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ǐngdǐngzuì

酩酊大醉



酩酊大醉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酩酊:醉得迷迷糊糊的。喝酒后醉得一踏糊涂。

出处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43回:“不两个时辰,把李逵灌得酩酊大醉。”

例子不两个时辰,把李逵灌得酩酊大醉,立脚不住。(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四十三回)


基础信息

拼音mǐng dǐng dà zuì

注音ㄇ一ㄥˇ ㄉ一ㄥˇ ㄉㄚˋ ㄗㄨㄟˋ

正音“酊”,不能读作“dīng”。

感情酩酊大醉是贬义词。

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含贬义。

辨形“酩”,不能写作“名”。

近义词烂醉如泥、酩酊烂醉

反义词滴酒不沾

英语completely drunk

俄语пьян в лоск(до положения риз)

日语すっかりめいていする

德语vǒllig betrunken(blau wie ein Veilchen sein)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酩酊大醉”这个成语,听起来就像是古时候的文人墨客在月下畅饮后,摇摇晃晃地从酒馆中走出时所发出的感慨。它形象生动地描绘了一种极度饮酒的状态,让我们仿佛能够看到一个人喝得烂醉如泥的样子。 首先,“酩酊”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其中“酩”字指的是醇厚的美酒,而“酊”则形容的是酒后微醺或醉意朦胧的状态。将两者合在一起,便构成了“酩酊”,其本义是指因饮酒过多而产生的昏沉状态。随着历史的发展,“酩酊”逐渐演变为表示非常醉的意思。 而“大醉”则更直接地表达了醉酒的程度之深。当我们说一个人“大醉”,通常意味着他已经完全失去了自我控制的能力,走路踉踉跄跄,说话含糊不清,甚至可能连方向感都丧失了。这种状态往往伴随着头痛、恶心等不适感。 将“酩酊”与“大醉”结合在一起,就形成了“酩酊大醉”这一成语。它不仅仅描述了一种身体上的醉酒状态,还蕴含着一种放纵自我的精神态度。在古代文学作品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文人雅士借酒浇愁、豪情万丈的形象;而在现代生活中,这个词也可能被用来调侃那些过量饮酒的人,表达对他们行为的戏谑或担忧。 总的来说,“酩酊大醉”是一个充满画面感和情感色彩的成语,它不仅反映了人们对醉酒状态的一种形象化的描述,也承载了丰富的情感内涵和社会文化意义。在使用时,我们可以根据具体语境选择合适的方式表达,既可作为幽默的调侃,亦可表达对过度饮酒行为的反思。

酩酊大醉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酩酊大醉的意思解释、酩酊大醉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胡作非为 指毫无顾忌或不考虑后果地肆意行动。非为;干坏事。
残花败柳 败:衰败。残:凋残。凋残的柳树,残败了的花。旧时用以比喻生活放荡或被蹂躏遗弃的女子。
食不充口 见“食不餬口”。
防患于未然 患:灾祸;未然:没有这样,指尚未形成。防止事故或祸害于尚未发生之前。
形神不全 形:形体;神:精神。形象和精神不能保全。泛指精神形象不完美。
诛求无度 敛取、需索财贿没有限度。
回光反照 指日落时由于反射作用而天空中短时发亮。比喻人死前精神突然兴奋。也比喻事物灭亡前夕的短暂兴旺。
哀而不伤 哀:悲哀;伤:伤害;妨害;悲痛过分。①感情适度;悲哀而不过度伤心。后用来形容诗歌;音乐等含优雅哀调;却又感情适度而不过分;具有中和美。②比喻言行适度或无伤大雅。
风流才子 风度潇洒,才学出众的人。
没里没外 里外不分,指说话做事不分场合。
节哀顺变 抑制哀伤,顺应变故。用来慰唁死者家属的话。
形影相吊 只有自己的身子和影子在一起;相互慰问。形容非常孤单;没有伴侣。吊:慰问。
倒裳索领 索:搜寻、寻求。把衣裳倒过来寻找领口。比喻办事抓不到要点。
面有难色 脸上露出为难的神色。
学而优则仕 优:有余力,学习了还有余力,就去做官。后指学习成绩优秀然后提拔当官。
法不阿贵 法:法律。阿:偏袒;讨好。指法律不偏袒有权势富贵的人。意思是秉公执法;不畏权贵。
受益匪浅 匪:通“非”。得到的好处很多。
天网恢恢 比喻作恶的人一定难逃惩罚。
千家万户 众多人家。
显亲扬名 显:使显赫;扬:传扬。使父母宗族显耀;张扬自己的声誉。指中举、立功、做官的荣耀。
祝哽祝噎 祝:祷祝;哽、噎:食物堵住食道。古代帝王敬老、养老的表示:请年老致仕者饮酒吃饭,设置专人祷祝他们不哽不噎。
狂风暴雨 大风大雨。比喻声势猛烈或处境险恶。
洗耳恭听 洗耳:擦洗耳朵;比喻很重视听对方说话;恭:恭敬地。洗干净耳朵恭恭敬敬听别人讲话。请人讲话时的客气话。指专心地听。
惴惴不安 指担心害怕(惴惴:恐惧、担忧的样子)。
改恶向善 指不再做恶,重新做好人。
饿殍遍野 殍:人饿死后的尸体。饿死的人到处都是。形容老百姓因灾祸饥馑大批饿死的悲惨景象。
驰魂宕魄 形容振撼心灵。
聪明伶俐 伶俐:灵活。形容小孩子头脑灵活;记忆力和理解力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