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èngshéjiǎo

目瞪舌挢



目瞪舌挢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同“目瞪口呆”。

出处谭嗣同《思纬氤氲台短书一报元征》:“向之主战者,乃始目瞪舌挢,神丧胆落,不敢出一语。”


基础信息

拼音mù dèng shé jiǎo

注音ㄇㄨˋ ㄉㄥˋ ㄕㄜˊ ㄐ一ㄠˇ

繁体目瞪舌撟

感情目瞪舌挢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吃惊的神态。

近义词目瞪舌强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目瞪舌挢:惊愕无言的生动写照》 在汉语的词汇宝库中,成语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它们以简洁精炼的形式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刻的意义。“目瞪舌挢”便是这样一个充满表现力的成语。 “目瞪”,“瞪”这个字我们很熟悉,它指的是眼睛睁大。当我们遇到令人惊讶的事情时,往往不自觉地将眼睛睁得大大的,仿佛这样就能更好地看清眼前不可思议的景象。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在这个时候,眼睛的大睁就是内心惊愕情绪的一种直观外显。“舌挢”,“挢”是一个不太常见的字,它的意思是指舌头翘起。想象一下,当一个人极度震惊的时候,嘴巴张开,舌头都像是失去了控制而向上翘起,说不出话来。 从整体意义上看,“目瞪舌挢”形容的是人因吃惊、害怕或惊异而发愣的样子。这种状态是一种非常强烈的反应,表明所见之事超出了当事人的认知范围或者心理预期。例如,在古代战场上,士兵们突然看到敌军如潮水般涌来,而且对方装备精良、气势汹汹,那些毫无准备的士兵可能会瞬间目瞪舌挢,大脑一片空白,不知该如何应对。又比如在一个宁静的小山村,村民们过着平静的生活,一天突然有一位衣着华丽、举止奇特的外乡人骑着一匹高头大马出现在村口,村民们都从未见过如此场面,于是纷纷目瞪舌挢地看着这一幕。 这个成语不仅能够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人物当时的神态,还能够很好地烘托出周围的氛围。在文学作品中,恰当地运用“目瞪舌挢”可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当作者想要描写一个突发的、震撼人心的情景时,用上这个成语可以让读者迅速地代入到那种紧张、惊讶的情绪之中,仿佛自己也置身于那个场景当中,亲眼目睹了那令人惊愕的一幕。同时,它也是人类情感的一种凝练表达,在日常交流中,如果用准确的语言来形容自己或者他人在某些特殊时刻的状态,“目瞪舌挢”无疑是非常贴切的选择。

目瞪舌挢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目瞪舌挢的意思解释、目瞪舌挢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一视同仁 视:看待;仁:仁爱。用博大的仁爱之心去看待所有的人以及禽兽。比喻平等待人;不分厚薄亲疏。
陌路相逢 与陌生人相遇在一起。
晓以大义 晓:使人明白。把道理对人讲清楚。
秣马厉兵 磨好兵器,喂好马。形容准备战斗。
鬼烂神焦 形容火灾惨烈,众多的人被烧死。
口快心直 有啥说啥;想啥说啥。形容人性情直爽;语言明快。
自食其果 自己吃自己种下的恶果。形容自己做坏事;自己受害。
东扶西倒 从这边扶起,却又倒向那边。比喻顾此失彼。也形容坏习气太多,纠正了这一点,那一点又冒头了。
过而能改 有了错误就能改正。
偃旗息鼓 偃:放倒;息:停止。原指秘密行军;不暴露目标。后用以指休战或不声不响停止行动。
漫不经心 漫:随便;不受约束;经心:在意;留心。说话办事不用心考虑;随随便便;不在乎。
欺善怕恶 欺侮善良者,惧怕凶恶者。
黄耳传书 黄耳:犬名;书:书信。黄犬为主人往返传书。后比喻传递家信。
雷霆万钧 雷霆:暴雷;霹雳;钧:古代的重量单位;一钧合15公斤。形容威力极大;不可阻挡。
胜友如云 胜友:良友。许多良友聚集一处。
交臂历指 交臂:两手反缚;历指:古代拶指的刑罚。象罪犯两手反缚、受拶指的刑罚一般。形容痛苦万状,毫无自由。
分工合作 众人各司其责,共同从事工作。
遗世绝俗 遗世:遗弃世间之事。脱离社会独立生活,不跟任何人往来。
有求必应 只要有人请求;就一定答应。形容容易答应人的请求;好说话。
古里古怪 怪异、奇特。
聪明才智 聪明:耳聪目明。泛指人有高超的智慧和才能。
卑鄙龌龊 龌龊:肮脏。品行恶劣下流。
才高七步 形容才思敏捷。
会少离多 相会少,别离多。感慨人生聚散无常或别离之苦。
坐怀不乱 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将受冻的女子裹于怀中,没有发生非礼行为。形容男子在两性关系方面作风正派。
败德辱行 败坏道德和操守。
奋起直追 奋:鸟类展翅起飞。形容在已经落后的情况下;振作起来;一股劲地赶上去。
伸手不见五指 形容光线非常暗,看不见四周围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