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鼠同乳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见“猫鼠同眠”。
出处《新唐书·五行志一》:“天宝元年十月,魏郡猫鼠同乳。同乳者,甚于同处。”
基础信息
拼音māo shǔ tóng rǔ
注音ㄇㄠ ㄕㄨˇ ㄊㄨㄥˊ ㄖㄨˇ
繁体貓鼠同乳
感情猫鼠同乳是贬义词。
用法作宾语、定语;比喻上下狼狈为奸。
近义词猫鼠同处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猫鼠同乳:一种奇特的共生现象》
在中华文化的长河中,成语如同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其中,“猫鼠同乳”这个成语虽然并不常见,却蕴含着独特的寓意和深意。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这个成语的内涵。
首先,从字面意思来看,“猫鼠同乳”描述了一种非常罕见的现象,即猫和老鼠竟然能够共同哺乳。这种场景听起来似乎违背了自然规律,因为通常情况下,猫是老鼠的天敌。然而,成语中的“同乳”并非指实际的哺乳行为,而是比喻两者之间存在一种奇特的关系或互动。
在更深层次的理解上,“猫鼠同乳”可以引申为不同甚至对立的事物之间的和谐共处。这种关系可能建立在某种特殊的利益平衡之上,也可能是因为环境或其他因素的改变而形成的暂时性状态。它提醒我们,在复杂多变的世界中,即使是看似不可能和平相处的双方,也有可能找到共同点,实现某种形式的合作或共存。
此外,“猫鼠同乳”还具有一定的讽刺意味。它暗示着即使在极端不相容的情境下,只要条件允许,任何事情都有可能发生。这种观点促使人们反思现实社会中的矛盾冲突,并思考如何通过沟通与理解来化解这些矛盾。
总之,“猫鼠同乳”作为一个成语,其背后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哲理。它不仅反映了自然界中某些奇特的现象,更重要的是启示我们在处理人际关系和社会问题时应保持开放的心态,勇于探索新的可能性,寻找共赢之道。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拉拉扯扯(意思解释)
- 芒刺在背(意思解释)
- 支支吾吾(意思解释)
- 梦幻泡影(意思解释)
- 光前耀后(意思解释)
- 见多识广(意思解释)
- 绰有余裕(意思解释)
- 当仁不让(意思解释)
- 夜深人静(意思解释)
- 掉以轻心(意思解释)
- 坏法乱纪(意思解释)
- 投石问路(意思解释)
- 到此为止(意思解释)
- 古色古香(意思解释)
- 交臂历指(意思解释)
- 分工合作(意思解释)
- 叫苦连天(意思解释)
- 立地书橱(意思解释)
- 湖光山色(意思解释)
- 平地一声雷(意思解释)
- 汗马功劳(意思解释)
- 才高七步(意思解释)
- 空腹高心(意思解释)
- 性命攸关(意思解释)
- 寥寥无几(意思解释)
- 色厉内荏(意思解释)
- 主人翁(意思解释)
- 师严道尊(意思解释)
※ 猫鼠同乳的意思解释、猫鼠同乳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疚心疾首 | 疚:久病,忧虑。因歉疚而内心不安。心中不安,头痛脑胀。形容十分悲痛忧愁或不安。 |
大有可为 | 事情很值得做;很有开拓或发展有前途。 |
忠臣不事二君,烈女不更二夫 | 事:侍奉,服侍。忠义之臣,不奉事两个朝代的君主;贞节的妇女,不再嫁第二个丈夫。指忠诚不二。 |
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 | 价值千金的皮衣,决非一只狐狸的腋皮所能做成。比喻积小才能成大,集合大家的力量才能做成事情。 |
褒善贬恶 | 对好人好事加以赞扬;对坏人坏事加以斥责。指分清善恶,提出公正的评价。 |
遁世离俗 | 谓隐居而屏绝世俗往来。 |
快心满志 | 见“快心遂意”。 |
多情善感 | 感情丰富,容易伤感。 |
角巾素服 | |
反面无情 | 翻脸不讲情面。形容对人的态度突然变坏;不留情面。 |
色中饿鬼 | 比喻极其贪色的人。 |
飞檐走壁 | 旧小说中形容有武艺的人身体轻捷,能够跳上房檐,越过墙壁。 |
自命不凡 | 自称自己不平常(凡:平凡;平常)。形容自高。 |
团团转 | 回环旋转,形容不知道怎么办好。 |
发号施令 | 发、施:发布;下达;号:号令、命令。发布命令;下达指示;进行指挥。 |
室徒四壁 | 犹言室内空无一物。喻贫穷。 |
螓首蛾眉 | 螓:蝉的一种。螓首:额广而方;蛾眉:眉细而长。宽宽的额头,弯弯的眉毛。形容女子容貌美丽。 |
国无宁日 | 宁:安宁。国家没有太平的时候。 |
共商国是 | 国是:国事;国家的大政方针。共同商量国家的政策和方针。 |
大腹便便 | 便便:肥胖的样子。肚子又大又肥。形容人长得非常肥胖。多指腹内空虚而言。现也多用形容不劳而获的人。 |
战战业业 | 戒慎畏惧貌。 |
牵肠挂肚 | 牵扯感情的事情在心头缠绕。形容非常挂念;不放心。 |
顾景惭形 | 看着身影,对自己的形体感到羞愧。谓自认不配享受某种荣誉、称号等而感到惭愧。 |
凌云之志 | 凌云:高入云霄的志气。形容远大的志向。 |
足不出门 | 同“足不出户”。 |
如火如荼 | 荼:音图。像火一样红;像茅草花一样白。比喻气势浩大而热烈。 |
师严道尊 | 为师之道要尊贵、庄严。《礼记 学记》:“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宋 韩淲《涧泉日记》:“郑康成事马融,三年不得见,乃使高业弟传授于玄……汉之师道尊严如此。” |
流风馀俗 | 遗留的风气、习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