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īxíngzhǐ

规行矩止



规行矩止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规、矩:圆规和角尺,引伸为准则。指严格按照规矩办事,毫不苟且。也指办事死板,不灵活。

出处晋 潘尼《释奠颂》:“二学儒官,缙绅先生之徒,垂缨佩玉,规行矩步者,皆端委而陪于堂下,以待执事之命。”

例子端居危坐,规行矩止,相与奋髯横议,役袂高谈。(宋 司马光《稷下赋》)


基础信息

拼音guī xíng jǔ zhǐ

注音ㄍㄨㄟ ㄒ一ㄥˊ ㄐㄨˇ ㄓˇ

繁体規行榘止

感情规行矩止是贬义词。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办事死板,不灵活。

近义词墨守成规、规行矩步

英语pull down one's vest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规行矩止:规矩中的自由》 在浩瀚的语言海洋中,每一个成语都是一颗璀璨的明珠,闪烁着古人的智慧与哲思。今天,我们要探讨的便是这样一颗明珠——“规行矩止”。它不仅是一个生动形象的成语,更是古人对于行为准则、道德规范的一种精炼表达。 “规行矩止”出自于《后汉书·章帝纪》:“每于讲论,常引经义,以为规行矩止,必当由之。”其中,“规”和“矩”是古代木工工具,分别用于画圆和画方。将两者结合,便意味着遵循一定的规则和标准。因此,“规行矩止”字面意思是指按照规矩行事,不越雷池一步。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规行矩止”仅仅局限于一种刻板的行为模式。相反,它更强调了人们应当遵守社会公德、法律制度以及道德规范的重要性。在现代社会中,我们每个人都是社会大棋盘上的一枚棋子,而这些规则就像是棋盘上的格子,它们规定了我们的行动范围,也保障了我们行动的安全性和合理性。当我们遵循这些规则时,就像一个熟练的工匠使用规和矩一样,可以创造出美丽而有序的作品。 但“规行矩止”并非一成不变,它还蕴含着一种动态平衡之美。正如一位优秀的匠人,在熟练掌握规矩之后,能够游刃有余地创作出符合规矩而又独具匠心的艺术品。同样地,在遵循基本规则的前提下,我们也可以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贡献的最大化。这种在规矩之中寻求自由的精神,正是“规行矩止”的精髓所在。 总而言之,“规行矩止”不仅仅是一种行为准则,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它教会我们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如何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并在遵守规则的同时,不断探索和创新,最终达到自我实现的目标。

规行矩止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规行矩止的意思解释、规行矩止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不屑一顾 不屑:认为不值得;不愿意做或不愿意接受;一顾:看一下。不值得一看。指对某些事物或人看不起。
囊萤映雪 原是车胤用口袋装萤火虫来照书本,孙康利用雪的反光勤奋苦学的故事。后形容刻苦攻读。
章甫荐履 冠被垫在鞋子下。比喻上下颠倒。
严阵以待 严:严肃整齐;严阵:整齐严正的阵势。摆好阵势等待着。指做好充分战斗准备;等着敌人。
门当户对 门、户:代指整个家庭的社会地位、经济状况和家庭成员的文化程度等;当:相称;对:合适;对等。旧指男女双方家族的社会政治地位和经济状况不相上下;适宜通婚结亲。现泛指人与人的身份相等;物与物的对称适合等。
风流才子 风度潇洒,才学出众的人。
志在千里 形容志向远大。
鸿鹄将至 鸿鹄:天鹅。指学习不专心。现表示将有所得。
兵无常势 兵:战争;常:常规、不变;势:形势。指用兵作战没有一成不变的方式。指根据敌情采取灵活对策。
喜新厌旧 厌:厌恶。喜欢新的;厌弃旧的。多指用情不专一。
一文不名 一文钱都没有(名:占有)。形容非常贫困。
不得而知 得:能够。无从知道。
危急关头 不可预见的紧急关头或困境,要求立即采取行动以避免造成灾难。
雨散风流 比喻离散。
度己失期 估计己经误了期限。
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 比喻礼物虽然微薄,却情谊深重。
款学寡闻 形容学问浅、见识少。
不置可否 置:搁;放;可:行;否:不行。不说对;也不说不对。指不明确表态。也作“不加可否。”
雷霆万钧 雷霆:暴雷;霹雳;钧:古代的重量单位;一钧合15公斤。形容威力极大;不可阻挡。
共为唇齿 比喻互相辅助。
珠还合浦 合浦:汉代郡名,在今广西合浦县东北。比喻东西失而复得或人去而复回。
立地书橱 比喻人读书多,学识文博。
似是而非 是:对;正确;非:不对;错误。好像是对的;实际上不对。指表面上相似;实际上不一样。
牵肠挂肚 牵扯感情的事情在心头缠绕。形容非常挂念;不放心。
子继父业 儿子继承父亲的事业。
爱毛反裘 古时穿皮毛衣服,毛的一面向外。比喻不重视根本,轻重倒置。
密锣紧鼓 锣声紧,鼓点密。戏曲开台前的一阵节奏急促的锣鼓。比喻为配合某人的上台或某事的推行而制造的气氛、声势。
心小志大 办事小心,抱负远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