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ēngkǒudāi

目睁口呆



目睁口呆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亦作“目瞪口呆”。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八十五回:“四方混杀,人人束手,个个归心。定安国舅气的目睁口呆,罔知所措。与众等侍郎束手被擒。”

例子众人看了,惊得目睁口呆,伸了舌头,收不进来。《初刻拍案惊奇》卷一


基础信息

拼音mù zhēng kǒu dāi

注音ㄇㄨˋ ㄓㄥ ㄎㄡˇ ㄉㄞ

繁体目睁口獃

感情目睁口呆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状语;指吃惊。

近义词目瞪口呆、目定口呆

反义词镇定自若

英语stunned speechless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目睁口呆”这个成语在现代汉语中可能并不如其他一些成语那样广为人知,但它却有着非常生动和形象的意义。让我们一起来探索一下它的内涵和使用情境吧。 首先,从字面上看,“目睁口呆”由四个汉字组成:“目”指眼睛,“睁”是张开的意思,“口”是嘴巴,“呆”在这里指的是发愣、惊讶的状态。因此,这个成语可以直译为“眼睛瞪得大大的,嘴巴张得大大的”,用来形容一个人因吃惊、震惊或惊讶而说不出话来的样子。 这个成语通常用来描述人在遇到突然发生的事情时的反应。比如,当某人听到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消息,或者亲眼目睹了一件极为惊人的事情时,他可能会出现这种状态。这时,他的眼睛会因为惊讶而瞪得很大,嘴巴也会张开,仿佛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慑,完全无法用言语表达自己的感受。 “目睁口呆”这个成语不仅描绘了外在的身体反应,也反映了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它不仅仅是一个静态的画面,更是一种情感的瞬间爆发。在文学作品中,作者们常常利用这个成语来增强场景的戏剧性效果,让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角色内心的震撼与冲击。 此外,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可以用这个成语来形容那些让人感到非常意外的情况。例如,当你的好朋友突然宣布要去环游世界一年,你可能会“目睁口呆”,因为你完全没有想到他会做出这样的决定。 总之,“目睁口呆”这个成语以其生动的形象性和丰富的表现力,在我们的语言体系中占有一定的地位。通过学习和理解这类成语,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汉语的魅力,同时也能够更加细腻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目睁口呆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目睁口呆的意思解释、目睁口呆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成语接龙(顺接)


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骨肉离散 骨肉:指父母兄弟子女等亲人。比喻亲人分散,不能团聚。
断断续续 不连续的,具有无条理的和不连贯的特性。
夫唱妇随 唱:原为“倡”;即倡议;提出某种意见。丈夫说什么;妻子也跟着说什么。是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表现。形容夫妻和睦。
目不忍见 形容景象极其悲惨。同“目不忍视”。
庖丁解牛 庖丁:厨师。厨师解割了全牛。比喻掌握了解事物客观规律的人;技术纯熟神妙;做事得心应手。
一哄而起 喧闹;起哄。经过一阵喧闹便马上行动起来。形容无组织无计划地行动。
行不顾言 顾言:顾及自己所说的话。为人处事不守信用。
光前裕后 光前:光兴前业;裕后:恩泽流传及子孙。指增光前代;造福后人。形容功绩显著。
有目共睹 睹:看见。大家的眼睛都能看得见。形容极其明显。
吴下阿蒙 吴下:现江苏长江以南;阿蒙:指吕蒙。居处吴下一隅的吕蒙。比喻人学识尚浅。
欺善怕恶 欺侮善良者,惧怕凶恶者。
指手划脚 用手指;用脚划。形容说话时用手脚示意;也比喻瞎指挥;乱加评论指责。
叽叽喳喳 语音杂乱。
生拉硬扯 形容说话或写文章牵强附会。也形容用力拉扯,勉强别人听从自己。
分门别类 门:类;别:区别。根据事物的特征分类。
聪明才智 聪明:耳聪目明。泛指人有高超的智慧和才能。
密锣紧鼓 锣声紧,鼓点密。戏曲开台前的一阵节奏急促的锣鼓。比喻为配合某人的上台或某事的推行而制造的气氛、声势。
无影无踪 踪:踪迹。形容完全消失;不知去向。
斗转星移 北斗转换了方向;星辰移了位置。形容时间的流逝;岁月的变迁。斗:北斗星;星:星辰。
众所瞻望 瞻望:仰望。大家所仰望的。形容为大家所敬仰。
老牛舐犊 舐:舔;犊:小牛。老牛舔着小牛。比喻做父母的怜爱儿女。
为虎作伥 被老虎咬死的人变成鬼;又去引诱别人来让老虎吃;这种鬼叫作“伥”。比喻充当恶人的帮凶。
悲不自胜 胜:经受得住。悲伤得使自己经受不住了。形容伤感至极;情难自禁。
争分夺秒 不放过一分一秒;形容对时间抓得很紧。也作“分秒必争”。
扯旗放炮 比喻公开张扬。
无恶不作 恶:坏事。没有哪样坏事不干的。指干尽了坏事。
比翼鸟 传说中的一种雌雄在一起飞的鸟。比喻恩爱夫妻。
近在咫尺 咫:古代长度单位;周制八寸;合现在市尺六寸二分二厘;咫尺:很近的距离。指近在眼前;很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