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éróngzhìbīng

诘戎治兵



诘戎治兵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指整治军事。

出处《尚书 立政》:“其克诘尔戎兵。”

例子明·张居正《与操江宋阳山书》:“故古人诘戎治兵,当太平之世,犬兢兢焉。”


基础信息

拼音jié róng zhì bīng

注音ㄐ一ㄝˊ ㄖㄨㄥˊ ㄓˋ ㄅ一ㄥ

繁体詰戎治兵

感情诘戎治兵是中性词。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指整治军事。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诘戎治兵:一场智慧与力量的对话》 在中华文化的璀璨星河中,成语是其中最为耀眼的星辰之一。每一个成语都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它们不仅仅是语言的表达,更是历史的见证者和文化的传承者。今天,让我们一同来探讨一个充满智慧与力量并存的成语——“诘戎治兵”。 ### 成语释义 “诘戎治兵”出自《左传·宣公十二年》,原文为:“子反使轻者肆于前,而重者殿焉,诘戎治兵,以逐我师。”简单来说,“诘戎治兵”的字面意思是质问军事行动或整治军队。在更深层次的理解中,它意味着通过深思熟虑和严谨的准备,来管理和指挥军队,以达到战争的目的。 ### 历史背景 这句话出现在春秋时期楚国与晋国的一次重要战役——邲之战中。当时,楚国的大将子反(即公子侧)面对晋国强大的攻势,巧妙地运用了这一策略,通过灵活调动军队,最终成功击退了敌军。这不仅展现了他卓越的军事才能,也体现了“诘戎治兵”的精髓所在。 ### 文化意义 1. **智慧与力量的结合**:“诘戎治兵”不仅仅强调了武力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在行动之前进行充分的思考和规划。这种结合体现了古代中国军事思想中的辩证法,即“智勇双全”。 2. **战略与战术的统一**:在实际应用中,“诘戎治兵”要求领导者不仅要具备高超的战略眼光,还要能够根据战场情况灵活调整战术,确保每一步行动都能精准打击敌人。 3. **现代启示**:尽管时代变迁,但“诘戎治兵”的核心理念依然具有现实意义。无论是商业竞争还是个人成长,都需要我们学会在行动前深思熟虑,并且做好充分准备,这样才能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 ### 结语 “诘戎治兵”,一个看似简单的四个字背后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故事和深刻的哲理。它教会我们在面对挑战时,既要勇于拼搏,也要善于思考;既要凭借实力取胜,也要依靠智慧布局。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赢得最终的胜利。

诘戎治兵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诘戎治兵的意思解释、诘戎治兵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三十而立 指人在三十岁前后有所成就。
不动声色 动:变动;声:说话的声音;色:脸色。内心活动丝毫没有在语言和神情上流露出来。形容镇静、沉着。也作“声色不动”、“不露声色”。
隔靴搔痒 隔着靴子挠痒痒。原为禅宗用语;比喻领会佛理不够透彻;未能悟境触机。后比喻说话写文章没有抓住主题;不中肯;不贴切;或做事没有抓住关键;不解决问题。
己之所不安,勿施于人 施:加,给予。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加给别人。
流离颠沛 由于灾荒或战乱而流转离散。形容生活艰难,四处流浪。
饿虎吞羊 饥饿的老虎活吞一只羊羔。比喻迅猛贪婪。
土木形骸 形骸:指人的形体。形体象土木一样。比喻人的本来面目,不加修饰。
色中饿鬼 比喻极其贪色的人。
指天誓日 指着苍天;对着太阳发誓。表示态度坚定或忠诚。
火烛银花 犹火树银花。形容张灯结彩或大放焰火的灿烂夜景。
逆来顺受 逆:不顺;顺:顺从;受:忍受。碰上十分恶劣的境遇而顺从地忍受;不作反抗。
今是昨非 现在是对的;过去错了。
孝子贤孙 孝敬父母的有德行的子孙。泛指有孝行的子孙。
三十三天 佛教称欲界第六天为三十三天,即忉利天。后形容最高的地方。
结缨伏剑 结缨:系上帽带;伏剑:拔剑自刎。比喻为维护正义而献身。
读书种子 指在文化上能承先启后的读书人。
知往鉴今 鉴:借鉴。了解过去作为今天的借鉴。
人面狗心 ①《晋书·苻朗载记》:“朗曰:‘吏部为谁,非人面而狗心,狗面而人心兄弟者乎?’王忱丑而才慧,国宝美貌而才劣于弟,故朗云然。”后因以“人面狗心”比喻容貌美好而才学低下的人。②犹言人面兽心。
会少离多 相会少,别离多。感慨人生聚散无常或别离之苦。
不可告人 不能告诉别人。多指见不得人的不光明、不正当的用心或行径。
心服口服 心里和嘴上都信服。形容真心服气或认输。
今古奇观 奇观:奇异的景象。指古今奇怪而少见的事。
别有用心 用心:存心;打算。心中另有打算。现多指心里打着坏主意。
阴阳怪气 形容态度怪癖,冷言冷语,不可捉摸。
纷红骇绿 纷:纷披;红:指红花;骇:散乱;绿:指绿叶。纷披散乱的红花绿叶。形容花草树木随风摆动。
精兵强将 精良的士兵,勇猛的将领。形容战斗力很强的将士。
神不知鬼不觉 指形迹隐秘,不为人知。
牛头不对马嘴 比喻答非所问或两下不相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