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ěinòuzhījiào

耒耨之教



耒耨之教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耒耨:农具。农事耕作方法的传授。指教民务农。

出处《周易·系辞下》:“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

例子明·徐光启《农政全书》第三卷:“依神农耒耨之教,导生民之利。”


基础信息

拼音lěi nòu zhī jiào

注音ㄌㄟˇ ㄋㄡˋ ㄓ ㄐ一ㄠˋ

繁体耒槈之教

感情耒耨之教是中性词。

用法作宾语;指教民务农。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在中华文化的悠久历史中,成语作为汉语宝库中的瑰宝,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记忆。今天,我们要探讨的是一个较为冷门但同样充满智慧与魅力的成语——“耒耨之教”。 首先,我们来拆解一下这个成语。“耒”和“耨”都是古代农具的名字。“耒”是一种类似于现代锄头的工具,主要用于翻土;而“耨”则是用来除草的工具。因此,“耒耨”合在一起,即指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工具。那么,“耒耨之教”又是指什么呢? 实际上,“耒耨之教”并非一个常见的成语,它可能源自于对农业生产的重视和教育。在古代中国,农业是国家经济的基础,因此,教导人们如何正确使用农具、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成为了非常重要的事情。这里的“教”,可以理解为教育、指导的意思。因此,“耒耨之教”可以被解读为关于农业生产和农具使用的知识传授或教育。 进一步思考,“耒耨之教”的背后,还蕴含着古人对于自然规律的认识和尊重,以及勤劳耕作的价值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农业被视为一种神圣的职业,耕作者不仅是在种植作物,更是在与大自然对话,通过自己的劳动来获得生活的馈赠。这种观念深深植根于华夏文明之中,成为中华民族勤劳、智慧、坚韧不拔精神的一部分。 综上所述,“耒耨之教”虽然不是一个广为人知的成语,但它所蕴含的意义却极为深远。它提醒我们,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对于基本生活技能的学习与传承,对于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始终是我们应该重视的事情。在这个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里,不妨偶尔停下脚步,回望那些古老的智慧,它们或许能为我们提供新的启示和力量。

耒耨之教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耒耨之教的意思解释、耒耨之教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成语接龙(顺接)


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丑声远播 坏名声传播得很远。
举重若轻 举起重物就像举起轻东西那么容易。比喻能轻松地胜任繁重的工作。
损人不利己 损害别人对自己也没有好处。
兵无常势 兵:战争;常:常规、不变;势:形势。指用兵作战没有一成不变的方式。指根据敌情采取灵活对策。
龙腾虎跃 腾、跃:跳起;跳跃。像龙那样飞腾;像虎那样跳跃。形容非常活跃的姿态。也作“龙跳虎跃。”
通都大邑 都:都市;邑:城。四通八达的大都会、大城市。
燕雀安知鸿鹄志 鸿鹄:天鹅。比喻庸俗的人不能理解志向远大者的抱负。
分路扬镳 扬镳:指驱马前进。分路而行。比喻目标不同,各走各的路或各干各的事。
粗制滥造 粗:粗糙;滥:过多而不加以节制。原指产品制作粗糙;只求数量;不顾质量。现也泛指工作草率;不讲求质量。
不能自拔 拔:摆脱。不能将自己拔出来。指陷进很深的境地;难以使自己从中解脱出来。
令人作呕 呕:想吐;恶心。形容使人厌恶。
读书种子 指在文化上能承先启后的读书人。
迭床架屋 床上搁床,屋上架屋。比喻重复、累赘。
聪明才智 聪明:耳聪目明。泛指人有高超的智慧和才能。
散带衡门 指退官闲居或过隐居生活。
手不释书 犹手不释卷。
白草黄云 形容边塞荒漠凄凉的景象。
勤学苦练 认真学习,刻苦训练。
身败名裂 地位丧失;名声败坏。现在也形容干了坏事;遭到彻底失败。
足衣足食 衣食丰足。指生活富裕。
奋起直追 奋:鸟类展翅起飞。形容在已经落后的情况下;振作起来;一股劲地赶上去。
丰功伟绩 丰:多;伟:大;显赫。伟大的功勋和成就。
前赴后继 赴:奔赴。前面的冲上去了;后面的紧跟上来。形容不断投入战斗;奋勇冲杀向前。
慌不择路 势急心慌,顾不上选择道路。
骄傲自满 自高自大;满足于自己已有的成绩。
华不再扬 已开过的花,在一年里不会再开。比喻时间过去了不再回来。
阴阳怪气 形容态度怪癖,冷言冷语,不可捉摸。
饿殍满道 殍:饿死的人。满路都是因饥饿而死的人的尸体。形容饥荒灾祸严重,人民大量死于饥寒的惨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