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古讽今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借:假托;讽:讽刺。假借评论古代的人和事来影射、讽刺现实。
出处张抗抗《国魂》:“因为父亲曾经发表过的一部历史人物传记中赞扬了一位含冤而死的兵部尚书,被认为借古讽今。”
例子(1)借古讽今,针砭时弊,是杂文的主要特点。
(2)由于盛行“文字狱”,清时的文人只好采用借古讽今的手法来针砭时弊。
基础信息
拼音jiè gǔ fěng jīn
注音ㄐ一ㄝˋ ㄍㄨˇ ㄈㄥˇ ㄐ一ㄣ
繁体借古諷今
正音“讽”,不能读作“fēng”。
感情借古讽今是中性词。
用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表示对现实不满。
辨形“讽”,不能写作“风”。
近义词含沙射影、指桑骂槐、指鸡骂狗
英语use the past to disparage the present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借古讽今”:穿越时空的智慧表达》
在中国源远流长的文化长河中,成语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古人的智慧光芒。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借古讽今”这个充满深意的成语世界。
**一、字面含义**
“借”,是借助、凭借的意思;“古”,指的是古代的人、事、物或历史典故;“讽”,在这里有讽刺、规劝的意味;“今”则是指当下的时代、时政或者现实社会中的现象。“借古讽今”从字面上看,就是借用古代的故事、人物事迹或者历史事件等来影射、讽刺当今的一些事物,以达到对当下某些不良现象进行批评、劝诫或者警示的目的。
**二、来源与发展**
这一表达方式并非偶然产生,而是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早在先秦时期,诸子百家争鸣之时,思想家们就已经开始运用这种方式了。例如,《战国策》中有不少篇章记载了谋士们通过讲述历史故事来说服君主改变决策的事例。他们巧妙地将过去的教训与当下的局势相联系,让君主在回顾古人得失的过程中认识到自己面临问题的本质。随着历史的发展,这种手法被广泛运用于文学创作、政治评论等诸多领域。文人墨客常常借助历史这面镜子,来反映现实社会中的种种弊病,在诗词歌赋、散文小说里都能看到“借古讽今”的身影。
**三、使用场景及意义**
1. **文学创作中的艺术魅力**
- 在文学作品里,“借古讽今”是一种高超的艺术技巧。它打破了时空的限制,使作品具有更广阔的表现空间。比如杜牧的《阿房宫赋》,通过对阿房宫奢华建筑和秦王朝迅速灭亡的描写,借秦始皇穷奢极欲导致亡国的历史事实,含蓄地批判了当时唐敬宗大兴土木、劳民伤财的行为。这样的写法不仅增加了文章的深度和厚度,还使得读者能够在历史与现实的交织中产生深刻的思考。
2. **社会批判中的犀利武器**
- 当面对一些难以直接言说的社会问题时,“借古讽今”能够起到很好的委婉表达的作用。它可以避免过于直白而可能带来的风险。在封建社会,一些正直的知识分子受到诸多约束,不能直接抨击统治者的昏庸无道或者社会的黑暗腐败。于是,他们就从历史中寻找相似的情境,用古人的遭遇来暗示当下的状况。如鲁迅先生的作品中也常常蕴含着类似的手法,他以犀利的笔触,通过对中国古代封建礼教、官场腐败等内容的剖析,来揭示现代社会中仍然存在的封建残余和不合理现象,引发人们对社会变革的渴望。
3. **文化传承中的纽带作用**
- 这个成语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视历史经验的价值观。古人认为“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借古讽今”正是这种价值观的一种体现。它促使人们不断地回顾历史,从中汲取智慧。每一个运用“借古讽今”的例子都是对历史文化的一次重新解读和传承。它让古老的历史故事在现代社会依然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使人们更加深刻地理解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联系,从而更好地把握未来发展的方向。
总之,“借古讽今”是一个内涵丰富、应用广泛的成语。它承载着中华民族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文化传统,无论是对于提升我们的文学素养,还是增强我们对社会现象的理解和批判能力都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我们应该珍视并传承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让它继续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离世遁上(意思解释)
- 致远恐泥(意思解释)
- 悬而未决(意思解释)
- 自力更生(意思解释)
- 反求诸己(意思解释)
- 走马观花(意思解释)
- 算无遗策(意思解释)
- 肝胆过人(意思解释)
- 慌里慌张(意思解释)
- 一尺水翻腾做一丈波(意思解释)
- 经纬天下(意思解释)
- 薄暮冥冥(意思解释)
- 快心满志(意思解释)
- 喔咿儒睨(意思解释)
- 作壁上观(意思解释)
- 春光明媚(意思解释)
- 摧身碎首(意思解释)
- 白首之心(意思解释)
- 龙驭上宾(意思解释)
- 闲情逸趣(意思解释)
- 横七竖八(意思解释)
- 狼吞虎咽(意思解释)
- 散言碎语(意思解释)
- 千家万户(意思解释)
- 飞蛾扑火(意思解释)
- 改恶向善(意思解释)
- 纵横四海(意思解释)
- 珠联璧合(意思解释)
※ 借古讽今的意思解释、借古讽今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好说歹说 | 形容用各种理由或方式请求或劝说。 |
令人神往 | 令:使得;神往:心里向往憧憬。某种景象使人很向往、羡慕。 |
四书五经 | 四书:亦称四子书,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指儒家经典。 |
乌合之众 | 合:聚合;众;许多人。比喻临时杂凑的、毫无组织纪律的一群人。 |
处实效功 | 处:办理。效:效验,效果。功:功绩,成效。处理事情从实际出发,讲究功效。 |
无法无天 | 法:法纪;天:天理。旧指不顾国法和天理;任意干坏事。现多形容违法乱纪;不受管束。 |
陈言务去 | 陈旧的言辞一定要去掉。指写作时务必要去掉陈旧的言辞。 |
出头露面 | 在人多的场合公开出现;也指在众人面前出风头表现自己;又常因出现于公共场合而出名。还指出面活动、做事、讲话。 |
空口无凭 | 凭:凭证。只是嘴说;没有凭证。指不足为据。 |
不翼而飞 | 翼:翅膀;不翼:没有翅膀。没有翅膀就飞走了。形容消息等流传迅速;也比喻东西突然不见了。也作“无翼而飞”。 |
识字知书 | 谓有文化知识。 |
飞檐走壁 | 旧小说中形容有武艺的人身体轻捷,能够跳上房檐,越过墙壁。 |
安眉带眼 | 长了眉毛,有了眼睛。意思是同样是一个人。 |
海底捞月 | 也作“水中捞月”、“海中捞月”。捞:捞取。从海中捞月亮。形容做事白费力气;根本达不到目的。 |
难上加难 | 难:不容易。形容极端的难度。 |
抱恨黄泉 | 黄泉:人死埋葬的地下,指阴间。心怀遗憾离开人世,死有遗恨。 |
刀耕火种 | 指把草木烧成灰当作肥料;就地挖坑播下种子。指原始的农业耕作技术。也作“火耨刀耕”。 |
死不开口 | 至死也不说话。指缄口不言 |
兴高采烈 | 兴致高;精神饱满。采:精神;烈:强烈;旺盛。 |
一鼓作气 | 一鼓:第一次击鼓;作:振作;气:士气。作战时第一次敲鼓可以鼓起战士的锐气。比喻趁劲足时一下子把事情完成。 |
古往今来 | 从古代到现在。泛指很长一段时间。 |
迭床架屋 | 床上搁床,屋上架屋。比喻重复、累赘。 |
天下第一 | 形容没有人能比得上。 |
湖光山色 | 湖水风光;山峦秀色。形容山水景色之美。 |
立竿见影 | 立起竿子马上就可以见到竿的影子。比喻立见功效。 |
稳如泰山 | 稳:稳固。稳固得像泰山一样。形容极其稳固;不可动摇。 |
坐以待毙 | 待:等待;毙:死。坐着等死。指无力抗争或不想抗争。 |
飞蛾扑火 | 蛾:像蝴蝶似的昆虫。飞蛾扑到火上。比喻自寻死路;自取灭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