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óngxíng

龙行虎步



龙行虎步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行走的姿态像龙那样威武;像老虎那样矫健。多形容人的举止行动威仪庄重;如龙虎不凡。旧时指帝王的仪态。

出处《宋书 武帝纪》:“刘裕龙行虎步,视瞻不凡,恐不为人下,宜蚤为其所。”

例子黄君总率六师,龙行虎步,苟军人受谣成惑,当明谕晓导,以解群疑。(章炳麟《驳黄兴主张南都电》)


基础信息

拼音lóng xíng hǔ bù

注音ㄌㄨㄥˊ ㄒ一ㄥˊ ㄏㄨˇ ㄅㄨˋ

繁体龍行虎步

正音“行”,不能读作“háng”。

感情龙行虎步是褒义词。

用法联合式;作宾语、状语;含褒义。

辨形步,下部不能写作“少”。

近义词气宇轩昂、器宇不凡

反义词卑躬屈膝、低三下四

英语dignified manner of an emperor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龙行虎步:谈古论今,品鉴风骨》 在浩如烟海的中华成语中,“龙行虎步”无疑是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它不仅蕴含着浓厚的文化底蕴,更传递出一种独特的美学意蕴和精神风貌。 “龙行虎步”字面意思是指龙行走,虎迈步。龙与虎,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均是神异之物,象征着威严、力量和尊贵。因此,“龙行虎步”用来形容人的举止端庄大方、气度不凡,犹如龙腾虎跃般英姿勃发。这种形象生动地描绘了一个人举手投足间流露出的非凡气质,仿佛天生就带有王者之气,让人不由自主地心生敬仰。 成语“龙行虎步”的出处最早可以追溯到《三国志·魏书·陈思王植传》:“武皇之雄略,文帝之骏德,皆龙行虎步,自命于四海者也。”在这里,曹植将曹操父子比作龙行虎步的英雄人物,赞扬他们具有超凡脱俗的领袖魅力。自此之后,“龙行虎步”便逐渐成为描述杰出人物风采的重要词汇之一。 在历史长河中,“龙行虎步”这一成语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场合,用以赞美那些在政治、军事、文化等领域取得卓越成就的人物。例如,在文学作品中,作者常常用“龙行虎步”来形容一位英明神武的君主或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大臣;而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也会用此成语来称赞那些在各自领域内表现优异、备受尊敬的人士。 总之,“龙行虎步”这一成语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对于理想人格的追求,更承载着人们对高尚品德与卓越才能的向往。它提醒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注重自身修养,努力培养出一种从容淡定、自信从容的态度,让自己的言行举止更加符合社会规范和个人品味,最终达到内外兼修、卓尔不群的理想境界。

龙行虎步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龙行虎步的意思解释、龙行虎步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释车下走 释:放下,放开。下车徒步跑。形容遇事不冷静。
挺身而出 形容遇到危难时;勇敢地站出来;担当其任。挺:挺起身来;勇敢刚毅的样子。
铺张浪费 铺张:讲排场。过分地讲究排场;浪费人力、物力、财力。
一视同仁 视:看待;仁:仁爱。用博大的仁爱之心去看待所有的人以及禽兽。比喻平等待人;不分厚薄亲疏。
千锤打锣,一锤定音 比喻在众说纷纭的情况下发表决定性的意见。
心急如焚 心里急得像着了火一样。形容心情极其焦急。焚:烧。
惊鸿艳影 惊鸿:轻捷飞起的鸿雁。形容女子轻盈艳丽的身影。多就远望而言。
祸国误民 祸:祸害;误:误导,耽误。指危害国家,误导人民。
漫不经心 漫:随便;不受约束;经心:在意;留心。说话办事不用心考虑;随随便便;不在乎。
画地为牢,议不入 议:议论。在地上画个圆圈当作牢狱,人们议论着不敢进入。形容狱吏的凶残暴虐。
意兴索然 索然:全无,空尽。兴致全无。形容一点兴致也没有。亦作“兴致索然”。
凤协鸾和 形容夫妻和睦,感情融洽。
立地书橱 比喻人读书多,学识文博。
依样画葫芦 比喻单纯地照样子模仿;也作“依样葫芦”;“比着葫芦画瓢”、“照葫芦画瓢”。
热气腾腾 热气:温度高的气体;腾腾:气体不断上升的样子。原意为热气盛大。比喻情绪高涨;气氛热烈。
偶语弃市 偶语:相对私语;弃市:在闹市执行死刑。指在暴政下,二人相对私语也会遭到杀身之祸。
意料之外 没有想到的。
腾声飞实 传扬名声与功业。谓使名实俱得传扬。
驰魂宕魄 形容振撼心灵。
横拖倒扯 犹横拖倒拽。
天下为一 一:统一。指国家统一
拆东墙补西墙 拆倒东边的墙,以修补西边的墙。比喻临时勉强应付。亦比喻临时救急,不是根本办法。
倒悬之急 倒悬:头向下、脚向上悬挂着。比喻极其艰难、危险的困境。
一目十行 看书时同时可以看十行。形容看书非常快。
忠果正直 忠诚果断,持正刚直。
现实主义 注重事实或现实,反对一切不切实际或空想的性格
烟消云散 消:消失;散:散去。像烟雾和云气一样消散。比喻消失得无影无踪。也作“云消雾散”。
钜学鸿生 学识渊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