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ǒuěrzhīxué

口耳之学



口耳之学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指只知道耳朵进口里出的一些皮毛之见,而没有真正的学识。

出处荀况《荀子 劝学》:“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

例子宋·陆游《跋柳书苏夫人墓志》:“今诸家徒欲以口耳之学揣摩得之,可乎?”


基础信息

拼音kǒu ěr zhī xué

注音ㄎㄡˇ ㄦˇ ㄓ ㄒㄩㄝˊ

繁体口耳之壆

感情口耳之学是贬义词。

用法偏正式;作宾语;含贬义,指道听途说的肤浅之学。

英语knowledge from hearsay(secondhand knowledge)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口耳之学:聆听与言传的智慧》 在中华文化的丰富语汇中,有许多成语蕴含着深刻的意义和哲理。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个看似简单却内涵丰富的成语——“口耳之学”。 “口耳之学”出自《礼记·学记》,原文是:“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这句话的大意是说,通过耳朵听和嘴巴说的方式获取的知识非常有限,不足以用来塑造一个完整的人格。 首先,“口耳之学”强调的是通过口头传授和倾听所获得的知识。这种学习方式虽然快捷方便,但也有其局限性。因为人们往往只听到了表面的信息,而未能深入理解其中的道理。比如,在课堂上,老师讲解某个知识点时,学生如果只是机械地记忆,而不去思考背后的原理,那么这样的知识就显得肤浅且容易忘记。 其次,“口耳之学”还暗示了对传统教育方式的一种反思。古代社会,由于缺乏书籍和其他传播媒介,人们主要通过师徒传承或口口相传的方式进行学习。这种方式虽然有其优势,如便于掌握实用技能、文化习俗等,但也容易导致信息失真、断章取义等问题。因此,古人强调不仅要学会倾听,还要善于质疑、独立思考。 然而,我们不能因此否定“口耳之学”的价值。在当今社会,尽管获取知识的渠道更加多元,但面对面交流、直接沟通依然是不可或缺的学习方式。无论是学术研究还是日常生活,有效的沟通能力都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口耳相传”的方式也在不断进化,例如在线课程、网络直播等形式,使得知识传播更加广泛和便捷。 总之,“口耳之学”提醒我们在追求知识的过程中,既要重视通过直接对话获得的第一手信息,也要培养批判性思维,学会从多角度审视问题,从而形成全面而深刻的理解。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有效筛选、整合并应用这些知识,才是我们真正需要掌握的能力。

口耳之学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口耳之学的意思解释、口耳之学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芒刺在背 芒刺:谷类壳上的细刺。好像有芒刺扎在背上。形容心中惶恐不安、坐卧不宁。
拨云见日 拨开乌云见到太阳。比喻冲破黑暗见到光明。也比喻疑团消除,心里顿时明白。
强中自有强中手 比喻技艺无止境,不能自满自大。同“强中更有强中手”。
高耸入云 耸:直立,高起。高高地直立,直入云端。形容建筑物、山峰等高峻挺拔。
铺张浪费 铺张:讲排场。过分地讲究排场;浪费人力、物力、财力。
死要面子 指特别爱惜自己的颜面。
天涯海角 天的边缘;海的尽头。形容非常偏僻遥远的地方。也指彼此相隔极远。涯:边。
安安静静 指没有声音,没有吵闹和喧哗。
辞简意足 简:简要;足:充实,完备。文词简要而内容充实。
营私舞弊 营:谋求;舞:玩弄;弊:坏事。为了谋求私利而玩弄欺骗手段;违法乱纪。
倒冠落佩 冠:帽子;佩:佩玉。这里指官服。脱下帽子,摘去佩玉。形容辞官还乡。
歌舞升平 边歌边舞;庆祝太平;有粉饰太平的意思。含贬义。升平:太平。
举世无敌 全世界没有能胜过的。
通俗易懂 广大人民群众都能懂得。
分工合作 众人各司其责,共同从事工作。
纵横天下 在天下任意往来,没有阻挡。
立地书橱 比喻人读书多,学识文博。
狼吞虎咽 像狼虎一样吞咽东西。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的样子。
念兹在兹 念:思念;记念;兹:此;这个。念念不忘某件事。
绵里藏针 绵絮里边藏着针。比喻外表温柔;内心尖刻厉害;也比喻柔中有刚。
足衣足食 衣食丰足。指生活富裕。
白云苍狗 苍狗:黑狗。天上的白云顷刻间变成乌云;像黑狗一样。比喻世事变幻无常。
袅袅婷婷 袅袅:柔美貌;婷婷:美好貌。形容女子姿态柔美。
二三其意 即三心二意。指心意不专一,反复无常。
春寒料峭 料峭:形容初春的微寒。形容早春微带寒意;刺入肌骨。也作“料峭轻寒”、“料峭春寒”。
不合时宜 时宜:当时的需要或时尚。不符合当时的形势或社会潮流。
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铄金:熔化金属;积毁:积累的毁谤;销骨:熔化骨头。众人的言论能够熔化金属,纷纷而来的毁谤足以致人于死地。比喻舆论力量的强大。
意料之外 没有想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