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ōngsānqiè

河东三箧



河东三箧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指亡失的书籍。

出处语出《汉书 张安世传》:“上行幸河东,尝亡书三箧,诏问莫能知,唯安世识之,具作其事。后购求得书,以相校无所遗失。”

例子及梓成,果大行于时,宝爱之者,比于吉光片羽,莫不思复得河东三箧,以睹其全焉。清 宋荦《〈唐百家诗选〉序一》


基础信息

拼音hé dōng sān qiè

注音ㄏㄜˊ ㄉㄨㄥ ㄙㄢ ㄑ一ㄝˋ

繁体河東三箧

感情河东三箧是中性词。

用法作宾语;指书籍等。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 成语“河东三箧”的语文解析 在浩瀚的中华成语海洋中,“河东三箧”是一个相对冷门但充满深意的成语。它不仅仅是一个词语,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智慧与哲学的一种体现。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成语的世界,揭开它的神秘面纱。 #### 一、成语来源 “河东三箧”出自《史记·项羽本纪》。原文记载了楚汉争霸时期的一个小故事:刘邦攻入咸阳后,项羽率大军进入关中,打算夺取刘邦所占据的城池。然而,当项羽到达咸阳时,发现城内空无一人,只有三个装满书籍和古籍的大箱子。这些箱子上标注着“河东三箧”,意味着它们来自黄河以东地区,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 #### 二、字面理解 - **河东**:指黄河以东的地方,这里泛指中原地区。 - **三箧**:指三个装满书籍的大箱子。 因此,“河东三箧”字面上的意思是“来自黄河以东地区的三个大箱子”。这里的“三箧”不仅指的是实际的箱子,更象征着丰富的知识与文化遗产。 #### 三、成语含义 从深层次来看,“河东三箧”代表的是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积淀。它不仅是一种物质财富的表现,更是一种精神上的富足。在中国古代,书籍被视为极其珍贵的知识载体,拥有丰富的藏书意味着拥有广泛的知识和深远的历史视野。因此,“河东三箧”常被用来比喻一个人或一个地方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和深厚的历史底蕴。 #### 四、成语运用 在现代汉语中,“河东三箧”通常用于形容某个地方或个人具备深厚的文化积累和丰富的历史背景。例如: - “这个小镇虽然不大,却因为‘河东三箧’般的文化底蕴而闻名遐迩。” - “他的书房里藏书丰富,堪称‘河东三箧’,让人流连忘返。”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河东三箧”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成语,它是中华文明博大精深的象征,反映了中华民族对于文化和知识的高度重视。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够像“河东三箧”一样,在自己的领域内不断积累知识,传承和发展中华文化。

河东三箧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河东三箧的意思解释、河东三箧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成语接龙(顺接)


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学无止境 指学业上是没有尽头的,应奋进不息。
风驰电掣 弛:快跑;掣:闪过。像风奔驰;像电闪过。形容非常迅速;急闪而过。也作“风驰电赴”。
以小见大 从小的可以看出大的;指通过小事可以看出大节;或通过一小部分看出整体。
色飞眉舞 色:脸色,表情。形容人非常得意兴奋的样子。
防患于未然 患:灾祸;未然:没有这样,指尚未形成。防止事故或祸害于尚未发生之前。
胆如斗大 胆:胆量;斗:旧时的一种量器,容量为十升。胆子像斗一样大。形容胆量极大。
列风淫雨 列:烈;淫:过量。本指狂风暴雨。后比喻错别字连篇。
云天雾地 比喻不明事理,糊里糊涂。
偃旗息鼓 偃:放倒;息:停止。原指秘密行军;不暴露目标。后用以指休战或不声不响停止行动。
风俗人情 指一地相沿而成的风尚、礼节、习惯等。
昂藏七尺 指轩昂伟岸的男子汉。
将寡兵微 寡:少;兵:士兵;微:衰败。兵少将少。形容兵力薄弱。
善游者溺 会游泳的人,往往淹死。比喻人自以为有某种本领,因此而惹祸。
生公说法 生公:晋末高僧竺道生,世称生公。竺道生解说佛法,能使顽石点头。比喻精通者亲自来讲解,必能透彻说理而使人感化。
文治武功 政绩和战功。指治理国家和对外用兵都功绩显著。旧时多用为对帝王或重臣的赞誉之词。
舞刀跃马 挥舞刀枪,纵跃战马。比喻奋勇作战。
兵戎相见 兵戎:武器。以武力相见。指用战争解决问题。
忙不择价 匆忙中售货要不了好价钱。
臭名昭著 名:名声;昭著:显著;明显。坏名声谁都知道。
显亲扬名 显:使显赫;扬:传扬。使父母宗族显耀;张扬自己的声誉。指中举、立功、做官的荣耀。
刮目相看 去掉旧的看法;用新眼光看待。
寥寥无几 寥:稀少;很少;无几:没有几个。形容非常稀少;没有几个。
虑周藻密 藻:辞藻,措辞。密:缜密。思路严谨,措词缜密。考虑周到,辞采细密。
束身受命 束身:约束自身,不放纵。比喻投案。指投案归顺过去以后、听从命令。
不问青红皂白 比喻不分是非,不问情由。
改恶向善 指不再做恶,重新做好人。
张徨失措 见“张皇失措”。
发人深思 深:无限,没有穷尽。启发人深入地思考。形容语言或文章有深刻的含意,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