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àolìngshān

号令如山



号令如山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指军令严肃,不容更改。

出处《宋史 岳飞传》:“岳节使号令如山,若与之敌,万无生理,不如往降。”

例子清·洪昇《长生殿·侦报》:“端的是号令如山把神鬼慑。”


基础信息

拼音hào lìng rú shān

注音ㄏㄠˋ ㄌ一ㄥˋ ㄖㄨˊ ㄕㄢ

繁体號令如山

感情号令如山是褒义词。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含褒义。

近义词军令如山

反义词有禁不止

英语orders are as inviolable as a mountain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号令如山:解读古汉语中的权威与力量》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古代的帝王将相们常常以自己的威严和权力来制定命令。他们的话语就像巍峨的高山一样,令人不敢忽视,不敢有丝毫的怠慢。这便是成语“号令如山”的由来。 “号令如山”出自于《后汉书·光武帝纪》:“天下之众,闻风而动,号令如山,莫敢不从。”这句话的大意是说,天下的百姓听到皇帝的命令,就像面对大山一样敬畏,没有人敢违背。由此可见,“号令如山”形容的是号令的力量之大,让人望而生畏,不敢有丝毫的违抗。它不仅是一种命令的力量,更是一种权威的象征,表达出一种不容置疑、不可动摇的决心。 在古代社会,皇帝的命令被视为至高无上的法律,具有绝对的权威性。一旦颁布,就必须严格遵守,否则将会受到严厉的惩罚。这种制度下,皇帝的命令就如同大山一般沉重,令人无法忽视。即使是在现代社会,我们也可以看到类似的现象。政府发布的政策和法规,就像是无形的大山,约束着我们的行为,引导着我们的方向。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无论是在政治领域还是其他领域,只要存在一定的权力结构,就必然会有“号令如山”的现象出现。 “号令如山”这一成语不仅反映了古代社会的权力结构,也揭示了人性中对于权威的敬畏心理。它告诉我们,在任何时代背景下,尊重规则、敬畏权威都是我们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同时,这一成语也提醒我们在行使权力时要谨慎行事,确保命令的合理性和公正性,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出其应有的力量,让民众心服口服。

号令如山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号令如山的意思解释、号令如山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成语接龙(顺接)


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初生之犊不畏虎 比喻阅世不深的青年人敢说敢干,无所畏惧。
豆萁燃豆 比喻兄弟相残。
反唇相稽 反唇:回嘴;顶嘴;稽:争论;计较。受到指责不服气;抓住对方话把;反过来责问对方。
野心勃勃 野心:指攫取名利、地位、地盘等的欲望;勃勃:旺盛的样子。形容野心很大。
形神不全 形:形体;神:精神。形象和精神不能保全。泛指精神形象不完美。
哀而不伤 哀:悲哀;伤:伤害;妨害;悲痛过分。①感情适度;悲哀而不过度伤心。后用来形容诗歌;音乐等含优雅哀调;却又感情适度而不过分;具有中和美。②比喻言行适度或无伤大雅。
天之骄子 骄子:宠儿。老天爷的宠儿。汉朝人因匈奴极为强盛而称之为“天之骄子”;意即匈奴为天所骄宠。现指条件极其优越;特别幸运的人。也指非常勇敢或有特殊贡献的人。
鬼瞰其室 谓鬼神窥望显达富贵人家,将祸害其满盈之志。
夫唱妇随 唱:原为“倡”;即倡议;提出某种意见。丈夫说什么;妻子也跟着说什么。是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表现。形容夫妻和睦。
自食其果 自己吃自己种下的恶果。形容自己做坏事;自己受害。
心急如焚 心里急得像着了火一样。形容心情极其焦急。焚:烧。
暴取豪夺 豪:强横。用暴力劫夺。
惊鸿艳影 惊鸿:轻捷飞起的鸿雁。形容女子轻盈艳丽的身影。多就远望而言。
正人君子 旧时指正直;有道德的人物。现多用来讽刺假装正经的人。
形影相吊 只有自己的身子和影子在一起;相互慰问。形容非常孤单;没有伴侣。吊:慰问。
吴头楚尾 今江西北部,春秋时是吴、楚两国交界的地方,它处于吴地长江的上游,楚地长江的下游,好象首尾互相衔接。
海水不可斗量 斗:量器。指海水的多少不可能以斗所能计量的。常与“人不可貌相”连用;比喻不能凭人的相貌或现状来测量他的品格、才能或未来。
十恶不赦 十恶:旧刑律中规定的十种重罪。指罪恶极大;不可饶恕。
半夜三更 三更:旧时一夜分为五更;半夜子时为三更;即夜十一点至凌晨一点。
阳春白雪 阳春;白雪:是战国时代楚国的艺术性较高难度较大的歌曲;后来泛指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
休戚是同 休:欢乐,吉庆;戚:忧愁;是:语助词。彼此间的忧乐和祸福共同承担。形容关系密切,同甘共苦。
歌舞升平 边歌边舞;庆祝太平;有粉饰太平的意思。含贬义。升平:太平。
一鼓作气 一鼓:第一次击鼓;作:振作;气:士气。作战时第一次敲鼓可以鼓起战士的锐气。比喻趁劲足时一下子把事情完成。
平生不作亏心事,夜半敲门不吃惊 平生:有生以来;亏心:违背良心。从来没有干过违背良心的事,即使夜半人敲门也不吃惊。形容为人处事光明正大,心地坦然。
龙驭上宾 亦作“龙御上宾”。《史记·封禅书》:“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涘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馀人,龙乃上去。”后因用“龙驭上宾”为皇帝之死的讳饰语。意为乘龙升天,为天帝之宾。
刻不容缓 刻:片刻;容:容许;缓:延缓;耽搁。一刻也不容许延缓。形容形势十分紧迫。
读书种子 指在文化上能承先启后的读书人。
断织劝学 原指东汉时乐羊子妻借切断织机上的线,来讽喻丈夫不可中途废学。后比喻劝勉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