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ínkāng

民康物阜



民康物阜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人民平安,物产丰富。

出处清 郑观应《盛世危言 吏治下》:“可见当时君明臣良,民康物阜,致治之隆非无故也。”

例子鲁迅《坟·再论雷峰塔的倒掉》:“倘在民康物阜的时候,因为十景病的发作,新的雷峰塔也会再造的吧。”


基础信息

拼音mín kāng wù fù

注音ㄇ一ㄣˊ ㄎㄤ ㄨˋ ㄈㄨˋ

感情民康物阜是褒义词。

用法联合式;作宾语、定语;含褒义。

近义词国泰民安、民安物阜

英语People are healthy and things are plentiful.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民康物阜:和谐社会的理想图景》 在中华文化的长河中,成语作为语言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其中,“民康物阜”这四个字,不仅蕴含着古人对于理想社会的美好憧憬,也折射出中华民族传统的价值观与社会理想。 “民康物阜”,出自《左传·昭公三十二年》,原文为:“故民康物阜,莫不相乐。” 这个成语中的“民康”指的是人民安康、生活富足;而“物阜”则指物资丰富,五谷丰登。整个成语的意思是说,人们生活幸福安康,物资充足丰盛,社会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它描绘了一个理想的和谐社会画面:人民安居乐业,社会秩序井然,自然环境和谐共生,经济繁荣昌盛。 在古代,统治者常常以此作为治国理政的理想目标。他们认为,一个国家要想长治久安,就必须让百姓过上好日子,使物质财富得到充分积累。这不仅是对政府施政效果的一种衡量标准,也是评价一个时代是否进步的重要指标。因此,“民康物阜”的理念贯穿于中国历史上的许多朝代之中,成为一种深入人心的价值观念。 而在现代社会,“民康物阜”的内涵得到了进一步拓展。它不再仅仅局限于物质生活的富裕,更强调精神层面的满足和社会公平正义。如今,我们追求的是全面发展的小康社会,既要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也要注重环境保护,促进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均等化,确保每个人都能享受到改革开放带来的成果,共同构建起一个充满活力、和谐稳定的社会。 总之,“民康物阜”这一成语,不仅是中国古代社会理想的真实写照,更是当今时代追求的目标。它提醒我们要始终关注民生福祉,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让每个人都能够共享发展成果,共同迈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民康物阜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民康物阜的意思解释、民康物阜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成语接龙(顺接)


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日理万机 理:处理;万机:纷繁的政务。指帝王宰相每天要处理许许多多的事务。现指国家领导人为国事日夜操劳。
径情直遂 径情:任意、随心;遂:成功地满足心愿。随着自己的意愿;顺利地达到目的;获得成功。
炒鱿鱼 因鱿鱼一炒就卷起来,比喻卷铺盖。指解雇。
出师无名 谓没有正当理由而出兵征伐。
易子而教 易:交换。交换孩子进行教育。
金光闪闪 闪闪:光亮闪烁。金光闪烁耀眼
玩世不恭 旧指因对现实不满而采取的一种不严肃不认真的生活态度。玩世:用消极、游戏的态度对待生活;不恭:不严肃。
拂袖而去 拂袖:甩袖子;表示生气。一甩袖子就走了。形容因言语不合很生气。
仰屋著书 仰:脸向上;著:写。形容一心放在著作上。
苦口之药 苦口:口味苦。有疗效的药往往味苦难吃。比喻尖锐的批评,听起来觉得不舒服,但对改正错误很有好处。
空口无凭 凭:凭证。只是嘴说;没有凭证。指不足为据。
亲上成亲 谓原是亲戚,又再结姻亲。
乳臭未干 身上的奶腥气还没有退尽。对年幼人表示轻蔑的说法。
粗服乱头 粗服:粗布衣服;乱头:蓬头乱发。形容不讲究修饰。
风急浪高 形容风浪很大。
共商国是 国是:国事;国家的大政方针。共同商量国家的政策和方针。
奇货可居 奇货:珍奇的货物;居:囤积。囤积珍奇的货物;以备高价售出。比喻凭借技艺或某种事物以获取功名财利及其它好处。
纵横天下 在天下任意往来,没有阻挡。
凡夫俗子 泛指平庸的人。
念兹在兹 念:思念;记念;兹:此;这个。念念不忘某件事。
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铄金:熔化金属;积毁:积累的毁谤;销骨:熔化骨头。众人的言论能够熔化金属,纷纷而来的毁谤足以致人于死地。比喻舆论力量的强大。
众所瞻望 瞻望:仰望。大家所仰望的。形容为大家所敬仰。
雅俗共赏 雅俗:文雅和粗俗。旧时把文化高的人称“雅人”;把没文化的人称“俗人”;赏:欣赏。无论文化水平高低都能欣赏。形容艺术水平既高雅又通俗;能为各种人所接受。
天下为一 一:统一。指国家统一
末大必折 谓树木枝端粗大,必折其干。喻下属权重,危及上级。
变态百出 形容事物形态变化之多。
入文出武 称人兼备文武之才,入朝为文臣,出朝为将帅。
一清二楚 十分明白、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