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ānbìnchéngshuāng

潘鬓成霜



潘鬓成霜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潘:晋代诗人潘岳。指中年鬓发开始发白。

出处晋·潘岳《秋兴赋并序》:“斑鬓髟以承弁兮,素发飒以垂领。”

例子元·无名氏《醉写赤壁赋》第一折:“我则待养浩然袁门积雪,久以后空嗟叹得潘鬓成霜。”


基础信息

拼音pān bìn chéng shuāng

注音ㄆㄢ ㄅ一ㄣˋ ㄔㄥˊ ㄕㄨㄤ

繁体潘鬢成霜

感情潘鬓成霜是中性词。

用法作状语、定语;指人到中年。

近义词人到中年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潘鬓成霜:岁月无声,白发有痕》   在古代文学中,“潘鬓成霜”这四个字常常被用来描绘一个人因年华逝去而生出的白发。这个成语源自南朝宋·鲍照的《芜城赋》,其中写道:“吴蔡齐秦之声,鱼龙爵马之玩,皆薰歇烬灭,光沉响绝。转蓬遇飙风,一绝逾十稔。潘鬓先秋,潘鬓先秋。”这里的“潘鬓先秋”是说潘岳的头发比秋天的叶子还要早变白,用以形容人的衰老。   “潘鬓成霜”的“潘”,指的是西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潘岳。潘岳不仅才华横溢,而且容貌出众,但他在仕途上却屡遭挫折,最终被贬为河阳令。尽管他一生坎坷,但其文采斐然,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据说,潘岳年轻时十分英俊,每次出门都会吸引众多女子围观,争相向他投掷鲜花。然而,随着岁月的流逝,潘岳的头发逐渐变得斑白,这与他的命运紧密相连。因此,“潘鬓成霜”这个成语不仅描述了潘岳个人的命运,更成为了岁月无情、人生易老的象征。   “鬓”指的是耳朵前边、两腮附近的头发,这里特指人头部两侧的头发。“成霜”则意味着头发变白,就像秋天的霜一样。整个成语形象地表达了人们随着年龄的增长,头发逐渐由黑变白的过程,同时也隐含着对时光流逝和生命无常的感慨。   在使用“潘鬓成霜”这个成语时,我们通常会将其用于描述一个人因为年纪大或经历太多而头发变白的情景。它不仅仅是一个形容词,更是一种情感的表达,是对过往岁月的一种深情回顾,也是对现实的一种无奈接受。这个成语提醒我们要珍惜时间,珍爱青春,同时也让我们明白,即使岁月如梭,白发苍苍,我们也应该保持一颗积极向上的心,享受生活中的每一份美好。

潘鬓成霜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潘鬓成霜的意思解释、潘鬓成霜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得意洋洋 洋洋:得意的样子。形容称心如意、沾沾自喜的样子。
星霜屡移 星霜:星辰运转,一年循环一次,每年秋季降霜,因此以星霜指代年岁。表示岁月更换。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他山:别的山。别的山上的石头。比喻能帮助自己提高见识改正缺点的外力。
火树银花 火树:火红的树;指树上挂满灯彩;银花:银白色的花。指灯光闪亮;绚丽灿烂。
兵无常势 兵:战争;常:常规、不变;势:形势。指用兵作战没有一成不变的方式。指根据敌情采取灵活对策。
拉大旗作虎皮 比喻打着革命的旗号来吓唬人、蒙骗人。
朝令夕改 早上发的命令;晚上就改变。形容政令多改;使人民无所适从。
花拳绣腿 比喻只做些表面上好看实际上并无用处的工作。
行不顾言 顾言:顾及自己所说的话。为人处事不守信用。
谠言直声 谠言:公正的言论;直:正直的。公正的、正直的、理直气壮的言论。
分路扬镳 扬镳:指驱马前进。分路而行。比喻目标不同,各走各的路或各干各的事。
专心一志 形容一心一意,集中精力。
饭囊酒瓮 比喻只会吃饭喝酒,不会做事的人。
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淡泊:恬淡寡欲;宁静:安宁恬静;致:达到。不追求名利,生活简朴以表现自己高尚的情趣;心情平稳沉着,才可有所作为。
举世无敌 全世界没有能胜过的。
安闲自得 自得:自己感到舒适。安静清闲,感到非常舒适。
南征北战,东荡西杀 征:征战;荡:扫荡。形容转战南北,奋勇杀敌。
通时合变 同“通权达变”。
密锣紧鼓 锣声紧,鼓点密。戏曲开台前的一阵节奏急促的锣鼓。比喻为配合某人的上台或某事的推行而制造的气氛、声势。
平生莫做亏心事,半夜敲门不吃惊 平生:有生以来;亏心:违背良心。从来没有干过违背良心的事,即使夜半人敲门也不吃惊。形容为人处事光明正大,心地坦然。
一刹那 刹那:梵文ksana的音译。指十分短促的时间。
在此存照 照:查考,察看。写下字据保存进来,以作凭证
魂飞天外 灵魂脱离躯体飞到天空之外。形容惊恐到极点。
扯旗放炮 比喻公开张扬。
鸡毛蒜皮 比喻无关紧要的小事或毫无价值的东西。
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 旧时认为有知识的人即使待在家里,也能知道外面发生的事情。
牛星织女 即牛郎织女。
强颜欢笑 心里不畅快,但脸上勉强装出喜笑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