觳觫伏罪的成语故事

拼音hú sù fú zuì
基本解释觳觫:恐惧得发抖的样子。指惶恐认罪。
出处战国·邹·孟轲《孟子·梁惠王上》:“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
暂未找到成语觳觫伏罪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觳觫伏罪)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枉尺直寻 | 先秦 孟轲《孟子 滕文公下》:“枉尺而直寻,宜若可为也。”朱熹集注:“枉,屈也;直,伸也。八尺为寻,所屈者小,所伸者大也。” |
强中自有强中手 | 元·无名氏《隋何赚风魔蒯彻》第三折:“你个萧何休夸蒯彻舌,这的是强中自有强中手。” |
乘风破浪 | 《宋书 宗悫传》:“悫少时,炳问其志。悫答曰:‘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
章甫荐履 | 《文选 贾谊<吊屈原文>》:“章甫荐履,渐不可久兮。” |
反唇相稽 | 汉 贾谊《治安策》:“妇姑不相说(悦),则反唇而相稽。” |
走马观花 | 唐 孟郊《登科后》诗:“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
柳暗花明又一村 | 宋 陆游《游山西村》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
学而时习之 | 《论语·学而》:“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
源源不断 | 《孟子 万章上》:“欲常常而见之,故源源而来。” |
喔咿儒睨 | 战国 楚 屈原《卜居》:“栗斯,喔咿儒睨以事妇人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