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意扬扬的成语故事

拼音dé yì yáng yáng
基本解释形容非常得意的样子。
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管晏列传》:“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得意扬扬的典故
春秋时期,齐国三朝相国晏婴身居高位,但行事沉稳,十分谦恭,而他的车夫却认为自己能替相国驾车十分得意扬扬。车夫的妻子见了就告诫车夫,应该向晏婴学习,车夫从此变得很谦逊起来,晏婴认为他知错必改表现很好。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得意扬扬)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分道扬镳 | 北齐 魏收《魏书 拓跋志传》:“洛阳我之丰沛,自应分路扬镳。自今以后,可分路而行。” |
任人唯亲 | 毛泽东《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过去张国焘的干部政策与此相反,实行‘任人唯亲’,拉拢私党,组织小派别。” |
趁火打劫 | 清 颐瑣《黄绣球》第三回:“这一天见来的很是不少,黄通理更代为踌躇,怕的是越来越多,容不下去,而且难免有趁火打劫,顺手牵羊的事。” |
自我批评 | 邓小平《在北方局党校整风动员会上的讲话》:“我们不但要有自我批评的精神,还要有批评的精神。” |
死要面子 | 张洁《沉重的翅膀》:“你知道爸爸死要面子,绝不会把这些事往外讲。” |
一指蔽目,不见泰山 | 谢觉哉《关于独立思考》:“至于全体的事,不管好处多大,总是‘一指蔽目,不见泰山’。” |
雪兆丰年 |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三回:“古人云:‘雪兆丰年’。” |
宁为鸡口,毋为牛后 | 章炳麟《社会通诠商兑》:“宁为鸡口,毋为牛后,与使他人啖我而饱也,宁自啖而不足。” |
学而时习之 | 《论语·学而》:“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
故步不离 | 清·张履祥《与陈乾初书》:“学者凡事执一时之偶见,信一己之偏私,沾沾自得,吝不肯舍者,率因无所进步,是以故步不离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