醴酒不设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醴酒:甜酒。置酒宴请宾客时不再为不嗜酒者准备甜酒。比喻待人礼貌渐衰。
出处《汉书·楚元王传》:“可以逝矣!醴酒不设,王之意怠,不去,楚人将钳我于市。”
例子待人礼貌衰曰“醴酒不设”。(宋 胡继宗《书言故事 延接类》)
基础信息
拼音lǐ jiǔ bù shè
注音ㄌ一ˇ ㄐ一ㄡˇ ㄅㄨˋ ㄕㄜˋ
繁体醴酒不設
感情醴酒不设是中性词。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醴酒不设:蕴含深意的成语解读》
在中华文化的长河中,成语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它们简洁而深刻地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醴酒不设”这个成语,乍一看有些生僻,但细细探究却别有洞天。
**一、字面解析**
“醴酒”是一种甜酒。古代酿酒技术相对原始,“醴酒”是用黍(一种粮食作物)酿制而成,其味甘甜,酒精度数较低。从字面上看,“不设”,就是没有设置、没有摆出来。那么合起来,“醴酒不设”直白地讲就是没有摆出甜酒来待客。
**二、成语来源与历史背景**
这个成语出自《汉书·袁盎晁错传》:“孝文时,天下以郦寄为卖友。夫泛爱之士,不对于此;急难之人,固望于此。今足下设食肉之餐,无醴酒之设,窃怪之耳。”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人们非常重视礼仪和待客之道。饮酒是社交活动中的重要环节,不同的酒代表着不同的礼遇。醴酒虽然低档,但在某些情况下也是待客必备之物。如果连醴酒都不设,就显得主人对待客人十分怠慢,缺乏基本的尊重和热情。
**三、文化内涵**
1. **待客之道**
- 在中国古代社会,礼仪文化深入人心,待客之道更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客人来访时,主人要尽其所能地提供食物和饮品来表达欢迎之意。醴酒作为一种较为常见的酒类,在普通人家或者一般的接待场合是可以用来招待客人的。如果连这种最低限度的酒都不准备,那说明主人对客人的态度极为冷淡。
- 这反映了古人对人际关系中礼尚往来的重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需要通过一定的仪式感来体现尊重和友好,而饮食招待是这种仪式感的重要体现方式之一。
2. **品德评判**
- 从品德的角度来看,“醴酒不设”背后隐藏着对一个人品德修养的考量。一个懂得尊重他人、重视友情的人,不会因为客人的身份地位或者其他因素而故意怠慢。如果一个人连最起码的待客礼仪都做不到,如不设醴酒这样的小事都能反映出他可能是一个冷漠、自私的人。就像在故事中的郦寄被众人认为是卖友求荣一样,他的行为违背了当时人们心中为人处世的基本道德准则,而“醴酒不设”的情况也容易让人联想到主人是否也有类似的品德缺陷。
3. **社会阶层差异的暗示**
- 在古代社会,不同的阶层有着不同的生活方式和消费能力。能够提供高档酒宴的人家往往是富贵人家,而普通人只能提供一些简单的食物和像醴酒这样较为普通的饮品。如果一个本有能力提供更好招待的人却“醴酒不设”,就可能是故意为之,以显示自己对客人的轻视。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当时社会阶层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人们对不同阶层之间交往的态度。
**四、现代启示**
虽然现代社会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我们依然可以从“醴酒不设”这个成语中汲取到很多有价值的东西。在人际交往中,真诚和尊重依然是构建良好关系的基石。我们不需要像古代那样严格遵循繁琐的礼仪,但对待朋友、同事、家人等要有基本的热情和关怀。当我们邀请别人做客时,精心准备的食物和温馨的氛围就如同古代的醴酒一样,能让客人感受到我们的用心。同时,这个成语也提醒我们在评价他人时,不要轻易因为一些表面的行为而妄下结论,也许背后有着更复杂的因素,我们要以更加包容和理性的态度去看待人与事。
总之,“醴酒不设”这个成语虽然看似简单,但它所蕴含的文化意义和价值观却是丰富多彩且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疑邻盗斧(意思解释)
- 夜深人静(意思解释)
- 明争暗斗(意思解释)
- 临危受命(意思解释)
- 繁文缛节(意思解释)
- 不费吹灰之力(意思解释)
- 苦口之药(意思解释)
- 不攻自破(意思解释)
- 神采奕奕(意思解释)
- 衣锦还乡(意思解释)
- 徇私舞弊(意思解释)
- 款学寡闻(意思解释)
- 举止娴雅(意思解释)
- 受益匪浅(意思解释)
- 千家万户(意思解释)
- 屡试不爽(意思解释)
- 绿林强盗(意思解释)
- 打退堂鼓(意思解释)
- 气味相投(意思解释)
- 心服口服(意思解释)
- 奋起直追(意思解释)
- 图穷匕见(意思解释)
- 落落寡合(意思解释)
- 黄钟毁弃(意思解释)
- 三十六计,走为上计(意思解释)
- 聪明伶俐(意思解释)
- 势在必行(意思解释)
- 发人深思(意思解释)
※ 醴酒不设的意思解释、醴酒不设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阿谀奉承 | 阿谀:用好听的话讨好人;奉承:恭维;讨好。巴结拍马;说恭维人的话;向人讨好。 |
高蹈远举 | 意为隐居避世。 |
费尽心思 | 心思:计谋。挖空心思,想尽办法。形容千方百计地谋算。 |
经文纬武 | 治理国家的本领,文的武的都具备。 |
蠢蠢欲动 | 蠢蠢:爬虫蠕动的样子。形容像虫子一样开始动弹。比喻敌人策划准备进攻;或坏人准备捣乱破坏。 |
举善荐贤 | 贤:胡才能,有道德的。保举推荐品德好、有才能的人。 |
朝令夕改 | 早上发的命令;晚上就改变。形容政令多改;使人民无所适从。 |
沤沫槿艳 | 沤:水泡;槿:木槿。晶莹的水泡,艳丽的槿花。比喻短暂的幻象或易消失的事物。 |
大失所望 | 原来的希望完全落空。形容非常失望。 |
生死有命 | 生死;生存和死亡。迷信指人的生死等一切遭际皆由天命决定的。指事势所至、人力不可挽回。 |
鸡胸龟背 | 凸胸驼背。 |
光前启后 | 犹“光前裕后”。 |
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 淡泊:恬淡寡欲;宁静:安宁恬静;致:达到。不追求名利,生活简朴以表现自己高尚的情趣;心情平稳沉着,才可有所作为。 |
熟能生巧 | 巧:技巧。熟练了;就能找到窍门。 |
牛刀小试 | 牛刀:宰牛的刀。用宰牛刀在小生物身上做试验。比喻有大本领而先在小事上略微施展一下。 |
不可磨灭 | 磨灭:指痕迹、印象、功绩、事实、道理等;经过相当长的时间逐渐消失。形容永远不会消失。 |
一条龙 | 比喻事物首尾相连,排成一条连续不断的线。也比喻生产程序或工作环节上的相关联的连续。 |
爱则加诸膝,恶则坠诸渊 | 加诸膝:放在膝盖上;坠诸渊:推进深渊。指不讲原则,感情用事,对别人的爱憎态度,全凭自己的好恶来决定。 |
战战业业 | 戒慎畏惧貌。 |
无稽之谈 | 稽:音机;查考;谈:话语;传言。没有根据的说法。 |
勤学苦练 | 认真学习,刻苦训练。 |
韩信将兵,多多益善 | 将:统率,指挥。比喻越多越好。 |
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 | 比喻随便遇到什么险恶的情况,都信心十足,毫不动摇。同“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 |
天网恢恢 | 比喻作恶的人一定难逃惩罚。 |
形影相随 | 像人或物体与其影子那样总是在一起。形容关系密切;永不分离。 |
引领翘首 | 引领:伸长脖子;翘首:抬头。伸长脖子,抬着头。非常盼望的样子。 |
拨乱济危 | 平定乱世,救济危难。亦作“拨乱济时”。 |
赤胆忠心 | 赤:赤诚、真诚;忠:忠诚。形容很忠诚;有时也指非常真诚的心。也作“忠心赤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