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ánshǒujiù

骈首就戮



骈首就戮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一并被杀。

出处明·徐复祚《投梭记·哭友》:“可怜周戴二兄,不听吾言,果然骈首就戮。”

例子清·宋学洙《张文忠公遗事》:“我偏师一出,即望风奔溃,骈首就戮,曾未见有抗螳臂以当车辙者。”


基础信息

拼音pián shǒu jiù lù

注音ㄆ一ㄢˊ ㄕㄡˇ ㄐ一ㄡˋ ㄌㄨˋ

繁体駢首就剹

感情骈首就戮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近义词骈首就僇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在中华文化的宝库中,成语是其璀璨的明珠之一,不仅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也承载了古人智慧的结晶。今天,我们来探讨一个比较少见但内涵丰富的成语——“骈首就戮”。 ### 成语释义 “骈首就戮”中的“骈”字意为并列、成双;“首”指的是头颅;“就”在这里作接受、面对解;“戮”则意味着杀戮或惩罚。整个成语形象地描绘了一幅场景:众多的人头排列在一起,等待着死亡的降临。它常用来形容一群人被集体处决的情景,带有强烈的悲剧色彩和悲壮意味。 ### 历史背景与典故 这个成语最早见于《左传·僖公三十三年》,记载了晋国攻打郑国时发生的一段历史。当时,晋军攻破郑国都城,郑国君主为了保全国家,决定亲自出城投降。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最终导致郑国君主及其随从被俘虏,并遭受了集体处决的命运。这一事件便成为了“骈首就戮”的典故来源。 ### 文化意义 在文学作品中,“骈首就戮”往往被用作渲染悲壮气氛的手段,用来表达对英雄末路、正义未伸的感慨。例如,在一些古代小说或戏曲中,当忠臣良将因奸臣陷害而遭逢不幸时,作者可能会使用这个成语来形容他们的结局,从而增强故事的情感冲击力,引发读者或观众对于忠诚、勇敢等美德的思考与共鸣。 ### 现代应用 虽然“骈首就戮”因其沉重的含义而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常用,但在特定的文化语境下,比如在描述某些历史事件、文学创作或是讨论特定主题时,仍然能够发挥其独特的表达效果。通过这个成语,人们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历史的复杂性和人性的多面性,同时也能够从中汲取教训,避免重蹈覆辙。 ### 结语 “骈首就戮”是一个充满力量感和情感深度的成语,它不仅让我们回顾了历史上的残酷现实,也促使我们反思如何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坚守原则、追求正义。希望通过对这一成语的学习,我们能更加珍惜和平稳定的生活环境,努力创造一个更加公正和谐的世界。

骈首就戮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骈首就戮的意思解释、骈首就戮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草衣木食 木:树。编草为衣,以树木果实为食。形容衣食简单,生活清苦。
倒背如流 能很流利地把书本、诗文或资料倒转过来背。形容读得滚瓜烂熟。
没颠没倒 指没分晓或纷乱的样子。
光前耀后 光前:光兴前业。光耀祖先,造福后代。
促膝谈心 促:挨近;促膝:膝盖挨近膝盖。形容面对面靠近坐着;亲密地交谈心里话。
有权有势 势:地位和权力。既有权力,又有地位。
语短情长 语言简短,情意深长。
罪上加罪 指罪恶更为严重。
匡谬正俗 纠正错误,矫正陋习。
各尽所能,按劳分配
家无儋石 十斗为一石,两石为一儋。形容家里没有存粮。比喻家境困难。
风声鹤唳 唳:鹤鸣声。风吹的响声和仙鹤的叫声。形容惊慌失措;或自相惊扰。
举止娴雅 娴:文雅。形容女子的姿态和风度娴静文雅。
无稽之谈 稽:音机;查考;谈:话语;传言。没有根据的说法。
稳如泰山 稳:稳固。稳固得像泰山一样。形容极其稳固;不可动摇。
起死回生 把快要死的人救活。形容医术高明。也指将没有多少希望的事情挽救回来。
了如指掌 了:了解;清楚。指掌:指手掌里的东西。形容对情况清楚得就像指点掌上的东西;给人看一样。比喻对事物了解得非常清楚。
草满囹圄 监狱里长满了草。比喻政治清明,犯罪的人极少。
虑周藻密 藻:辞藻,措辞。密:缜密。思路严谨,措词缜密。考虑周到,辞采细密。
有志竟成 竟:终于。只要有决心,有毅力,事情终究会成功。
老牛舐犊 舐:舔;犊:小牛。老牛舔着小牛。比喻做父母的怜爱儿女。
光怪陆离 光怪:奇异的光彩;陆离:色彩繁杂。形容奇形怪状;五颜六色。也形容事物离奇多变。
面授机宜 面:当面;授:教;传授;机宜:适应时机的对策、办法。当面教给应采取的机密的对策或措施。
材优干济 指才能优异,有干练的办事能力。
千里命驾 命驾:命人驾车。备上车子到千里之外去拜访朋友。形容友情深厚。
倒悬之急 倒悬:头向下、脚向上悬挂着。比喻极其艰难、危险的困境。
除恶务本 铲除恶势力,必须杜绝根本。
超凡入圣 凡:凡人;普通人。超越凡俗;进入圣贤境界。后来多指学术、技艺、修养达到登峰造极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