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íngāomínzhī

民膏民脂



民膏民脂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膏、脂:油脂。比喻人民用血汗创造的财富。

出处宋 张唐英《蜀壽杌》下卷:“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为人父母,罔不仁慈。”

例子元·无名氏《村乐堂》第三折:“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苍难欺也呵!”


基础信息

拼音mín gāo mín zhī

注音ㄇ一ㄣˊ ㄍㄠ ㄇ一ㄣˊ ㄓ

感情民膏民脂是中性词。

用法作宾语;指人们的财富。

近义词民脂民膏

英语flesh and blood of the people

俄语народная кровь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民膏民脂:一个成语的深度解读》 在中华文化的浩瀚星河中,成语犹如璀璨的星辰,闪烁着智慧与历史的光辉。其中,“民膏民脂”这一成语,不仅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也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道德寓意。本文将从字面意义、历史背景以及现代应用三个方面,对“民膏民脂”进行深入解读。 **一、字面解析** “民膏民脂”中的“膏”和“脂”都是指油脂,它们是古代人们生活中的重要资源。古代社会生产力水平相对较低,人们获取食物和物资的能力有限,所以对于生活必需品,如油脂等,更是视若珍宝。因此,“民膏民脂”表面上看是指民众所生产的油脂,但其实质上是指民众的财富和血汗。 **二、历史背景** “民膏民脂”这个成语最早出自于《新唐书·严震传》,原文为“取民膏民脂,以奉私囊”。这句话描述了当时一些官员不顾民生疾苦,搜刮民脂民膏,用于满足个人欲望的情况。这种行为在历史上并不少见,封建社会中,贪官污吏利用手中的权力,对百姓进行残酷剥削,使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因此,“民膏民脂”这个成语也常用来形容统治者对人民财富的无度搜刮,反映了一个时代的黑暗面。 **三、现代意义** 时至今日,“民膏民脂”依然被广泛使用,不过其含义已经超越了字面意义上的“民脂民膏”,更多地被引申为对公共资源或集体财产的滥用和浪费。在现代社会,政府官员、企业管理层乃至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应该珍惜和合理使用公共资源,避免任何形式的挥霍浪费。同时,它也提醒我们要关注社会公平正义,防止特权阶层滥用职权,损害普通民众的利益。因此,“民膏民脂”不仅是对过去的一种批判,也是对当下的一种警示,更是对未来的一种期许。 总之,“民膏民脂”这个成语以其独特的文化魅力,向我们展示了古人对公正与廉洁的向往,同时也启示我们在享受社会进步成果的同时,更应该懂得珍惜和合理使用公共财富,共同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民膏民脂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民膏民脂的意思解释、民膏民脂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入吾彀中 彀:张满弓弩;彀中:指箭能射及的范围,比喻牢笼,圈套。进入了我的弓箭射程之内。比喻就范。
安内攘外 原就药的疗效而言。后多指安定内部,排除外患。
任人唯亲 任:任用。唯:只。任用人不管德才怎样;只用和自己关系亲近的。
取长补短 吸取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
天涯海角 天的边缘;海的尽头。形容非常偏僻遥远的地方。也指彼此相隔极远。涯:边。
算无遗策 算:计划;遗策:失算。形容策划精密准确,从来没有失算。
陈言务去 陈旧的言辞一定要去掉。指写作时务必要去掉陈旧的言辞。
半路出家 半路:路途走到一半;指成年以后;出家:离家去当和尚、尼姑。不是从小而是年岁大点才去当和尚、尼姑或道士的。泛指半路上才学着干某一行不是本行出身。
取而代之 夺取别人的地位、权利而代替他。
下临无地 临:居高处朝向低处。从高往下看,望不见底。形容地势极其陡峭。
节哀顺变 抑制哀伤,顺应变故。用来慰唁死者家属的话。
安眉带眼 长了眉毛,有了眼睛。意思是同样是一个人。
逆来顺受 逆:不顺;顺:顺从;受:忍受。碰上十分恶劣的境遇而顺从地忍受;不作反抗。
百步穿杨 百步:一百步以外;杨:指杨树的叶子。在百步之外射穿一片选定的杨树叶子。形容射箭技巧娴熟。
绘声绘影 形容叙述或描写生动逼真。
文山会海 形容文件会议多得泛滥成灾。
将伯之呼 指求人帮助。
摧身碎首 即粉身碎骨。
分工合作 众人各司其责,共同从事工作。
礼坏乐缺 礼:社会道德、行为的规范;乐:教化的规范;缺:残破,废缺。形容社会纲纪紊乱,动荡不安。
空话连篇 连篇:整篇。整篇都是空话,缺乏具体内容。
从天而降 天上掉下来的。
草满囹圄 监狱里长满了草。比喻政治清明,犯罪的人极少。
出师不利 师:军队。利:顺利。出战不顺利。形容事情刚开始,就遭受败绩。
慌不择路 势急心慌,顾不上选择道路。
竹篮打水一场空 比喻费了力没有效果。
扣人心弦 扣:敲打。心弦:指因感动而引起共鸣的心。也作“动人心弦”。形容言论或表演深深地打动人心。
华不再扬 已开过的花,在一年里不会再开。比喻时间过去了不再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