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齿不忘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没齿终生。一辈子也忘不了。
出处汉 张衡《同声歌》:“乐莫斯夜乐,没齿焉可忘。”
例子在我最艰难时他给予我的帮助,我将没齿不忘。
基础信息
拼音mò chǐ bù wàng
注音ㄇㄛˋ ㄔˇ ㄅㄨˋ ㄨㄤˋ
繁体没齒不忘
正音“没”,不能读作“méi”。
感情没齿不忘是中性词。
用法偏正式;作谓语;用于书面语。
辨形“齿”,不能写作“儸”。
近义词刻骨铭心、永志不忘
反义词忘恩负义
英语will never forget to the end of one's days
俄语вовек не забыть
日语終艖(しゅうしん)も忘(わす)れられない
德语für etwas bis an sein Lebensende dankbar sein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成语“没齿不忘”的语文讲解**
大家好!今天我们要来聊聊一个充满深情与记忆的成语——“没齿不忘”。这个成语虽然只有四个字,但它蕴含的情感却非常深厚。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没齿不忘”都经常被用来表达一种刻骨铭心的感激或铭记之情。
### 一、成语释义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没齿不忘”的意思。“没齿”中的“没”,是“尽、终了”的意思;而“齿”则指牙齿,引申为人的寿命或一生。“没齿”合起来就是“到死为止”的意思。因此,“没齿不忘”可以理解为:一辈子都不会忘记。这是一种极其强烈、持久的记忆和情感,通常用于形容对某人、某事或者某种恩情的深切怀念和感激。
举个例子,如果有人曾经在危难时刻帮助过你,让你渡过了难关,那么你可能会说:“这份恩情,我真是没齿不忘。”这短短一句话,就传达出了你内心的无限感激。
### 二、成语来源
“没齿不忘”出自《论语·宪问》。原文中提到孔子的一段话:“其言之不怍,则为之也难。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其中并未直接出现“没齿不忘”,但后来人们根据儒家思想中对于德行和感恩的重视,逐渐形成了这一成语。
其实,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感恩是一种重要的美德。古人讲究“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而“没齿不忘”正是这种精神的高度概括。它提醒我们,无论何时何地,都要怀揣一颗感恩的心,去珍惜那些给予我们帮助和支持的人。
### 三、成语用法
“没齿不忘”是一个褒义词,多用于书面语或正式场合,语气庄重且富有感情色彩。它的使用范围很广,既可以描述个人之间的恩情,也可以表达对国家、社会甚至历史事件的深刻铭记。
例如:
1. **个人层面**:
- “老师当年对我的教导,让我受益终生,这份恩情我一定没齿不忘。”
2. **集体层面**:
- “革命先烈们为了新中国的成立抛头颅洒热血,他们的牺牲我们永远没齿不忘。”
需要注意的是,“没齿不忘”一般只适用于正面的感情,不能随意用在负面情境中。比如,你不能说“他对我做的坏事,我一定没齿不忘”,这样会显得不合逻辑,也不符合成语本身的语境。
### 四、成语背后的文化内涵
从更深层次来看,“没齿不忘”体现了中华文化中重视人伦关系和道德修养的特点。在中国传统观念中,一个人是否懂得感恩,往往被视为衡量其品格的重要标准。正如《诗经》所云:“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意思是别人送给我普通的木桃,我会回报给他珍贵的美玉。这种知恩图报的思想贯穿于整个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中。
同时,“没齿不忘”还反映了中国人对时间的敬畏。人生短暂,岁月匆匆,能够让人铭记一生的事物必然是极为重要和特别的。因此,当我们说出“没齿不忘”时,实际上是在强调某件事对我们生命的意义有多么重大。
### 五、现实意义
在现代社会,“没齿不忘”仍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人们常常因为忙碌而忽略了身边的小确幸,忘记了那些默默支持自己的人。然而,越是如此,我们就越需要学会感恩,把那些值得铭记的瞬间珍藏在心底。
无论是父母的养育之恩、朋友的陪伴之情,还是陌生人的善意之举,都值得我们用心去体会,并用行动去回馈。毕竟,真正美好的生活,离不开感恩的心态。
### 六、结语
总而言之,“没齿不忘”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价值观、一种生活方式。它教会我们如何铭记美好、珍惜当下,同时也激励我们用自己的努力去传递温暖与爱。希望每一位读者都能在生活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没齿不忘”,并将这份感动化作前行的动力。
最后,不妨问问自己:有没有什么人或事,是你愿意“没齿不忘”的呢?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在此一举(意思解释)
- 倾家荡产(意思解释)
- 长嘘短气(意思解释)
- 谨小慎微(意思解释)
- 之死靡二(意思解释)
- 火烛银花(意思解释)
-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意思解释)
- 凹凸不平(意思解释)
- 峨峨洋洋(意思解释)
- 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意思解释)
- 女生外向(意思解释)
- 事与愿违(意思解释)
- 之子于归(意思解释)
- 爱则加诸膝,恶则坠诸渊(意思解释)
- 古往今来(意思解释)
- 似是而非(意思解释)
- 鹬蚌相争(意思解释)
- 壮心不已(意思解释)
- 扣人心弦(意思解释)
- 悲不自胜(意思解释)
- 主人翁(意思解释)
- 哀兵必胜(意思解释)
- 亡魂失魄(意思解释)
- 振聋发聩(意思解释)
- 久假不归(意思解释)
- 步步深入(意思解释)
- 奇技淫巧(意思解释)
- 花天酒地(意思解释)
※ 没齿不忘的意思解释、没齿不忘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麻痹大意 | 麻痹:一种病态;身体某部分肢体失去知觉。比喻对事物现象不经心;失去警觉;粗心大意。 |
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 | 一旦掌了权,就发号施令,指手画脚。 |
没颠没倒 | 指没分晓或纷乱的样子。 |
故家乔木 | ①谓世家的人才、器物必定出众。②喻指乡贤。 |
大惑不解 | 惑:疑惑迷乱;解:理解。①原指最糊涂的人迷惑一辈子。后指对某事或情况怀疑;想不通;不可理解。 |
用心良苦 | 费劲心血 |
大包大揽 | 把事情、任务等尽量兜揽过来。 |
遗形藏志 | 超脱形骸,舍弃心性,进入忘我的精神境界。 |
简明扼要 | 扼要:抓住要点。简单明了;抓住要点。 |
叫化子 | 乞丐。 |
爱才如渴 | 才:贤才,人才。爱慕贤才,急欲求得,就象口渴急于喝水一样。 |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 比喻平凡的人哪里知道英雄人物的志向。 |
不卑不亢 | 卑:自卑;亢:高傲。既不自卑;也不高傲。也作“不亢不卑”。 |
风俗人情 | 指一地相沿而成的风尚、礼节、习惯等。 |
逆来顺受 | 逆:不顺;顺:顺从;受:忍受。碰上十分恶劣的境遇而顺从地忍受;不作反抗。 |
进谗害贤 | 谗:谗言,说他人的坏话;贤:贤良,指好人。说坏话,陷害好人。 |
钿合金钗 | 钿盒和金钗,相传为唐玄宗与杨贵妃定情之信物。泛指情人之间的信物。 |
共商国是 | 国是:国事;国家的大政方针。共同商量国家的政策和方针。 |
羽旄之美 | 装饰着羽毛的旗子飘动的状观景象。 |
峨峨洋洋 | 本用以形容音乐高亢奔放。后亦用以形容欢乐之态。语本《列子·汤问》:“伯牙善鼓琴,锺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锺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锺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
举世无敌 | 全世界没有能胜过的。 |
动魄惊心 | 使人神魂震惊。原指文辞优美,意境深远,使人感受极深,震动极大。后常形容使人十分惊骇紧张到极点。 |
遗世绝俗 | 遗世:遗弃世间之事。脱离社会独立生活,不跟任何人往来。 |
古里古怪 | 怪异、奇特。 |
短寿促命 | 短命早死,要命。 |
地丑德齐 | 丑:同类。地相等,德相同。比喻彼此条件一样。 |
不可告人 | 不能告诉别人。多指见不得人的不光明、不正当的用心或行径。 |
断章截句 | 不顾上下文义,截取文章的一段或一句,而弯曲原意。断、截:割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