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莼羹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千里湖里莼菜做的汤,味道鲜美,不必用盐豉做调味品。泛指有地方风味的土特产。
出处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言语》:“有千里莼羹,但未下盐豉耳!”
例子百年蓬鬓关心切,千里莼羹与愿违(金 王渥《驿口桥看白莲》诗)
基础信息
拼音qiān lǐ chún gēng
注音ㄑ一ㄢ ㄌ一ˇ ㄔㄨㄣˊ ㄍㄥ
繁体千裏蒓羹
感情千里莼羹是中性词。
用法偏正式;作主语、宾语;泛指有地方风味的土特产。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千里莼羹:清淡雅致的江南风味》
成语是汉语中的瑰宝,它们不仅浓缩了古人的智慧和情感,也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其中,“千里莼羹”这个成语,虽然不像其他成语那样广为人知,但它却以其独特的韵味,向我们展示了江南水乡的风情与人文。
“千里莼羹”的字面意思是千里之外的莼菜汤。莼菜是一种生长在淡水湖泊中的水生植物,叶片浮于水面,其嫩茎富含胶质,口感滑嫩。在中国古代,莼菜被视为美味佳肴,尤其是江南地区的特产。这道菜因其清淡可口、营养价值高而备受文人墨客的喜爱。
然而,“千里莼羹”并非仅仅描述了一道美食。它蕴含着更深的文化寓意。这个成语出自《晋书·张翰传》,讲述了西晋时期文学家张翰的故事。张翰因思念家乡的莼菜汤,便辞官归乡。后来,人们用“千里莼羹”来比喻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以及对家乡美食的怀念之情。
成语“千里莼羹”不仅仅是一个故事,更是一种情感寄托。它反映了人们对故乡的热爱与思念,这种情感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无论身处何方,那份对家乡味道的记忆始终萦绕心头,成为一种精神上的慰藉。
同时,“千里莼羹”还传递出一种生活态度。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人们往往忽略了身边的美好。而“千里莼羹”提醒我们,不妨放慢脚步,去品味那些看似平凡却充满温情的事物。无论是家乡的一碗汤,还是亲友间的温暖问候,都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美好。
综上所述,“千里莼羹”这一成语不仅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的美丽画卷,更寄托了人们对故乡的深情厚谊以及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它教会我们在忙碌中寻找内心的宁静,在平淡中发现生活的真谛。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俯拾即是(意思解释)
- 宁为鸡口,无为牛后(意思解释)
-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意思解释)
- 敌众我寡(意思解释)
- 背腹受敌(意思解释)
- 锲而不舍(意思解释)
- 色飞眉舞(意思解释)
- 防患于未然(意思解释)
- 刑期无刑(意思解释)
- 杜绝言路(意思解释)
- 饥肠辘辘(意思解释)
- 上无片瓦,下无插针之地(意思解释)
- 繁文缛节(意思解释)
- 目不转睛(意思解释)
- 经纬天下(意思解释)
- 半吊子(意思解释)
- 喔咿儒睨(意思解释)
- 偶一为之(意思解释)
- 绊脚石(意思解释)
- 欺善怕恶(意思解释)
- 融会贯通(意思解释)
- 匡谬正俗(意思解释)
- 东施效颦(意思解释)
- 古里古怪(意思解释)
- 似是而非(意思解释)
- 公子哥儿(意思解释)
- 善善恶恶(意思解释)
- 春寒料峭(意思解释)
※ 千里莼羹的意思解释、千里莼羹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敬业乐群 | 专心学习,和同学融洽相处。 |
犬马恋主 | 喻臣下眷怀君上。 |
青山绿水 | 泛称美好山河。 |
雪兆丰年 | 谓冬天大雪是来年丰收的预兆。 |
晓以大义 | 晓:使人明白。把道理对人讲清楚。 |
皮开肉绽 | 绽:裂开。皮肉都裂开。形容被殴打得伤势极重。 |
神出鬼入 | 出:出现。象神鬼那样出没无常。形容出没无常,不可捉摸。后泛指行动变化迅速。 |
通都大邑 | 都:都市;邑:城。四通八达的大都会、大城市。 |
十羊九牧 | 十头羊倒用九个人放牧。比喻官多民少,赋税剥削很重。也比喻使令不一,无所适从。 |
角巾素服 | |
不到黄河心不死 | 比喻不达目的不罢休。也比喻不到实在无路可走的的境地不肯死心。 |
顾影弄姿 | 顾影:看着自己的身影;弄姿:做出各种姿态。对着自己的身影,做出各种姿态。形容卖弄身形,自我欣赏。 |
表里如一 | 表:外表;里:内心。外表和内心一个样。外表与内部一致。形容人的言论、行动和思想完全一致。 |
一鼻子灰 | 比喻碰壁或受斥责。《红楼梦》五五回:“幸而平姐姐在这里,没得臊一鼻子灰,趁早知会他们去。” |
吉光片羽 | 片羽:一片羽毛;指吉光身上的一小块毛皮;吉光:古代传说中的神兽;毛皮为裘;入水数日不沉;入火不焦。比喻残存的极其珍贵的文物。 |
指手划脚 | 用手指;用脚划。形容说话时用手脚示意;也比喻瞎指挥;乱加评论指责。 |
进谗害贤 | 谗:谗言,说他人的坏话;贤:贤良,指好人。说坏话,陷害好人。 |
匡谬正俗 | 纠正错误,矫正陋习。 |
国无宁日 | 宁:安宁。国家没有太平的时候。 |
休戚是同 | 休:欢乐,吉庆;戚:忧愁;是:语助词。彼此间的忧乐和祸福共同承担。形容关系密切,同甘共苦。 |
春去冬来 | 春天过去,冬天到来。形容时光流逝 |
唇枪舌剑 | 嘴唇像枪;舌头像剑。形容能言善辩;言词犀利;针锋相对。也作“舌剑唇枪。” |
湖光山色 | 湖水风光;山峦秀色。形容山水景色之美。 |
南征北战,东荡西杀 | 征:征战;荡:扫荡。形容转战南北,奋勇杀敌。 |
金口木舌 | 以木为舌的铜铃,即木铎,古代施行政教传布命令时所用。指宣扬教化的人。 |
绿林强盗 | 指山林的强盗。 |
充耳不闻 | 充:塞住;闻:听。塞住耳朵不听。形容不听别人的意见或劝告。 |
一览无余 | 览:看。余:剩余。看一眼就全部看在眼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