钩爪锯牙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指鸟兽尖曲、锋利的爪、牙。比喻人的凶恶残暴。也比喻武装军队。
出处西汉 刘安《淮南子 本经训》:“凤皇不下,句爪、居牙、戴角、出距之兽于是鸷矣。”
例子鲁迅《坟·文化偏至论》:“以所拾尘芥,罗列人前,谓钩爪锯牙,为国家首事,又引文明之语,用以自文。”
基础信息
拼音gōu zhǎo jù yá
注音ㄍㄡ ㄓㄠˇ ㄐㄨˋ 一ㄚˊ
繁体鈎爪鋸牙
感情钩爪锯牙是中性词。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比喻人的凶恶残暴。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钩爪锯牙:解读古代生物的象征》
在中华文化的漫长历史中,成语是汉语语言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邃的历史背景。其中,“钩爪锯牙”这一成语便是一个生动的例子,它不仅描绘了某种动物的形象特征,更隐含了特定的文化寓意。
“钩爪锯牙”出自于《庄子·养生主》:“今夫大木,为杗,为桷,为欂栌,为梁,为楹,为桷,为榱,为棁,其状似钩爪锯牙。”这句话描述的是木材的形状,它们像动物的爪子和牙齿一样弯曲锋利。然而,在后来的语言演变中,“钩爪锯牙”逐渐被引申为形容那些凶猛、残忍或具有攻击性的生物形象。
“钩爪锯牙”中的“钩爪”指的是像钩子一样的爪子,通常用来形容鸟类,尤其是猛禽类如鹰、雕等。这些猛禽拥有锐利的爪子,能够轻易地抓住猎物;而“锯牙”则形容牙齿锋利如锯齿,多用于形容一些凶猛的食肉动物,如虎、狼等。这两种形象特征结合在一起,就构成了一个既强大又危险的形象。
在文学作品中,“钩爪锯牙”常被用来比喻那些具有强烈攻击性或侵略性的人物。例如,在古文中,作者有时会用“钩爪锯牙”来描绘某些凶狠狡猾的人物,以此来表达对他们行为的批判。而在现代语境下,我们也可以将“钩爪锯牙”理解为形容某人做事果断坚决,有魄力,但也可能带有一些负面含义,暗示这种行为方式过于激烈,可能会带来不必要的伤害或冲突。
总的来说,“钩爪锯牙”这一成语虽然源自对自然界中生物形态的描述,但通过其隐喻性的使用,它成为了中华文化中表达复杂情感与观点的重要工具之一。无论是作为正面还是负面形象的象征,“钩爪锯牙”都提醒我们在面对挑战时既要保持勇气和决心,也要谨慎行事,避免无谓的争斗。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开门见山(意思解释)
- 亭亭玉立(意思解释)
- 辙鲋之急(意思解释)
- 严阵以待(意思解释)
- 自我批评(意思解释)
- 杀手锏(意思解释)
- 秋水伊人(意思解释)
- 志满意得(意思解释)
- 牛口之下(意思解释)
- 野没遗贤(意思解释)
- 因噎废食(意思解释)
- 归十归一(意思解释)
- 安步当车(意思解释)
- 冠绝一时(意思解释)
- 藏形匿影(意思解释)
- 吃不了兜着走(意思解释)
- 尘外孤标(意思解释)
- 十恶不赦(意思解释)
- 有血有肉(意思解释)
- 融会贯通(意思解释)
- 茕茕孑立(意思解释)
- 众建贤才(意思解释)
- 结缨伏剑(意思解释)
- 心烦意乱(意思解释)
- 将功折罪(意思解释)
- 踵武前贤(意思解释)
- 从天而降(意思解释)
- 苦口婆心(意思解释)
※ 钩爪锯牙的意思解释、钩爪锯牙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老奸巨猾 | 老:很;极;奸:奸诈;巨:大;极;猾:狡猾。形容阅历深而手段极其奸诈狡猾的人。 |
如履薄冰 | 好像踩着薄薄的冰。比喻在危险的境地而提心吊胆。 |
疙里疙瘩 | 文字不通畅,物体不平滑很粗糙。 |
举善荐贤 | 贤:胡才能,有道德的。保举推荐品德好、有才能的人。 |
惊心动魄 | 原指作品文辞优美;使人感受极深;震动极大。后形容令人震惊、感动、紧张之极。 |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 比喻平凡的人哪里知道英雄人物的志向。 |
庖丁解牛 | 庖丁:厨师。厨师解割了全牛。比喻掌握了解事物客观规律的人;技术纯熟神妙;做事得心应手。 |
百无一是 | 是:对的;正确的。一点正确的地方也没有。 |
室徒四壁 | 犹言室内空无一物。喻贫穷。 |
黑不溜秋 | 形容黑得很难看。 |
粗制滥造 | 粗:粗糙;滥:过多而不加以节制。原指产品制作粗糙;只求数量;不顾质量。现也泛指工作草率;不讲求质量。 |
孝子贤孙 | 孝敬父母的有德行的子孙。泛指有孝行的子孙。 |
款学寡闻 | 形容学问浅、见识少。 |
春光明媚 | 明媚:鲜艳可爱;形容春天的景物十分美好。 |
迭床架屋 | 床上搁床,屋上架屋。比喻重复、累赘。 |
心服口服 | 心里和嘴上都信服。形容真心服气或认输。 |
战不旋踵 | 旋:转。踵:脚后跟。打仗时不向后转。形容勇猛向前。 |
别有用心 | 用心:存心;打算。心中另有打算。现多指心里打着坏主意。 |
诸如此类 | 许多像这种类型的。指与上述同类的。诸:一些;许多;如:像。 |
华不再扬 | 已开过的花,在一年里不会再开。比喻时间过去了不再回来。 |
忘乎所以 | 形容由于激动而忘了应有的态度;作出不适宜的举动。乎:古汉语虚词;无词汇意义;所以:指原来应有的态度或行为。 |
聪明伶俐 | 伶俐:灵活。形容小孩子头脑灵活;记忆力和理解力强。 |
饿殍满道 | 殍:饿死的人。满路都是因饥饿而死的人的尸体。形容饥荒灾祸严重,人民大量死于饥寒的惨状。 |
扯旗放炮 | 比喻公开张扬。 |
一目十行 | 看书时同时可以看十行。形容看书非常快。 |
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 鲍鱼:咸鱼;肆:店铺。如同进入咸鱼店,时间一长就闻不到它的腥臭味。比喻环境对人的熏染和影响。 |
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 | 旧时认为有知识的人即使待在家里,也能知道外面发生的事情。 |
过五关斩六将 | 比喻克服重重困难。这是《三国演义》中描写关羽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