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ībāng

礼仪之邦



礼仪之邦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礼仪:礼节和仪式;邦:国家。指讲究礼节和仪式的国家。

出处章诒和《往事并不如烟·最后的贵族》:“中国自古是礼仪之邦,现在却连同城而居的好朋友都不能见面,还美其名曰文化大革命,一点文化也没有。”

例子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


基础信息

拼音lǐ yí zhī bāng

注音ㄌ一ˇ 一ˊ ㄓ ㄅㄤ

繁体禮儀之邦

感情礼仪之邦是中性词。

用法偏正式;作宾语;指讲究礼节和仪式的国家。

辨形“邦”,不能写作“帮”。

近义词友好邻邦

英语a state of ceremonies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礼仪之邦:中华文化的光辉名片 在中华文明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有一个成语,它不仅浓缩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更成为了中国向世界展示自身形象的一张光辉名片——那就是“礼仪之邦”。这个成语用简洁的语言描绘了古代中国的社会风貌和文化特色,表达了人们对中华传统文化中礼仪重要性的高度认同。 ### 一、字面解析 “礼仪”二字,顾名思义,即指礼节与仪式。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礼”不仅是一种外在的行为规范,更是一种内在的精神追求。孔子曾说:“不学礼,无以立。”这表明了礼的重要性。而“仪”则是这些行为规范的具体表现形式,如揖让进退、尊卑有序等。 “之”在这里是结构助词,起到连接作用。“邦”则指的是国家或地区。将二者结合,“礼仪之邦”意为一个注重礼仪规范的国家。 ### 二、文化内涵 “礼仪之邦”的提出,源于中国古代社会对于和谐人际关系的向往以及对个人品德修养的重视。自周朝开始,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主流意识形态,其倡导的仁爱、忠孝、诚信、礼让等价值观深刻影响了中国社会数千年。其中,“礼”作为维系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被赋予了极高的地位。 ### 三、历史意义 在历史上,“礼仪之邦”不仅是对本国形象的一种美好描述,也是对外交流时展现中国风范的一个窗口。从古至今,无论是丝绸之路的商贸往来,还是郑和下西洋的友好访问,抑或是近现代以来的国际交往,“礼仪之邦”的美誉始终伴随着中国,成为中国与世界各国友好沟通的桥梁。 ### 四、当代价值 进入21世纪,随着全球化进程加快,“礼仪之邦”的理念也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更加注重提升国民素质,倡导文明出行、友善待人等良好风尚,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同时,在国际舞台上,中国也积极践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展现了负责任大国的形象。 总之,“礼仪之邦”这一成语不仅是对中国古代文明成就的高度概括,更是当今社会追求文明进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精神财富。让我们共同传承并发扬光大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力量。

礼仪之邦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礼仪之邦的意思解释、礼仪之邦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使心用腹 用心思,使坏心眼。
吉星高照 吉星:指福、禄、寿三星;古人以为吉祥之星。吉祥之星高高照临。借指能带来吉祥的人或事物。
人面兽心 空有人的外貌;品德却像兽类。形容品德极坏。
挥霍无度 任意花钱没有节制。挥霍;亦作“挥攉”。摇手称挥;反手称攉。引申为任意花钱。度:限度。
费尽心机 心机:心思;计谋。指用尽了心思。形容千方百计地谋算。
奇才异能 奇:少见的;异:特别的。指特殊的才智和能力。
无时无刻 时、刻:时间;时候。没有一时一刻。
九霄云外 九霄:天的最高处。比喻无限高远的地方。
贫贱不能移 不会因生活贫困,地位卑微而改变自己的志向。
反面无情 翻脸不讲情面。形容对人的态度突然变坏;不留情面。
目不斜视 眼睛不往旁边看。形容目光庄重;神情严肃。
黄雀衔环 黄雀衔着银环以报答恩人。指报恩。
令人满意 指让人意愿得到满足。
款学寡闻 形容学问浅、见识少。
举世无敌 全世界没有能胜过的。
分门别类 门:类;别:区别。根据事物的特征分类。
各行其是 行:做;是:对的;其是:他自己认为是对的。各人按照自己认为对的去做。形容思想、行动不一致。
珠还合浦 合浦:汉代郡名,在今广西合浦县东北。比喻东西失而复得或人去而复回。
汗马功劳 汗马:战马奔驰出汗。指将士立下战功。后指对事业的辛勤贡献。
子继父业 儿子继承父亲的事业。
匪夷所思 匪;即“非”;不是;夷:通“彝”;法度、常规;引申为寻常的;一般的。不是根据常理所想象出来的。形容人的思想、言谈、技艺、事情等离奇;超出寻常。
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铄金:熔化金属;积毁:积累的毁谤;销骨:熔化骨头。众人的言论能够熔化金属,纷纷而来的毁谤足以致人于死地。比喻舆论力量的强大。
刚愎自用 刚:强硬。愎:固执;任性。刚愎:倔强固执;不接受别人的意见。自用:自以为是。固执任性;自以为是。
字斟句酌 一字一句都推敲、斟酌。形容说话、作文章严谨慎重。斟酌:考虑;推敲。
脱口而出 指话语未经思索;随口而言。脱口:不加思索地开口说。
荡然无余 荡:洗涤;荡然:干净的样子。全都毁坏,消失尽净。形容原有的东西完全失去或毁坏。
饿殍遍野 殍:人饿死后的尸体。饿死的人到处都是。形容老百姓因灾祸饥馑大批饿死的悲惨景象。
经国之才 指治理国家的才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