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ìkuāngshí

济世匡时



济世匡时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济:拯救;匡:匡正。拯救人世,匡正时政。

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15回:“有经天纬地之才,济世匡时之略。”

例子错综今古,尝怀济世匡时之略,运会不偶。(清 黄宗羲《黎眉郭公传》)


基础信息

拼音jì shì kuāng shí

注音ㄐ一ˋ ㄕˋ ㄎㄨㄤ ㄕˊ

繁体濟丗匡時

感情济世匡时是褒义词。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拯救人世。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济世匡时:解读传统智慧中的救世情怀》 在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中,成语如同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它们不仅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更是古人对于社会、人生和自然的深刻洞察。今天,我们将聚焦于一个充满正能量与理想主义色彩的成语——“济世匡时”。 ### 成语释义 “济世匡时”字面意思为救济世人,纠正时弊。其中,“济”有救助、救济之意;“世”则指世间众生;“匡”意为纠正、匡正;“时”则是指时代、时局。整个成语表达了古代士人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拯救困苦的百姓,纠正社会不公,推动时代进步的美好愿望。 ### 成语出处 该成语最早出自《后汉书·杜林传》,原文中提到:“盖闻圣王之治天下也,必有以济世匡时为务。”这句话的大意是说,圣明的君主治理国家时,必然将救济世人、纠正时弊作为首要任务。这反映了古代知识分子对于社会责任感的重视以及他们追求公平正义的理想。 ### 历史背景 在中国古代社会,许多文人士子都怀揣着“济世匡时”的抱负。他们希望通过自身的学识和能力,为国家和社会作出贡献。例如,宋代著名政治家范仲淹就曾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种精神正是“济世匡时”理念的具体体现。这些士人不仅在文学艺术上有所成就,在政治、经济等方面也多有建树,成为了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 现代意义 尽管现代社会环境已与古代大相径庭,但“济世匡时”的精神内核依然具有重要意义。在当今时代背景下,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从自身做起,用实际行动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积极参与到公益事业中去;同时也要勇于发声,关注并参与解决社会问题,共同促进社会进步与发展。无论是通过志愿服务还是日常生活中的一点一滴,都是对这一古老智慧的传承与实践。 总之,“济世匡时”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高尚的情操和远大的志向。它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始终心系苍生,积极进取,不断探索如何更好地服务社会、造福人类。

济世匡时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济世匡时的意思解释、济世匡时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地地道道 真正的,够标准的。
正本溯源 正本:从根本上整顿;溯:寻找。从根本上整顿和寻找原因。
改俗迁风 迁:改。改变风俗习气。
以小见大 从小的可以看出大的;指通过小事可以看出大节;或通过一小部分看出整体。
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 阋:争吵;墙:门屏。兄弟们虽然在家里争吵,但能一致抵御外人的欺侮。比喻内部虽有分歧,但能团结起来对付外来的侵略。
屈指一算 屈:弯曲。扳着指头一算。
言而无信 信:信用。说话不算数;没有信用。原作“言而不信”。
学而不厌 学习总感到不满足。形容好学。厌:满足。
因噎废食 噎:食物堵塞在咽喉;废:停止;食:吃。因吃东西卡过喉咙;从此就停止吃东西。比喻偶然受了一次挫折;就停止不干。
诈奸不及 犹言十分奸诈。
皮笑肉不笑 极其不自然地装出一副笑脸。形容虚伪或心怀恶意的样子。
兵戎相见 兵戎:武器。以武力相见。指用战争解决问题。
取之不尽 拿不尽。形容极其丰富。
汲汲顾影 惶惶然自顾其影,孤苦失望的样子。也指频频地自顾其影,洋洋得意的样子。
心小志大 办事小心,抱负远大。
风风雨雨 刮风下雨,比喻重重阻难或议论纷纷。
半新不旧 半:二分之一。指不新不旧。
逢人说项 比喻到处为人说好话
无所畏惧 畏惧:害怕。没有什么可害怕的。形容什么也不怕。
倒载干戈 倒:把锋刃向里倒插着;载:陈设,放置;干戈:古代的两种兵器,泛指武器。把武器倒着放起来,比喻没有战争,天下太平。
意惹情牵 惹:引起。牵:牵挂。引起情感上的缠绵牵挂。
无所用心 用心:动脑筋。指不动脑筋;什么事情都不关心。
一棍子打死 比喻认为没有丝毫可取之处而全盘否定。
无微不至 微:细微;至:到。形容关怀、照顾得非常细心周到。
置之度外 放在考虑之外(置:放;度:打算;计较)。形容不放在心上。
生气勃勃 生气:朝气;勃勃:旺盛的样子。形容富有朝气充满生命的活力。
凿壁偷光 在墙上凿开一个小孔;偷借邻家的灯光读书。形容在艰苦的条件下仍坚持刻苦学习。
莫明其妙 说不出其中的奥妙。形容事情非常奇怪,说不出道理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