击钵催诗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指限时成诗。比喻诗才敏捷。
出处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7回:“七步八叉,具有成例,古人击钵催诗,我要击钵了。”
例子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7回:“七步八叉,俱有成例,古人击钵催诗,我要击钵了。”
基础信息
拼音jī bō cuī shī
注音ㄐ一 ㄅㄛ ㄘㄨㄟ ㄕ
繁体撃鉢催詩
感情击钵催诗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限时成诗。
英语celebration of festive occasions by poets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击钵催诗》:文人雅集中的诗情画意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文人墨客之间的聚会常常充满诗意和情趣。其中,“击钵催诗”这一成语便形象地描述了这种场景。它不仅体现了古代文人的才思敏捷,更展示了他们对于诗歌创作的热情与追求。
“击钵催诗”中的“击钵”,指的是敲击碗或钵子发出的声音。“催诗”则表示促使作诗。整个成语的意思是通过敲击碗或钵来激发诗兴,催促诗人即席创作。这种活动往往在文人雅集中进行,参与者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以击钵为号,争相吟诵自己的作品,以此展现各自的才华和文采。
这一习俗起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据《南史·王僧孺传》记载:“(僧孺)尝与宾客宴集,属客赋诗,僧孺援笔便就,手不辍书。”这里虽然没有直接提到“击钵催诗”,但可以想象当时的场景与之类似。到了唐宋时期,这一习俗更加盛行,成为文人间相互切磋、交流的重要方式之一。
在现代汉语中,“击钵催诗”多用于形容文人之间互相激励、共同创作的情景,有时也用来比喻在某种外部刺激下激发灵感、快速完成任务的状态。例如,在一场诗歌比赛中,主办方可能会设置一些有趣的环节来“击钵催诗”,鼓励参赛者们发挥出自己最好的水平。
总之,“击钵催诗”这一成语不仅承载着浓厚的文化底蕴,还蕴含着积极向上的精神内涵。它提醒我们在面对挑战时,应保持开放的心态,勇于接受外界的刺激和启发,从而激发内在潜能,创造出更多优秀的作品。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月明如水(意思解释)
- 安适如常(意思解释)
- 不敢苟同(意思解释)
- 敌众我寡(意思解释)
- 凿壁借光(意思解释)
- 宁为鸡口,毋为牛后(意思解释)
- 口快心直(意思解释)
- 万无一失(意思解释)
- 必由之路(意思解释)
- 触目皆是(意思解释)
- 刀光剑影(意思解释)
- 折臂三公(意思解释)
- 己溺己饥(意思解释)
- 冲锋陷阵(意思解释)
- 牛刀小试(意思解释)
- 断织劝学(意思解释)
- 一窍不通(意思解释)
- 湖光山色(意思解释)
- 斗南一人(意思解释)
- 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意思解释)
- 白云苍狗(意思解释)
- 胆大心小(意思解释)
- 金口木舌(意思解释)
- 不可告人(意思解释)
- 了如指掌(意思解释)
- 众所瞻望(意思解释)
- 圆凿方枘(意思解释)
- 有志竟成(意思解释)
※ 击钵催诗的意思解释、击钵催诗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陌路相逢 | 与陌生人相遇在一起。 |
患难与共 | 患难:危险艰苦的环境;与共:在一起。指在不利处境中共同承担灾难和困苦。 |
心里有鬼 | 指心里暗藏不可告人的目的或计划。 |
举善荐贤 | 贤:胡才能,有道德的。保举推荐品德好、有才能的人。 |
一尺水翻腾做一丈波 | 比喻说话夸大之极。 |
毁于一旦 | 一旦:一天。指得来不易的东西;一下子就毁掉了。多指长期劳动的成果或来之不易的东西一下子被毁灭掉。 |
识字知书 | 谓有文化知识。 |
燕雀安知鸿鹄志 | 鸿鹄:天鹅。比喻庸俗的人不能理解志向远大者的抱负。 |
死对头 | 指难以和解的仇敌。 |
聪明反被聪明误 | 自以为聪明反而被聪明耽误或妨害了。 |
背乡离井 | 指远离家乡,流落他方。 |
束身受命 | 束身:约束自身,不放纵。比喻投案。指投案归顺过去以后、听从命令。 |
临危授命 | 面对危急时勇于献出生命。 |
天相吉人 | 相:保佑,帮助;吉人:善人。好人会得到天的帮助。 |
张徨失措 | 见“张皇失措”。 |
头上末下 | 第一次,初次。 |
天下为一 | 一:统一。指国家统一 |
牛头不对马嘴 | 比喻答非所问或两下不相合。 |
金蝉脱壳 | 金蝉:金黄色的知了;壳:坚硬的外皮。蝉变为成虫时脱去原来的外壳。比喻用计脱身;使对方不能及时发觉。 |
拳头产品 | 比喻企业特有的、别人难以胜过的看家产品 |
对牛弹琴 | ①比喻对蠢人谈论高深的道理;白费口舌(主要讥笑听话的人听不出所以)。②比喻说话时不看对象(主要讥讽说话的人);对不懂道理的人讲道理;对外行人说内行话。常含有徒劳无功或讽刺对方愚蠢之意。 |
近在咫尺 | 咫:古代长度单位;周制八寸;合现在市尺六寸二分二厘;咫尺:很近的距离。指近在眼前;很近。 |
鲜为人知 | 鲜:很少。很少被人知道。 |
老气横秋 | 老气:老年的气概;横秋:横亘秋空。形容神态老练严肃。也形容为人死板;缺乏朝气。 |
闻所不闻 | 听到从未听到过的。形容事物非常希罕。 |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 佛家语,比喻道行、造诣虽深,仍需修炼提高。比喻虽已达到很高的境地,但不能满足,还要进一步努力。 |
朽木死灰 | 枯干的树木和火灭后的冷灰。比喻心情极端消沉,对任何事情无动于衷。 |
蓬头垢面 | 蓬:蓬草;散乱 ;垢:污秽;脏。形容头发散乱脸上很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