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áo

毫发丝粟



毫发丝粟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形容极其微小。

出处宋·陈亮《跋焦伯强帖》:“诸公巨人踵武相接,天下毫发丝粟之才,皆得以牵连成就,况若伯强之卓然能自见者乎!”


基础信息

拼音háo fā sī sù

注音ㄏㄠˊ ㄈㄚ ㄙ ㄙㄨˋ

繁体毫發絲粟

感情毫发丝粟是中性词。

用法作宾语、定语;形容小事物等。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毫发丝粟:微小之至的极致》 成语是汉语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不仅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还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故事。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一个充满微小之美的成语——“毫发丝粟”,去感受其中蕴含的细腻情感与哲理。 “毫发丝粟”一词出自《庄子·逍遥游》,原文为:“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故万物皆有所待,而独无待者,唯道也。”这句话意在说明世间万物都有其依赖之处,唯有“道”无所依赖,达到一种绝对自由的状态。而“毫发丝粟”则被用来形容极其细微的事物,如同一根细如毫毛的头发、一丝纤细的丝线、一粒细小的米粒般微不足道。这种细微到了极致的程度,恰如其分地体现了庄子哲学中的“无待”理念,即不依赖外物而自足自适的精神境界。 当我们使用“毫发丝粟”时,往往是在强调事物的微小,甚至可以忽略不计。例如,在评价一个人的优点或缺点时,我们可能会说:“他的优点就像毫发丝粟一样,几乎看不见,但正是这些细微之处构成了他独特的魅力。”又或者在描述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时,也会用到这个词:“这件事简直微不足道,就像是毫发丝粟一般。” 此外,“毫发丝粟”还常用于形容精细入微的艺术创作或技艺。比如,一位画家可能用极其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一幅精美的画作,让人赞叹不已,我们就可以称赞说:“这幅画作真是妙不可言,每一根线条都仿佛毫发丝粟般精致。” 总之,“毫发丝粟”这一成语虽然描绘的是极细微的事物,但它所蕴含的意义却远远超出了字面意义本身。它不仅让我们感受到汉语词汇的魅力,更启示我们在面对生活中的种种细节时,应当学会发现和欣赏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美好,因为正是这些细微之处,构成了我们丰富多彩的人生画卷。

毫发丝粟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毫发丝粟的意思解释、毫发丝粟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成语接龙(顺接)


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星霜屡移 星霜:星辰运转,一年循环一次,每年秋季降霜,因此以星霜指代年岁。表示岁月更换。
坚强不屈 屈:屈服。坚韧、刚毅,毫不屈服。
力所能及 及:达到。自己的力量能达到。
居重驭轻 指人主掌握兵权以制政权。
防患于未然 患:灾祸;未然:没有这样,指尚未形成。防止事故或祸害于尚未发生之前。
一塌糊涂 形容混乱或败坏到了不可收拾的程度。
乌合之众 合:聚合;众;许多人。比喻临时杂凑的、毫无组织纪律的一群人。
鼻青脸肿 鼻子发青,脸都肿起来,形容被打得很惨。
凤毛麟角 凤;麟:凤凰、麒麟;是传说中珍禽异兽。凤凰身上的羽毛;麒麟头上的犄角。比喻珍贵、稀少的人或事物。
言而无信 信:信用。说话不算数;没有信用。原作“言而不信”。
九霄云外 九霄:天的最高处。比喻无限高远的地方。
没里没外 里外不分,指说话做事不分场合。
止于至善 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闭关自守 守:防守。封闭关口;并加以防守;不跟外界往来。也比喻因循守旧;不接受外界事物的影响。
语不惊人 语:言语,也指文句。语句平淡,没有令人震惊的地方。
困而不学 困:困惑,不明白。困惑不明白却不肯学习。
风俗人情 指一地相沿而成的风尚、礼节、习惯等。
粗制滥造 粗:粗糙;滥:过多而不加以节制。原指产品制作粗糙;只求数量;不顾质量。现也泛指工作草率;不讲求质量。
战天斗地 战、斗:泛指斗争。形容征服和改造大自然的英雄气慨。
进谗害贤 谗:谗言,说他人的坏话;贤:贤良,指好人。说坏话,陷害好人。
兴高采烈 兴致高;精神饱满。采:精神;烈:强烈;旺盛。
各尽所能,按劳分配
定国安邦 邦:国家。治理和保卫国家,使国家安定稳固。
动魄惊心 使人神魂震惊。原指文辞优美,意境深远,使人感受极深,震动极大。后常形容使人十分惊骇紧张到极点。
面有难色 脸上露出为难的神色。
人面狗心 ①《晋书·苻朗载记》:“朗曰:‘吏部为谁,非人面而狗心,狗面而人心兄弟者乎?’王忱丑而才慧,国宝美貌而才劣于弟,故朗云然。”后因以“人面狗心”比喻容貌美好而才学低下的人。②犹言人面兽心。
空腹高心 腹内空虚而目空一切。形容并无真才实学。
迷离惝恍 形容模糊而难以分辨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