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棱两可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模棱:说话处事含混;两可:这样也行;那样也行。形容对事情的两面没有明确的态度或主张。
出处《旧唐书 苏味道传》:“处事不欲决断明白,若有错误,必贻咎谴,但模棱以持两端可矣。”
例子他害怕事情一旦变化,他将有不测大祸,所以跪在地上回答了一句模棱两可的话。(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三十章)
基础信息
拼音mó léng liǎng kě
注音ㄇㄛˊ ㄌㄥˊ ㄌ一ㄤˇ ㄎㄜˇ
繁体模棱兩可
正音“棱”,不能读作“líng”。
感情模棱两可是贬义词。
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辨析模棱两可与“不置可否”有别:模棱两可指表态不明确;可作“言辞”的定语;可作补语;“不置可否”多指“避而不谈”;不表示态度;不能作“言辞”的定语。
谜语可不可
近义词不置可否、模棱两端
反义词旗帜鲜明
英语betwixt and between
俄语занимáть неопределённую позицию
日语あいまいでどちにも取れる
德语zweideutig(doppelsinnig)
法语ambigu(équivoque)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模棱两可:含蓄表达的艺术》
在日常交流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看似简单却又充满深意的话语。有时候,这些话语可能让人感到困惑,甚至产生误解。这种现象在古代汉语中尤为常见,其中,“模棱两可”这一成语就是非常典型的例子。
“模棱两可”出自《旧唐书·苏味道传》,原文是:“处事不欲决断明白,若有错误,必贻咎谴,但模棱以持两端可矣。”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在处理事情时,不要过于决断和明确,因为如果判断错误,可能会招致责罚。最好的办法是采取模棱两可的态度,避免明确表态,这样即使出现问题,也能够为自己留下回旋的余地。
“模棱两可”的字面意思是形容态度或言论含糊其辞、不明确。它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说话办事时态度暧昧,既不完全肯定也不完全否定,给人一种左右逢源的感觉。这种态度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作为一种策略,尤其是在面对复杂情况或敏感问题时,它可以避免直接冲突,减少不必要的麻烦。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模棱两可并不总是负面的。在某些特定情境下,它也可以被视为一种智慧的表现。比如,在外交场合中,国家领导人往往会采用这种策略来维护本国利益,同时避免与他国发生直接冲突。此外,在商业谈判中,模棱两可的态度也可能帮助双方找到共同点,从而达成协议。
当然,过度使用模棱两可的态度也可能带来不利影响。比如,在团队合作中,如果每个人都采取这种态度,那么最终可能导致项目无法顺利推进。因此,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掌握,既要保持谨慎,又要敢于承担责任。
总之,“模棱两可”作为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一种表达方式,体现了中国人在处理人际关系和社会事务时特有的智慧和策略。它提醒我们在沟通交流中应具备一定的灵活性和变通性,同时也需要学会如何在适当的时候坚定立场,勇于担当。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倒果为因(意思解释)
- 及时应令(意思解释)
- 劳燕分飞(意思解释)
- 火树银花(意思解释)
- 如履薄冰(意思解释)
- 形神不全(意思解释)
- 气充志骄(意思解释)
- 柳暗花明又一村(意思解释)
- 废书而叹(意思解释)
- 倒冠落佩(意思解释)
- 惊鸿艳影(意思解释)
- 发号施令(意思解释)
- 弟子孩儿(意思解释)
- 吉光片羽(意思解释)
- 心烦意乱(意思解释)
- 唇枪舌剑(意思解释)
- 牵肠挂肚(意思解释)
- 绵里藏针(意思解释)
- 快人快语(意思解释)
- 性命攸关(意思解释)
- 意料之外(意思解释)
- 斗转星移(意思解释)
- 洗耳恭听(意思解释)
- 寥寥无几(意思解释)
- 暴露无遗(意思解释)
- 浅见薄识(意思解释)
- 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意思解释)
- 抗尘走俗(意思解释)
※ 模棱两可的意思解释、模棱两可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手舞足蹈 | 蹈:跳动。两手舞动;两只脚也跳起来。形容高兴到了极点。 |
石枯松老 | 枯:干枯。石头干裂,松树老朽。形容历时极为久远。 |
不折不扣 | 折、扣:原为商业用语;商品按原价扣除百分之几出售;叫做打折扣。表示完全的、十足的;一点不差。 |
目光短浅 | 缺乏远见卓识的、只顾眼前利益的性质或状态 |
一部二十四史,不知从何说起 | 二十四史:清乾隆时刻《史记》等24部史书。比喻情况复杂,头绪繁多,不知从哪里说起才好。 |
防患于未然 | 患:灾祸;未然:没有这样,指尚未形成。防止事故或祸害于尚未发生之前。 |
逢人只说三分话 | 逢:遇见。指人与人互相欺瞒,不把实际情况或心里话说出来。 |
四书五经 | 四书:亦称四子书,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指儒家经典。 |
结党营私 | 营:谋求。互相组成小集团;为谋得个人私利而干坏事。也作“植党营私。” |
户限为穿 | 户限:门槛;为:被。门槛都踩破了。形容进出的人很多。 |
草菅人命 | 菅:一种多年生的茅草;泛指野草、杂草。把人的性命看得像野草一样轻贱;随意加以摧残。指反动统治者滥施淫威;任意残害人命。也作“草菅民命。” |
争先恐后 | 争着向前;唯恐落后。 |
没里没外 | 里外不分,指说话做事不分场合。 |
反老还童 | 反:回。由衰老恢复青春。形容老年人充满了活力。 |
有权有势 | 势:地位和权力。既有权力,又有地位。 |
离弦走板 | 比喻言行偏离公认的准则。 |
救经引足 | 经:自缢,上吊;引:拉;救上吊的人却去拉他的脚。比喻做的事与愿望相违背。 |
户告人晓 | 让每家每人都知道。 |
雷霆万钧 | 雷霆:暴雷;霹雳;钧:古代的重量单位;一钧合15公斤。形容威力极大;不可阻挡。 |
风虎云龙 | 虎啸生风,龙起生云。指同类事物相互感应。旧时也比喻圣主得贤臣,贤臣遇明君。 |
各行其是 | 行:做;是:对的;其是:他自己认为是对的。各人按照自己认为对的去做。形容思想、行动不一致。 |
有求必应 | 只要有人请求;就一定答应。形容容易答应人的请求;好说话。 |
似是而非 | 是:对;正确;非:不对;错误。好像是对的;实际上不对。指表面上相似;实际上不一样。 |
当头棒喝 | 当头:迎头;喝:大声喊叫。原是佛教用语。禅宗和尚接待初学的人用棒迎头一击;或大喝一声;以考验对方的领悟程度。现在泛指使人震动和醒悟的猛烈手段。 |
拨乱济危 | 平定乱世,救济危难。亦作“拨乱济时”。 |
避俗趋新 | 避:舍弃;趋:奔赴,趋向。指舍弃旧俗而追求新潮。 |
华不再扬 | 已开过的花,在一年里不会再开。比喻时间过去了不再回来。 |
主人翁 | 当家作主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