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ànwàng

见利忘义



见利忘义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见到有利可图就不顾道义。形容人贪财自私。

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樊郦滕灌靳周传》:“当孝文时,天下以郦寄为卖友。夫卖友者,谓见利而忘义也。”

例子某与吕布同乡,知其勇而无谋,见利忘义。(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回)


基础信息

拼音jiàn lì wàng yì

注音ㄐ一ㄢˋ ㄌ一ˋ ㄨㄤˋ 一ˋ

繁体見利忘義

正音“见”,不能读作“xiàn”。

感情见利忘义是贬义词。

用法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辨形“利”,不能写作“力”;“忘”,不能写作“妄”。

辨析见利忘义和“利令智昏”;都含有“为私利而做坏事”的意思。有时可通用。不同在于:①见利忘义的“利”;一般指钱财或其他物质上的好处;“利令智昏”的“利”;一般指私利;范围广。②见利忘义有“忘义”;忘记正义的意思;“利令智昏”的“智昏”即头脑糊涂的意思。

歇后语拾钱不识街坊

谜语见钱不认朋友

近义词唯利是图、见钱眼开

反义词见义勇为、舍生取义、见利思义

英语forget friendship for profit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见利忘义:道德与利益的碰撞》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诱惑。而面对这些诱惑时,我们是否能坚守自己的道德底线呢?今天我们要探讨的一个成语——“见利忘义”,它便形象地描述了在利益面前放弃道德的行为。 “见利忘义”出自《后汉书·虞延传》,原句为:“利令智昏,见小利则忘大义。”这句古语的意思是说,当一个人被眼前的小利益所迷惑时,往往会忘记自己应该遵守的大义。这里的“利”指的是个人的利益,而“义”则是指道义或道德准则。这句话强调的是人们在追求个人利益时,容易忽视道德规范,甚至做出违背道德的事情。 成语“见利忘义”中,“见”表示看到、遇见;“利”指利益;“忘”意为忘记、忽略;“义”则代表道义或正义。整个成语的意思是指一些人在面对个人利益时,忘记了应有的道德准则,做出了损害他人或社会利益的事情。这种行为不仅破坏了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也反映出个人品格的缺失。 成语“见利忘义”揭示了人性中的一种弱点,即在利益面前,人们可能会暂时迷失自我,放弃原本坚持的原则和信仰。这种现象在现实生活中屡见不鲜,比如贪官污吏为了个人私利,不惜牺牲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商人为了获取更多利润,可能采取欺骗消费者、侵犯知识产权等手段。这些行为都是典型的“见利忘义”。 然而,在现代社会,我们应当努力克服这一弱点,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将道德准则放在首位。只有这样,才能构建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同时,我们也应该反思自身,在面对诱惑时能否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守道德底线,做一个有责任感、有担当的人。 总之,“见利忘义”提醒我们在追求个人利益的同时,不可忘记社会责任和道德约束。让我们从现在做起,用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氛围。

见利忘义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见利忘义的意思解释、见利忘义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默默无闻 默默:没有声息;闻:出名。无声无息;不为人知。
改过迁善 改正错误,变成好的。指去恶就善。
用心竭力 用尽心计和力量。
骄生惯养 骄:通“娇”。指娇生惯养。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困:贫乏。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缺点;教学以后,才知道自己的知识贫乏。
遗形藏志 超脱形骸,舍弃心性,进入忘我的精神境界。
风流才子 风度潇洒,才学出众的人。
辞简意足 简:简要;足:充实,完备。文词简要而内容充实。
爱才如渴 才:贤才,人才。爱慕贤才,急欲求得,就象口渴急于喝水一样。
十全大补 药名。含有十种名贵的滋补药物。比喻某项方案或方法对事情有巨大补益。
取而代之 夺取别人的地位、权利而代替他。
困而不学 困:困惑,不明白。困惑不明白却不肯学习。
气象万千 气象:景象;万千:泛指极多。形容景象或事物壮丽而多变化。
春冰虎尾 踩着老虎尾巴,走在春天将解冻的冰上。比喻处境非常危险。
鬼鬼祟祟 迷信的人指鬼怪;或指鬼怪害人。形容行为偷偷摸摸;不光明正大。
本末倒置 本:树根;比喻事物的根本;末:树梢;比喻事物的枝节;置:放置。形容把主要的和次要的;重要的和不重要的;本质的和非本质的弄颠倒了。
叫苦连天 一声接一声地诉苦。
快人快语 快:爽利;直爽。爽快人说爽快话。
一览无余 览:看。余:剩余。看一眼就全部看在眼里。
扣人心弦 扣:敲打。心弦:指因感动而引起共鸣的心。也作“动人心弦”。形容言论或表演深深地打动人心。
半新不旧 半:二分之一。指不新不旧。
欢聚一堂 欢乐地聚集在一起。
临危授命 面对危急时勇于献出生命。
流风馀俗 遗留的风气、习俗。
搬弄是非 搬弄:挑拨;是非:指口舌纷争。把别人的话搬来弄去;有意从中挑拨是非出来。
拆东墙补西墙 拆倒东边的墙,以修补西边的墙。比喻临时勉强应付。亦比喻临时救急,不是根本办法。
踵趾相接 谓脚迹相连。形容人数众多,接连不断。
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鲍鱼:咸鱼;肆:店铺。如同进入咸鱼店,时间一长就闻不到它的腥臭味。比喻环境对人的熏染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