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木拱矣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坟墓上的树木已有两手合抱那么粗了。意思是你快要死了。这是骂人的话。后指人死了很久。
出处《左传 僖公三十二年》:“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亦。”
例子臣若不遭陛下之明,墓木拱矣。《宋书 张茂度传》
基础信息
拼音mù mù gǒng yǐ
注音ㄇㄨˋ ㄇㄨˋ ㄍㄨㄥˇ 一ˇ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墓木拱矣》:岁月无声,树影留痕
在古代汉语中,许多成语不仅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还往往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出特定的情景或寓意。今天我们要探讨的“墓木拱矣”,便是一个极具画面感且富含哲理意味的成语。
“墓木拱矣”出自《左传·宣公十五年》,原文为:“初,宋芮司徒生女子,惧而弃之,走至华氏之门,门者弗内。遂走至其家,其母曰:‘吾闻有美玉者必藏于椟,何以弃女?’乃复取之。后三十年,其子长成,乃知其父为华氏所杀,于是掘墓斫棺,其木已拱矣。”这段故事讲述了一位女子被母亲遗弃后,最终得知自己父亲的冤情,并掘墓复仇的故事。其中,“木已拱矣”形容树木生长得很高大,枝干粗壮,以至于人可以环抱。
成语“墓木拱矣”的本义是指时间流逝已久,事物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具体使用中,该成语常用来形容时间久远、物是人非,或表达对逝去时光的感慨。例如,在描述一个人物经历漫长岁月后的沧桑变化时,我们可以说:“几十年过去,故友重逢,昔日少年已成白发翁,真可谓墓木拱矣。”
此外,这个成语也常用于文学作品中,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比如,在一首悼念亡者的诗歌中,诗人可能会这样写道:“曾经绿荫蔽日,如今墓木拱矣;岁月无情,人生如梦。”
总之,“墓木拱矣”作为一个富有诗意和哲思的成语,不仅展示了汉语的魅力,也提醒着人们珍惜当下,珍视与亲人朋友相处的每一刻。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意思解释)
- 一指蔽目,不见泰山(意思解释)
- 信及豚鱼(意思解释)
- 绳锯木断(意思解释)
- 主忧臣劳(意思解释)
- 年少无知(意思解释)
- 目不忍见(意思解释)
- 不攻自破(意思解释)
- 半吊子(意思解释)
- 唯物主义(意思解释)
- 偶一为之(意思解释)
- 今是昨非(意思解释)
- 国泰民安(意思解释)
- 以毒攻毒(意思解释)
- 举世无敌(意思解释)
- 家无儋石(意思解释)
- 摧身碎首(意思解释)
- 扭直作曲(意思解释)
- 恐后争先(意思解释)
- 古往今来(意思解释)
- 扪心自问(意思解释)
- 狼吞虎咽(意思解释)
- 空腹高心(意思解释)
- 屡试不爽(意思解释)
- 无影无踪(意思解释)
- 如出一辙(意思解释)
- 鸡口牛后(意思解释)
- 一刹那(意思解释)
※ 墓木拱矣的意思解释、墓木拱矣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成语接龙(顺接)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焦头烂额 | 头部和额部被烧焦、灼烂。比喻受到严重打击而惨败。也形容忙得不知如何是好;非常狼狈窘迫。 |
易放难收 | 话说出去容易,收回来就难了。 |
全科人儿 | 指父母、配偶、子女都健在的人。 |
春风化雨 | 化雨:适时的雨。像用和暖的春风吹拂人;似及时的雨水滋润大地一样。比喻良好教育的普遍深入。也用来称颂师长的教诲。 |
轮焉奂焉 | 形容房屋高大众多。 |
不二法门 | 不二:唯一的;法门:修行的门径。修行者唯一的入道途径。 |
顺口溜 | 民间的一种句子长短不等口头韵文。 |
晕头转向 | 晕:头脑发昏;转向:辨不清方向。形容头脑昏乱辨不清方向。 |
首身分离 | 首:头。头和身体分开了。指被砍头。 |
见多识广 | 识:知道。看到的多;知道的广。形容资格较老;经验丰富;知识广博。 |
凿壁借光 | 凿:挖。在墙上凿一小孔,借邻居的灯光读书。形容家贫刻苦读书。 |
雪兆丰年 | 谓冬天大雪是来年丰收的预兆。 |
晓以大义 | 晓:使人明白。把道理对人讲清楚。 |
如法炮制 | 本指依照一定的方法制作中药。现指比喻照着现成的样子做。 |
大树将军 | 原指东汉冯异。后常指不居功自傲的将领。 |
夫唱妇随 | 唱:原为“倡”;即倡议;提出某种意见。丈夫说什么;妻子也跟着说什么。是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表现。形容夫妻和睦。 |
扬威耀武 | 见“扬威曜武”。 |
挖空心思 | 形容费尽心计;想尽一切办法。 |
行不顾言 | 顾言:顾及自己所说的话。为人处事不守信用。 |
光前裕后 | 光前:光兴前业;裕后:恩泽流传及子孙。指增光前代;造福后人。形容功绩显著。 |
兄弟阋墙,外御其侮 | 阋:争吵;墙:门屏;御:抵御。兄弟们虽然在家里争吵,但一致抵御外人的欺侮。比喻内部虽有分歧,但能一致对外。 |
专心一志 | 形容一心一意,集中精力。 |
国泰民安 | 泰:太平。国家太平;人民生活安定。 |
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 | 比喻礼物虽然微薄,却情谊深重。 |
死对头 | 指难以和解的仇敌。 |
匡谬正俗 | 纠正错误,矫正陋习。 |
讨价还价 | 卖主要价高;买主给价低;双方要反复争议。现比喻在进行谈判时反复争议;或接受任务时讲条件。 |
凹凸不平 | 形容平面上有凸出和凹进的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