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尔忘家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尔:助词。为了国家而不顾家庭。
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贾谊传》:“则为人臣者主耳忘身,国耳忘家,公耳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唯义所在。”
例子而当时改革的人,个个似乎有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一种国尔忘家,公尔忘私的气概。(鲁迅《两地书》九)
基础信息
拼音guó ěr wàng jiā
注音ㄍㄨㄛˊ ㄦˇ ㄨㄤˋ ㄐ一ㄚ
繁体國爾忘家
正音“国”,不能读作“guǒ”。
感情国尔忘家是褒义词。
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辨形“忘”,不能写作“妄”。
近义词公而忘私、为国捐躯、慷慨就义
反义词见利忘义、损人利己、损公肥私
英语forget one's family in one's devotion to the state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国尔忘家:忠诚与奉献的精神》
成语是汉语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故事和深刻的哲理思想。在众多成语中,“国尔忘家”是一个非常引人深思的词语,它不仅是古代社会道德观念的体现,也是现代人精神追求的一种象征。
“国尔忘家”的字面意思是国家比家庭更重要,为了国家的利益可以牺牲个人的家庭利益。这实际上是对个人责任、爱国主义以及无私奉献的崇高赞颂。当我们深入剖析这个成语时,我们可以发现其中蕴含着深厚的民族情感和崇高的精神境界。
首先,我们来追溯“国尔忘家”这一成语的起源。它最早出自于《汉书·贾谊传》,原句为:“凡人之情,莫不欲安而恶危,莫不欲乐而恶苦。然而,国尔忘家者,以其所重者在国也。”这句话揭示了人们普遍的心理状态,即每个人都希望过上安稳快乐的生活,但当国家面临危机时,有志之士会毫不犹豫地放弃个人的舒适生活,甚至牺牲自己的家庭幸福,全心全意投入到国家的事业中去。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正是“国尔忘家”这一成语的核心内涵。
在历史长河中,有许多英雄人物的事迹可以诠释“国尔忘家”。例如,岳飞在抗金斗争中舍小家为大家,不仅自己忠心耿耿地为国家效力,还教育家人要以国家利益为重,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他的行为充分体现了“国尔忘家”的精神。又如,林觉民在《与妻书》中表达了他对国家大义的坚持,即使面对离别,他也毅然决然地投身于革命事业,将个人的情感置于国家命运之下。这些历史人物的壮举,无一不在向我们展示出一种超越个人利益、以国家大局为重的高尚情操。
在现代社会,“国尔忘家”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国家需要的时候,无数普通人挺身而出,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这一成语的精神内涵。无论是抗击自然灾害的救援人员,还是在抗疫一线默默付出的医护人员,他们都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国尔忘家”的理念。这些平凡而又伟大的人物,让我们看到了人性中最光辉的一面。
当然,在当今时代背景下,我们也应该辩证地看待“国尔忘家”。在追求国家利益的同时,也要关注个体的价值和尊严,确保每个人都能在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中实现自我价值。因此,我们在弘扬“国尔忘家”精神的同时,也要注重平衡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关系,让两者相辅相成,共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总而言之,“国尔忘家”不仅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值得我们传承和发扬的宝贵精神财富。它教导我们要有远大的理想抱负,勇于担当社会责任,时刻准备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它也提醒我们要珍惜个人与家庭的幸福,学会在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实现个人价值与国家发展的双赢局面。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疚心疾首(意思解释)
- 自拔来归(意思解释)
- 犬马恋主(意思解释)
- 章甫荐履(意思解释)
- 筋疲力竭(意思解释)
- 香草美人(意思解释)
- 鼻青脸肿(意思解释)
- 拉大旗作虎皮(意思解释)
- 野没遗贤(意思解释)
- 兢兢战战(意思解释)
- 取而代之(意思解释)
- 十羊九牧(意思解释)
- 隳肝沥胆(意思解释)
- 永垂不朽(意思解释)
- 室徒四壁(意思解释)
- 户告人晓(意思解释)
- 粗服乱头(意思解释)
- 断香零玉(意思解释)
- 善游者溺(意思解释)
- 共商国是(意思解释)
- 马牛其风(意思解释)
- 香火姻缘(意思解释)
- 读书种子(意思解释)
- 鲜血淋漓(意思解释)
- 绵里藏针(意思解释)
- 地丑德齐(意思解释)
- 快人快语(意思解释)
- 胆大心小(意思解释)
※ 国尔忘家的意思解释、国尔忘家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所作所为 | 指做的一切事情或全部行为。多指一些不好的行为。 |
艺高人胆大 | 技艺高超的人胆量也大。 |
患难与共 | 患难:危险艰苦的环境;与共:在一起。指在不利处境中共同承担灾难和困苦。 |
炙手可热 | 炙:烤。热得烫手。比喻气焰盛;权势大。 |
龙腾虎跃 | 腾、跃:跳起;跳跃。像龙那样飞腾;像虎那样跳跃。形容非常活跃的姿态。也作“龙跳虎跃。” |
繁文缛节 | 文;节:旧时指礼节;缛:繁重。繁琐过多的礼节、仪式。也指繁琐多余的事项或手续。 |
雄心壮志 | 伟大的理想;宏伟的志愿。 |
一场空 | 努力和希望完全落空。 |
飞檐走壁 | 旧小说中形容有武艺的人身体轻捷,能够跳上房檐,越过墙壁。 |
己溺己饥 | 亦作“己饥己溺”。语出《孟子·离娄下》:“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饥者,由己饥之也,是以如是其急也。”后因以“己溺己饥”或“己饥己溺”谓视人民的疾苦是由自己所造成,因此解除他们的痛苦是自己不可推卸的责任。 |
命与仇谋 | 仇:仇敌。命运使自己经常与仇人打交道。形容命运不好,常遇挫折。 |
难上加难 | 难:不容易。形容极端的难度。 |
绘声绘影 | 形容叙述或描写生动逼真。 |
善游者溺 | 会游泳的人,往往淹死。比喻人自以为有某种本领,因此而惹祸。 |
生公说法 | 生公:晋末高僧竺道生,世称生公。竺道生解说佛法,能使顽石点头。比喻精通者亲自来讲解,必能透彻说理而使人感化。 |
半夜三更 | 三更:旧时一夜分为五更;半夜子时为三更;即夜十一点至凌晨一点。 |
共商国是 | 国是:国事;国家的大政方针。共同商量国家的政策和方针。 |
兵微将寡 | 微、寡:少。兵少将也不多。形容力量薄弱。 |
摧身碎首 | 即粉身碎骨。 |
爱则加诸膝,恶则坠诸渊 | 加诸膝:放在膝盖上;坠诸渊:推进深渊。指不讲原则,感情用事,对别人的爱憎态度,全凭自己的好恶来决定。 |
断织劝学 | 原指东汉时乐羊子妻借切断织机上的线,来讽喻丈夫不可中途废学。后比喻劝勉学习。 |
散带衡门 | 指退官闲居或过隐居生活。 |
似是而非 | 是:对;正确;非:不对;错误。好像是对的;实际上不对。指表面上相似;实际上不一样。 |
短寿促命 | 短命早死,要命。 |
狼吞虎咽 | 像狼虎一样吞咽东西。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的样子。 |
地丑德齐 | 丑:同类。地相等,德相同。比喻彼此条件一样。 |
袅袅婷婷 | 袅袅:柔美貌;婷婷:美好貌。形容女子姿态柔美。 |
春寒料峭 | 料峭:形容初春的微寒。形容早春微带寒意;刺入肌骨。也作“料峭轻寒”、“料峭春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