击壤而歌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击壤:古代的一种游戏。打击土堆而唱歌。比喻太平盛世,人人丰衣足食
出处清·荻岸山人《平山冷燕》第一回:“衣冠辐辏,车马喧阗,人人击壤而歌,处处笙箫而乐。”
例子林语堂《读书救国谬论一束》:“不过是我们中庸知命系统哲学的新解释,是我们羲皇上人击壤而歌的新变相。”
基础信息
拼音jī rǎng ér gē
注音ㄐ一 ㄖㄤˇ ㄦˊ ㄍㄜ
繁体撃壤而謌
感情击壤而歌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太平盛世。
近义词鼓腹击壤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击壤而歌:简述一种古老的生活艺术》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有这样一句成语——“击壤而歌”,它描绘了一幅生动而富有诗意的画面。这句话出自《庄子·外物》,原文为:“帝尧之世,天下太和,百姓无事,有五十老人击壤于路。”这里描述的是,在上古时期,人们生活在和谐的社会环境中,没有纷争和困扰。一位年过半百的老人在田间劳作之后,愉快地打着土块,口中哼着小曲,悠然自得。
这个成语中的“壤”指的是古代的一种农具,类似于现在的铲子或锄头。而“击壤”则是指用这种工具轻轻敲打地面,发出清脆的声音。在这个场景中,老人一边敲打地面,一边放声歌唱,表达他对生活的满足与快乐。这不仅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的简单生活状态,更体现了他们积极乐观的心态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从更深层次来看,“击壤而歌”还蕴含着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在生产力低下的古代社会,人们依赖土地生存,与自然环境紧密相连。老人在田间劳作后,以轻松愉悦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既是对劳动成果的庆祝,也是对大自然恩赐的感激。这种生活方式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的敬畏之心,以及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景。
今天,当我们再次品味“击壤而歌”这一成语时,不仅仅是在欣赏一幅充满田园风光的画面,更是在感受那份质朴纯真的生活态度。它提醒我们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也要学会放慢脚步,珍惜身边的一切,保持一颗平和、感恩的心。同时,它也启示我们关注环境保护,追求可持续发展的生活方式,让我们的后代也能享受到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乐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醋海翻波(意思解释)
- 强中自有强中手(意思解释)
- 南辕北辙(意思解释)
- 活蹦乱跳(意思解释)
- 玉卮无当(意思解释)
- 毁于一旦(意思解释)
- 火烛银花(意思解释)
- 敷衍了事(意思解释)
- 光前启后(意思解释)
- 急功近利(意思解释)
- 画地为牢,议不入(意思解释)
- 通俗易懂(意思解释)
- 风情月意(意思解释)
- 之子于归(意思解释)
- 忙不择价(意思解释)
- 人面狗心(意思解释)
- 伸手不见五指(意思解释)
- 虑周藻密(意思解释)
- 冒失鬼(意思解释)
- 悲不自胜(意思解释)
- 荡然无余(意思解释)
- 顾影自怜(意思解释)
- 乱作一团(意思解释)
- 踵趾相接(意思解释)
- 拳头产品(意思解释)
- 暗香疏影(意思解释)
- 留恋不舍(意思解释)
- 一时无两(意思解释)
※ 击壤而歌的意思解释、击壤而歌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不可胜举 | 无法一一列举。形容数量、种类很多。 |
纸老虎 | 指表面强大而无实际本事的东西。 |
多谋善虑 | 谋:谋划,策划;虑:思考。富于智谋,又善于思考。 |
胸有成竹 | 原指画竹子在动笔之前脑子里先有竹子的完整形象。现比喻做事情动手之前心里已有主意;有打算或有把握。成:完全的。 |
遗形藏志 | 超脱形骸,舍弃心性,进入忘我的精神境界。 |
目不转睛 | 睛:眼珠。眼睛不眨;眼珠不转地盯着看。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看得出神。 |
毁于一旦 | 一旦:一天。指得来不易的东西;一下子就毁掉了。多指长期劳动的成果或来之不易的东西一下子被毁灭掉。 |
危急关头 | 不可预见的紧急关头或困境,要求立即采取行动以避免造成灾难。 |
语不惊人 | 语:言语,也指文句。语句平淡,没有令人震惊的地方。 |
逆来顺受 | 逆:不顺;顺:顺从;受:忍受。碰上十分恶劣的境遇而顺从地忍受;不作反抗。 |
昂藏七尺 | 指轩昂伟岸的男子汉。 |
扶摇直上 | 扶摇:迅猛盘旋而上的旋风。乘着大旋风之势一直上升。比喻事物迅速地直线上升。有时也比喻官职提升得很快。 |
连珠炮 | 连续的火炮。比喻说话很快。 |
尘外孤标 | 尘外:世外;孤标:孤立的标志。形容清峻突出或人的清高品质。 |
罄竹难书 | 罄:尽;竹:指可供制成竹简的竹子;书:写。用尽竹子也难以写完。后形容罪行多得写不完。多形容罪恶累累。 |
海水不可斗量 | 斗:量器。指海水的多少不可能以斗所能计量的。常与“人不可貌相”连用;比喻不能凭人的相貌或现状来测量他的品格、才能或未来。 |
半夜三更 | 三更:旧时一夜分为五更;半夜子时为三更;即夜十一点至凌晨一点。 |
贤母良妻 | 见“贤妻良母”。 |
香火姻缘 | 香和灯火都用于供佛,因此佛教称彼此意志相投为“香火因缘”。《北史·陆法和传》:“法和是求佛之人,尚不希释梵天王坐处,岂规王位?但于空王佛所,与主上有香火因缘,且主上应有报至,故救援耳。” |
似是而非 | 是:对;正确;非:不对;错误。好像是对的;实际上不对。指表面上相似;实际上不一样。 |
凡夫俗子 | 泛指平庸的人。 |
胡支扯叶 | 见“胡枝扯叶”。 |
雷大雨小 | 比喻说得多,做得少,声势很大,实效很小。 |
苦口婆心 | 苦口:不厌其烦地反复劝说与开导;婆心:老婆婆的心肠;指好意、善意。好心好意;不厌其烦地劝说或开导。形容耐心恳切地再三规劝。 |
显亲扬名 | 显:使显赫;扬:传扬。使父母宗族显耀;张扬自己的声誉。指中举、立功、做官的荣耀。 |
欧风美雨 | 比喻来自欧美的思想文化等方面的侵袭。 |
在此存照 | 照:查考,察看。写下字据保存进来,以作凭证 |
浅见薄识 | 浅见:肤浅的见解。形容见闻不广,知识贫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