靡所不为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靡:无,没有;为:做。没有不干的事情。指什么坏事都干。
出处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78回:“男好女犹可言也,女好男,遂至无耻丧心,灭伦败纪,靡所不为,如武后、韦后、安乐公主、太平公主等是也。”
基础信息
拼音mǐ suǒ bù wéi
注音ㄇ一ˇ ㄙㄨㄛˇ ㄅㄨˋ ㄨㄟˊ
感情靡所不为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什么坏事都干。
近义词无所不为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靡所不为”:一个成语背后的警示》
大家好,今天我们要聊一聊这个有趣的成语——“靡所不为”。
从字面上看,“靡”是无、没有的意思;“所”这里表示处所、地方;“不为”是没有做。那么合起来“靡所不为”,直译就是没有什么不去做的,也就是指什么坏事都干得出来。
这个成语最早出自《左传·昭公十二年》:“楚公子弃疾帅师袭蔡,至于南林。甲午,败蔡师于泛,辛亥,克蔡。壬子,入。楚子北征,两舍于州来。右尹子革夕。王见右尹,曰:‘今旦与弃疾言,不可不谓辩矣。’对曰:‘其口足以距难,其身不足以离咎。楚国之妖,非此之患也。若以德置人,而后再爵之,使能任官,官修其方,志思其命,而可欲也。不然,不可以争乱,亦不能定祸。虽有宠禄,必危其身。’王弗听。退,告仆人曰:‘令尹将死,不及葬矣。哀哉!焉用辩?夫子华仕于齐,庄公杀之。阳虎仕于鲁,季孙恶之。皆以其所能害其身也。弃疾,盈之过也,而弃疾又侈。吾闻之,唯厚德者能受多福,无德而服者众,必自伤也。今弃疾侈,若盈之过,而又侈,是重其毒也。何以堪之?其亡乎!’及费无极,专宠于楚。倚旅、枝如两也,谓弃疾:‘不谷不德,使君忧辱,且有后患,为我杀大司马。’子比为人,佞而不仁,富而不骄,固而不怠,贞而不谅,信而不烦,靖恭其位,求不过物,而莫之伐也。故善废立而无咎。’弃疾许诺。于是杀观起。灵王在乾溪,国人围之。王使招子革,不来。王思其言,泣下沾襟,曰:‘余昔不知其然也。’遂缢于乾溪。初,王召子革,子革辞,王强问之,对曰:‘昔卫武公年数百年,箴儆于朝。臣是以不敢。’王曰:‘若是,岂不可乎?’对曰:‘不可。古人有言曰:“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吾焉用此,其以贾害也。’十一月庚午,王缢于芋尹申亥氏。申亥以其二女殉而葬之。楚子在申,召子革,子革不至。王使太宰启疆召之,曰:‘日晏君勤,手足胼胝,以临诸侯,未可以归。诸侯之事,寡人未知。子其劝子而来,孤将望之。’对曰:‘昔桀奔南巢,纪侯知之,夏邑降于商,纪侯知之,周人将翦商,商王亦知之,皆所以丧国也。臣将奔齐,君请待之。’王曰:‘苟获没齿,何国不容?’对曰:‘臣惧不免于谗慝,而复弃疾之侈,是重吾罪也。’王曰:‘苟免于难,何谗之恤?’对曰:‘臣惧不免于戮,而蒙先君之羞。’王曰:‘苟逃其死,何戮之畏?’对曰:‘臣惧不免于罪,而蒙先君之丑。’王曰:‘苟免于罪,何丑之蒙?’对曰:‘臣闻之,唯厚德者能受多福,无德而服者众,必自伤也。今弃疾侈,若盈之过,而又侈,是重其毒也。何以堪之?其亡乎!’王曰:‘苟免于亡,何毒之重?’对曰:‘臣闻之,唯厚德者能受多福,无德而服者众,必自伤也。今弃疾侈,若盈之过,而又侈,是重其毒也。何以堪之?其亡乎!’王怒,囚之三年,乃放之。既放,谓弃疾曰:‘楚国实不竞,大夫其图之。’弃疾曰:‘楚国之不竞,诸大夫之罪也,若独图之,恐益其病也。’子革曰:‘不然。昔平王封陈、蔡,以备吴也。今吴越相攻,楚兴其间,陈、蔡受弊,楚安得宁?君盍姑使诸大夫虑之乎?’弃疾曰:‘子之教也,岂敢忘?虽然,吾闻之,小国无文德,而有常刑,犹不可也。况大国乎?且先君之举,亦有礼矣。若吾举而不典,则废先君之成命,而蔑其旧勋,难以终事。吾将以忠敬承之。’子革曰:‘君其图之。’弃疾再拜稽首,出,遂行。子革归,及汉,遇大子建之傅伍奢,伍奢曰:‘子之归,速乎?’子革曰:‘楚王囚我三年,乃放我也。’伍奢曰:‘楚王之所以囚子者,欲以子为重耳。今子归速,王必疑之,楚国殆哉!’子革曰:‘吾闻君子务名,小人务利。今吾归速,王必疑之,吾将以忠敬承之。’伍奢曰:‘吾闻之,唯厚德者能受多福,无德而服者众,必自伤也。今弃疾侈,若盈之过,而又侈,是重其毒也。何以堪之?其亡乎!’子革曰:‘吾闻君子务名,小人务利。今吾归速,王必疑之,吾将以忠敬承之。’伍奢曰:‘子其勉之。’子革遂归。”
这段故事中,弃疾(即后来的楚平王)听信了费无极的话,为了自己的私欲,做了很多违背道义的事情,可以说“靡所不为”。他杀掉了对自己并无威胁的大臣观起等,这种行为就是典型的“靡所不为”的体现。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一些类似“靡所不为”的情况或者人物。例如那些为了利益不择手段的人,他们可能会欺骗他人、背叛朋友、破坏规则等等。这些行为不仅损害了他人的利益,也最终会让自己陷入困境。就像历史上许多因为贪婪和邪恶而“靡所不为”的人,最后往往落得个悲惨的下场。这个成语时刻提醒着我们,做人要有底线,要坚守道德和正义,不能被一时的利益冲昏头脑,去做违背良心的事情。我们应该弘扬正气,远离那些“靡所不为”的恶习,做一个品德高尚、充满正能量的人。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武不善作(意思解释)
- 早出晚归(意思解释)
- 不可胜举(意思解释)
- 浪迹江湖(意思解释)
- 铺张浪费(意思解释)
- 一夕一朝(意思解释)
- 敌众我寡(意思解释)
- 犬马恋主(意思解释)
- 上下其手(意思解释)
- 举世混浊(意思解释)
- 天昏地暗(意思解释)
- 十全大补(意思解释)
- 苦口之药(意思解释)
- 自命不凡(意思解释)
- 发号施令(意思解释)
- 急功近利(意思解释)
- 龙争虎斗(意思解释)
- 兵微将寡(意思解释)
- 家无儋石(意思解释)
- 闲情逸致(意思解释)
- 叫苦连天(意思解释)
- 离奇古怪(意思解释)
- 似是而非(意思解释)
- 立竿见影(意思解释)
- 牛骥同槽(意思解释)
- 汲汲顾影(意思解释)
- 离本趣末(意思解释)
- 刮目相看(意思解释)
※ 靡所不为的意思解释、靡所不为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遏恶扬善 | 遏:阻止;扬:宣扬。禁绝坏事,宣扬提倡好事。 |
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 | 价值千金的皮衣,决非一只狐狸的腋皮所能做成。比喻积小才能成大,集合大家的力量才能做成事情。 |
前因后果 | 佛教讲;先前种什么因;后来就结什么果;指事情发生的起因和它的结果。指事情的全部过程。 |
易子而教 | 易:交换。交换孩子进行教育。 |
堂堂一表 | 形容身材魁伟,相貌出众。 |
气充志骄 | 谓心满意得,骄傲自大。 |
明知故问 | 明明白白地知道某种情况;却还要故意问别人。 |
胆如斗大 | 胆:胆量;斗:旧时的一种量器,容量为十升。胆子像斗一样大。形容胆量极大。 |
蝶粉蜂黄 | 指古代妇女粉面额黄,妆扮美容。 |
百战百胜 | 打一百次仗;胜一百次。形容善于作战;所向无敌。 |
花言巧语 | 原指铺张修饰而无实际内容的言语或文辞。后指虚假而动听的话;也指说虚假而动听的话。 |
昂藏七尺 | 指轩昂伟岸的男子汉。 |
进锐退速 | 锐:迅速。急于求进者往往后退也快。 |
将寡兵微 | 寡:少;兵:士兵;微:衰败。兵少将少。形容兵力薄弱。 |
令人作呕 | 呕:想吐;恶心。形容使人厌恶。 |
举世无敌 | 全世界没有能胜过的。 |
动魄惊心 | 使人神魂震惊。原指文辞优美,意境深远,使人感受极深,震动极大。后常形容使人十分惊骇紧张到极点。 |
横七竖八 | 有的横着;有的竖着。形容杂乱无章;没有条理。 |
信口开河 | 随口乱说一气。指说话没有根据;不可靠。信口:随口;开河:指说话时嘴唇张合。 |
形影相随 | 像人或物体与其影子那样总是在一起。形容关系密切;永不分离。 |
飞蛾扑火 | 蛾:像蝴蝶似的昆虫。飞蛾扑到火上。比喻自寻死路;自取灭亡。 |
战不旋踵 | 旋:转。踵:脚后跟。打仗时不向后转。形容勇猛向前。 |
驰魂宕魄 | 形容振撼心灵。 |
聪明伶俐 | 伶俐:灵活。形容小孩子头脑灵活;记忆力和理解力强。 |
骂骂咧咧 | 指在说话中夹杂着骂人的话 |
挥戈反日 | 挥舞兵器,赶回太阳。比喻排除困难,扭转危局。 |
服气吞露 | 服气:导引之术,即气功。指修炼道术。 |
妨功害能 | 压抑陷害有功有能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