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āfēndǐngzhì

瓜分鼎峙



瓜分鼎峙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比喻国土分裂,群雄对立。

出处《新唐书 李轨传》:“隋亡,英雄焱起,号帝王者瓜分鼎峙。”

例子自有唐失御,天步方艰,六纪于兹。瓜分鼎峙,自为声教,各擅蒸黎,交结四夷,凭陵上国。《新五代史 南唐世家 李昪》


基础信息

拼音guā fēn dǐng zhì

注音ㄍㄨㄚ ㄈㄣ ㄉ一ㄥˇ ㄓˋ

感情瓜分鼎峙是贬义词。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局势等。

近义词四分五裂

反义词天下一统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瓜分鼎峙:一场历史与文化的盛宴》 在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中,成语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语言的宝库之中。每一个成语背后都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故事。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个充满历史感和画面感的成语——“瓜分鼎峙”。 “瓜分鼎峙”这个成语出自《左传·宣公十五年》,原文是:“宋人伐杞,取其东鄙。君子曰:‘善哉!宋公之为也。’曰:‘瓜时而往,及瓜而代。’”这段话描述的是春秋时期宋国攻打杞国的情景,以及当时人们对于这种行为的看法。其中,“瓜时而往,及瓜而代”一句,用瓜的成熟期比喻守城的时间,意指守城的人应该按时替换,如同瓜熟时摘下,待新瓜成熟再行替换。后来,这一典故被引申为“瓜分鼎峙”,用来形容诸侯国之间相互争夺领土、权力,形成各自为政的局面。 从字面意义上理解,“瓜分”指的是像切瓜一样分割土地;“鼎峙”则意味着像三足鼎立那样对立。整个成语形象地描绘了战国时代群雄割据、互相牵制的政治格局。在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诸侯纷争、战乱频仍的时代,各国为了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不断进行战争和外交活动。这一时期不仅孕育出了许多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还催生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成语,如“围魏救赵”、“退避三舍”等,这些成语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真实情况,也成为后世研究历史的重要资料。 成语“瓜分鼎峙”不仅仅是对古代历史的一种描述,它更是一种文化现象的体现。它提醒我们,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如何处理好各种关系,保持平衡,避免冲突,是每个国家和民族都需要思考的问题。同时,这个成语也让我们看到了古人对于权力斗争的深刻洞察力,以及他们通过生动的语言表达这种洞察的方式。 总之,“瓜分鼎峙”这一成语,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寓意,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观察历史、反思现实的窗口。它不仅仅是一个历史名词,更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值得我们深入挖掘和品味。

瓜分鼎峙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瓜分鼎峙的意思解释、瓜分鼎峙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成语接龙(顺接)


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鬼哭神嚎 号:哭。形容大声哭叫,声音凄厉。
所作所为 指做的一切事情或全部行为。多指一些不好的行为。
如履薄冰 好像踩着薄薄的冰。比喻在危险的境地而提心吊胆。
荒淫无耻 荒淫:贪酒好色。生活糜烂;不知羞耻。
杀鸡取卵 杀了鸡取出鸡蛋。比喻贪图眼前的一点好处;而损害长远的利益。
花拳绣腿 比喻只做些表面上好看实际上并无用处的工作。
万马奔腾 像无数匹马奔跑跳跃。形容群众性的活动声势浩大或场面热烈。奔腾:跳跃着奔跑。
困而不学 困:困惑,不明白。困惑不明白却不肯学习。
离弦走板 比喻言行偏离公认的准则。
救经引足 经:自缢,上吊;引:拉;救上吊的人却去拉他的脚。比喻做的事与愿望相违背。
昂藏七尺 指轩昂伟岸的男子汉。
气象万千 气象:景象;万千:泛指极多。形容景象或事物壮丽而多变化。
春冰虎尾 踩着老虎尾巴,走在春天将解冻的冰上。比喻处境非常危险。
水中捞月 到水中去捞月亮。比喻去做根本做不到的事;只能白费力气。
抱恨黄泉 黄泉:人死埋葬的地下,指阴间。心怀遗憾离开人世,死有遗恨。
胡子拉碴 形容满脸胡子零乱不齐的样子。
事与愿违 事实与愿望相反。指原来打算做的事没能做到。
安闲自得 自得:自己感到舒适。安静清闲,感到非常舒适。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徒:空;羡:羡慕。坐着看那些钓鱼的人,空自有羡慕鱼儿的心情。指空想旁观不如实干。
闲情逸趣 同“闲情逸致”。
叫苦连天 一声接一声地诉苦。
千家万户 众多人家。
双柑斗酒 比喻春天游玩胜景。
引领翘首 引领:伸长脖子;翘首:抬头。伸长脖子,抬着头。非常盼望的样子。
飞蛾扑火 蛾:像蝴蝶似的昆虫。飞蛾扑到火上。比喻自寻死路;自取灭亡。
天作之合 上天做主成全的男女结合。形容婚姻美满称心。也可用来指自然形成的聚合或天然的搭配的亲密关系。
满面春风 春风:春天温暖的风。本指春风拂面;温暖宜人。现指心情喜悦;满脸笑容。也用以形容和蔼热情的面容。
欧风美雨 比喻来自欧美的思想文化等方面的侵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