健;富有生气。 |
天之骄子 | 骄子:宠儿。老天爷的宠儿。汉朝人因匈奴极为强盛而称之为“天之骄子”;意即匈奴为天所骄宠。现指条件极其优越;特别幸运的人。也指非常勇敢或有特殊贡献的人。 |
平淡无奇 | 奇:特殊。平平淡淡;没有什么显著的、出色的地方。 |
投石问路 | 原指夜间潜入某处前,先投以石子,看看有无反应,借以探测情况。后用以比喻进行试探。 |
夫唱妇随 | 唱:原为“倡”;即倡议;提出某种意见。丈夫说什么;妻子也跟着说什么。是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表现。形容夫妻和睦。 |
作乱犯上 | 犯:冒犯。违抗尊长或朝廷,为悖逆或叛乱的行为。 |
倦鸟知还 | 疲倦的鸟知道飞回自己的巢。比喻辞官后归隐田园;也比喻从旅居之地返回故乡。 |
风和日丽 | 和:柔合;温和。轻风柔和;阳光灿烂。形容天气晴和。 |
秽德垢行 | 指自污浊其德行以避祸患。 |
树欲静而风不止 | 树要静止,风却不停地刮着。比喻事物的客观存在和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
经史百子 | 经:经学,经书,儒家经典著作。史:史学,史书。百子:诸子百家之学。旧指各个方面的很需要学问。 |
分工合作 | 众人各司其责,共同从事工作。 |
之子于归 | 之子:这个女子;于归:到丈夫家中去。指女子出嫁 |
立地书橱 | 比喻人读书多,学识文博。 |
凡夫俗子 | 泛指平庸的人。 |
迫不得已 | 迫:逼迫;已:停止;结束。逼得毫无办法;不得不如此。 |
金口木舌 | 以木为舌的铜铃,即木铎,古代施行政教传布命令时所用。指宣扬教化的人。 |
轻重缓急 | 缓:慢;不急。指各种事情中有主要和次要的;有急于要办的和可以慢一点办的。 |
臭名昭著 | 名:名声;昭著:显著;明显。坏名声谁都知道。 |
不宁唯是 | 宁:请助词,无义;唯:只是;是:这样。不只是这样。即不仅如此。 |
义不容辞 | 义:道义;容:允许。辞:推辞。道义上不允许推辞。 |
诸如此类 | 许多像这种类型的。指与上述同类的。诸:一些;许多;如:像。 |
踉踉跄跄 | 走路歪歪斜斜的样子。 |
一棍子打死 | 比喻认为没有丝毫可取之处而全盘否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