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ènzhīqiē

恨之切骨



恨之切骨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之:代词,指所恨对象。形容痛恨到极点。

出处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二章:“屡遭虏骑蹂躏,莫不义愤填膺,恨之切骨,只要朝廷稍加激动,十万之众不难指日集合。”


基础信息

拼音hèn zhī qiē gǔ

注音ㄏㄣˋ ㄓ ㄑ一ㄝ ㄍㄨˇ

感情恨之切骨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形容痛恨到极点。

近义词恨之入骨、恨入骨髓、恨入心髓

英语bear a bitter hatred for(hate somebody's guts)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在中华文化的广阔天地中,成语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们不仅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更是古人智慧与情感的凝结。今天,我们就来细细品味一个充满强烈情感色彩的成语——“恨之切骨”。 “恨之切骨”出自《左传·昭公二十年》,原句为:“子产使都鄙有章,上下有服,田有封洫,庐井有伍。大人之忠俭者,从而与之;泰侈者,因而毙之。于是国人大悦。及郑伯有疾,国人望之。伯有既死而怨,及赵孟病,将死,而言曰:‘夫子盍视我!’赵孟曰:‘吾闻之,哀乐失时,殃咎必至。今君不吊,吾敢忘用命乎?’遂不见。及赵孟卒,伯有至,曰:‘子不能礼,焉能从我?’遂见杀。故君子以为知言。……子产之从政也,择能而使之。冯简子能断大事;子大叔美秀而文;公孙挥能知四国之为,而辨于其大夫之族姓、班位、贵贱、能否,而又善为辞令;裨谌能谋,谋于野则获,谋于邑则否。郑国将有诸侯之事,子产乃问四国之为于子羽,且使多为辞令。与裨谌乘以适野,使谋可否。谋于邑者,子羽为之。使行人子羽曰:‘请无及于郑国。’子产曰:‘是吾利也。’” 此成语直译为“恨到骨头里”,形象地描绘了一个人对某人或某事的憎恶达到了极点,深入骨髓的程度。它不仅传达出一种极端的情绪状态,更深刻地反映了古代社会中人们对于忠诚、正义等价值观念的坚守。 在日常生活中,“恨之切骨”常用来形容人与人之间因误解、背叛或其他原因导致的深仇大恨。这种情绪虽然强烈,但往往伴随着内心的痛苦和挣扎。因此,在使用这一成语时,我们也应反思,是否能够通过沟通与理解化解矛盾,避免让“恨意”侵蚀心灵,影响人际关系和社会和谐。 总之,“恨之切骨”作为一句富有表现力的成语,提醒我们在表达强烈情感的同时,也要保持理性和宽容,学会放下,珍惜身边的人与事,共同构建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

恨之切骨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恨之切骨的意思解释、恨之切骨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焦头烂额 头部和额部被烧焦、灼烂。比喻受到严重打击而惨败。也形容忙得不知如何是好;非常狼狈窘迫。
旁若无人 旁:旁边;若;好像。身边好像没有人。形容自视高大;态度傲慢。也形容态度自然、镇静自如的样子。
鸥鸟不下 鸥鸟不愿飞下来。比喻察觉他人将伤害自己,加倍防范。
死要面子 指特别爱惜自己的颜面。
门当户对 门、户:代指整个家庭的社会地位、经济状况和家庭成员的文化程度等;当:相称;对:合适;对等。旧指男女双方家族的社会政治地位和经济状况不相上下;适宜通婚结亲。现泛指人与人的身份相等;物与物的对称适合等。
阿世取容 阿世:曲意迎合世俗;取容:博得别人的欢心。迎合世俗,取悦于人。
暮史朝经 经:指儒家经典。晚上读史书,早晨读经书。形容勤奋好学。
年少无知 年纪小,不懂事。
百战百胜 打一百次仗;胜一百次。形容善于作战;所向无敌。
九霄云外 九霄:天的最高处。比喻无限高远的地方。
饮水思源 喝水时想到水源。比喻不忘本。
铺天盖地 铺:把东西散开;盖:笼罩;遮蔽。遮住天;盖住地。形容充满了整个天地。来势猛烈。也作“遮天盖地”。
惊鸿艳影 惊鸿:轻捷飞起的鸿雁。形容女子轻盈艳丽的身影。多就远望而言。
今是昨非 现在是对的;过去错了。
鬼鬼祟祟 迷信的人指鬼怪;或指鬼怪害人。形容行为偷偷摸摸;不光明正大。
户告人晓 让每家每人都知道。
大开方便之门 给予极大的方便。
公子哥儿 指富贵人家只讲吃喝玩乐,不务正业的子弟。
双柑斗酒 比喻春天游玩胜景。
认贼作父 把坏人当作父亲;常指卖身投靠坏人或敌人。
背乡离井 指远离家乡,流落他方。
满面春风 春风:春天温暖的风。本指春风拂面;温暖宜人。现指心情喜悦;满脸笑容。也用以形容和蔼热情的面容。
别有用心 用心:存心;打算。心中另有打算。现多指心里打着坏主意。
无穷无尽 穷、尽:完。没有尽头;没有限度。
束身受命 束身:约束自身,不放纵。比喻投案。指投案归顺过去以后、听从命令。
苟合取容 苟合:苟且附合;取容:取悦,讨好。苟且迎合,取悦于人。
势在必行 行:做。从事情发展的趋势看,必须采取行动。
今夕何夕 今夜是何夜?多用作赞叹语。谓此是良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