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饩退敌的成语故事


牛饩退敌

拼音niú xì tuì dí

基本解释饩:活的牲口。用牛羊击退敌军。

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张衡传》:“弦高以牛饩退敌,墨翟以萦带全城。”


牛饩退敌的典故

春秋时期,秦国人杞子在郑国掌握了都城北门的钥匙,派人要秦穆公攻打郑国。秦穆公不听蹇叔的劝告,派大将孟明视等率军出征。郑国商人弦高发现秦军动向,假装送牛羊迎接秦军,背后通风报信,秦军只好退走。晋国乘机出兵打败秦军。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牛饩退敌)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芒刺在背 东汉 班固《汉书 霍光传》:“宣帝始立,谒见高庙,大将军光从骖乘,上内严惮之,若有芒刺在背。”
后继有人 艾芜《鞍钢呵,我回来了》:“这是后继有人,令人喜悦不止。”
见多识广 明 冯梦龙《古今小说 蒋兴哥重会珍珠衫》:“还是大家宝眷,见多识广,比男子汉眼力,到胜十倍。”
河鱼腹疾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宣公十二年》:“河鱼腹疾,奈何?”
宁为鸡口,不为牛后 《战国策·韩策一》:“臣闻鄙语曰:‘宁为鸡口,无为牛后。’今大王西面交臂而臣事秦,何以异于牛后乎?”
志在千里 三国魏·曹操《步出夏门行·神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坏法乱纪 西汉 戴圣《礼记 礼运》:“故天子适诸侯,必舍其祖庙,而不以礼籍入,是谓天子坏法乱纪。”
流离转徙 清 戴名世《周烈妇传》:“与其妇翁皆贱业,两人流离转徙者久之。”
一文不名 西汉 司马迁《史记 佞幸列传》:“竟不得名一钱,寄死人家。”
算尽锱铢 清·昭梿《啸亭杂录·吴利府》:“尝牟利于主算者,主算者算尽锱铢,其父犹以为未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