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传户颂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见“家传户诵”。
出处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结构》:“五经、四书,《左》、《国》、《史》、《汉》,以及唐宋诸大家,何一不说人情,何一不关物理,及今家传户颂,有怪其平易而废之者乎?”
基础信息
拼音jiā chuán hù sòng
注音ㄐ一ㄚ ㄔㄨㄢˊ ㄏㄨˋ ㄙㄨㄥˋ
繁体家傳户頌
感情家传户颂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人或事等。
近义词家传户诵、家传人诵
英语be widely known and liked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家传户颂:一种世代相传的美好》
在中华文化的广阔天地中,成语如同璀璨的星辰,照亮着历史的长河。每一个成语都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历史底蕴,它们不仅言简意赅地传达了古人的智慧,也为我们提供了了解古代社会风貌、道德观念和人文精神的重要窗口。“家传户颂”就是这样一个充满温暖与美好的成语。
“家传户颂”出自《晋书·文苑传序》:“于是家传户诵,布于遐迩。”它的字面意思是说,一个家庭里的人会一代一代地传承下来,每家每户的人都会赞美它。这实际上形容的是某件事物或某种品德在民间广泛流传,并受到普遍赞誉的情景。它所表达的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社会风气,即好的东西不仅限于家族内部传承,而是能够跨越家庭界限,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得到认可和颂扬。
我们可以想象,在古代中国,当某个家族中的成员凭借其高尚的品德、卓越的才华或杰出的成就而被世人所称道时,“家传户颂”的景象便会出现。这种现象不仅体现了个人价值的实现和社会认同度的提高,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优秀品质的崇尚和追求。无论是忠诚孝顺、勤奋好学还是乐善好施,一旦成为典范并广为传播,则能激发更多人效仿,从而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
此外,“家传户颂”还蕴含着中华民族重视家庭教育、倡导良好家风的传统美德。在传统观念中,家庭是塑造人格的第一课堂,父母长辈的行为举止对孩子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培养出优秀的后代不仅是对个体生命的负责,也是对整个社会文明进步作出贡献的方式之一。通过让子孙后代继承并发扬光大这些优良品质,使之成为社会共同认可的价值观,便能实现“家传户颂”的美好愿景。
总之,“家传户颂”这一成语以其独特的魅力展现了中华文化中关于传承与赞美的美好图景。它提醒我们,在当今时代背景下,依然需要重视家庭教育,弘扬正面价值观,让优秀品质得以广泛传播,从而推动构建和谐美好的社会环境。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安适如常(意思解释)
- 敬业乐群(意思解释)
- 一指蔽目,不见泰山(意思解释)
- 大惑不解(意思解释)
- 顿挫抑扬(意思解释)
- 兵无常势(意思解释)
- 刀光剑影(意思解释)
- 民不畏死(意思解释)
- 表里如一(意思解释)
- 十恶不赦(意思解释)
- 急功近利(意思解释)
- 冲锋陷阵(意思解释)
- 匡谬正俗(意思解释)
- 讨价还价(意思解释)
- 将伯之呼(意思解释)
- 共商国是(意思解释)
- 珍楼宝屋(意思解释)
- 胜友如云(意思解释)
- 事与愿违(意思解释)
- 共为唇齿(意思解释)
- 鲜血淋漓(意思解释)
- 南征北战,东荡西杀(意思解释)
- 妙语连珠(意思解释)
- 千真万确(意思解释)
- 北斗之尊(意思解释)
- 别有用心(意思解释)
- 欢聚一堂(意思解释)
- 苟合取容(意思解释)
※ 家传户颂的意思解释、家传户颂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眼空一世 | 整个时代的人都不放在眼里。 |
死要面子 | 指特别爱惜自己的颜面。 |
见多识广 | 识:知道。看到的多;知道的广。形容资格较老;经验丰富;知识广博。 |
逢人只说三分话 | 逢:遇见。指人与人互相欺瞒,不把实际情况或心里话说出来。 |
生龙活虎 | 比喻像很有生气的蛟龙和富有活力的猛虎。形容活泼矫健;富有生气。 |
正身明法 | 端正自身,严明法纪。 |
绳锯木断 | 拉绳作锯;也能锯断木头。比喻力量虽小;条件虽差;只要坚持不懈地去做;就能把难办的事做成。 |
来踪去迹 | 踪、迹:脚印。来去的踪迹;指人、物的来历或事物的前因后果。 |
仰屋著书 | 仰:脸向上;著:写。形容一心放在著作上。 |
不卑不亢 | 卑:自卑;亢:高傲。既不自卑;也不高傲。也作“不亢不卑”。 |
聊以自慰 | 聊:姑且;自慰:自我安慰。姑且用以作自我安慰。 |
飞檐走壁 | 旧小说中形容有武艺的人身体轻捷,能够跳上房檐,越过墙壁。 |
见危致命 | 见“见危授命”。 |
语短情长 | 语言简短,情意深长。 |
昂藏七尺 | 指轩昂伟岸的男子汉。 |
目眩心花 | 眩:眼花;花:模糊不清。眼花缭乱,心神迷乱。 |
悬石程书 | 形容勤于政事。 |
吉光片羽 | 片羽:一片羽毛;指吉光身上的一小块毛皮;吉光:古代传说中的神兽;毛皮为裘;入水数日不沉;入火不焦。比喻残存的极其珍贵的文物。 |
斗水活鳞 | 语本《庄子·外物》:“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后因以“斗水活鳞”比喻得到微薄的资助而解救眼前的危急。 |
画地为牢,议不入 | 议:议论。在地上画个圆圈当作牢狱,人们议论着不敢进入。形容狱吏的凶残暴虐。 |
羊质虎皮 | 质:本性。羊虽然披上虎皮,还是见到草就喜欢,碰到豺狼就怕得发抖,它的本性没有变。比喻外表装作强大而实际上很胆小。 |
散带衡门 | 指退官闲居或过隐居生活。 |
依样画葫芦 | 比喻单纯地照样子模仿;也作“依样葫芦”;“比着葫芦画瓢”、“照葫芦画瓢”。 |
地丑德齐 | 丑:同类。地相等,德相同。比喻彼此条件一样。 |
打退堂鼓 | 退堂:指古代封建官吏坐堂问事完毕。封建官吏在退堂前;差役要打退堂鼓;表示停止办公或审理案件结束。现比喻跟人共同做事时中途退出。也比喻遇到困难或问题时;向后退缩。 |
超然绝俗 | 高超得完全不同凡俗。谓远过于寻常之辈。汉·班固《为第五伦荐谢夷吾疏》:“方之古贤,实有伦序,采之于今,超然绝俗,诚社稷之蓍龟,大汉之栋甍。”宋·陆游《与姜特立书》:“《茧庵记》及《初营》、《落成》二诗,大老手笔,超然绝俗。” |
当头棒喝 | 当头:迎头;喝:大声喊叫。原是佛教用语。禅宗和尚接待初学的人用棒迎头一击;或大喝一声;以考验对方的领悟程度。现在泛指使人震动和醒悟的猛烈手段。 |
薪尽火灭 | 薪:柴火。柴草完了,火也就灭了。比喻死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