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ǒuqiěyīnxún

苟且因循



苟且因循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苟且:只图目前,得过且过;因循:拖沓,疲沓。沿袭旧的,敷衍应付,得过且过,不求进取。

出处宋·王安石《让仁宗皇帝言事书》:“臣愿陛下鉴汉、唐、五代之所以乱亡,惩晋武苟且因循之祸,明诏大臣,思所以陶成天下之才。”

例子郭沫若《羽书集·把精神武装起来》:“更加以清朝三百年的无理的统制,养成了一种苟且因循的习惯,毫无积极进取的精神。”


基础信息

拼音gǒu qiě yīn xún

注音ㄍㄡˇ ㄑ一ㄝˇ 一ㄣ ㄒㄨㄣˊ

感情苟且因循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指不会变通。

近义词因循苟且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苟且因循”这个成语源自中国古代的文化语境,用以形容那些在生活或工作中采取敷衍了事、得过且过的态度,缺乏进取心和创新精神。这一成语的字面意思可以拆解为两个部分:“苟且”意指草率行事,不认真对待;“因循”则意味着遵循旧有的习惯或方式,缺乏变化和改进。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思想强调积极进取、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而“苟且因循”的态度显然是与这种积极向上的精神背道而驰的。古人认为,人应当有远大的志向,追求卓越,不断学习新知,勇于面对挑战,而不是满足于现状,得过且过。因此,“苟且因循”常被用来批评那些安于现状、不愿改变的人,提醒人们要有进取心,不断努力向前。 在现代汉语中,“苟且因循”仍然保留着其批判性的含义,常用于描述那些在工作或生活中表现出懒散、不负责任态度的行为。例如,在一个项目管理的场景中,如果团队成员对任务敷衍了事,只求完成而不求完美,就可以说他们“苟且因循”。这样的态度不仅影响个人的发展,也会阻碍整个组织的进步。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苟且因循”通常被视为一种负面的态度,但在某些特定情境下,它也可能具有一定的正面意义。比如,在一些需要保持传统或稳定性的工作环境中,适度的“因循”可以帮助维持秩序和规范。但即便如此,也需要在“因循”与创新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既尊重传统,也不忽视进步的需求。 总的来说,“苟且因循”是一个提醒我们保持积极态度、不断进取的重要成语。它教导我们在面对生活和工作中的各种挑战时,不应满足于表面的和平与稳定,而是应该勇于探索,敢于创新,追求更高的目标。通过这样的自我要求,我们才能不断地成长和发展,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苟且因循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苟且因循的意思解释、苟且因循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妖不胜德 比喻邪不压正。
因材施教 因:根据;材:资质;施:施加;进行;教:教育。根据学习的人的不同志趣、资质来进行不同的教育。
合浦珠还 合浦:汉代郡名,在今广西合浦县东北。比喻东西失而复得或人去而复回。
强中自有强中手 比喻技艺无止境,不能自满自大。同“强中更有强中手”。
畏缩不前 畏惧退缩,不敢前进。
莫衷一是 莫:不;还是;衷:折衷;断定;是:对。指不知哪个正确。形容各种意见都有。得不出一致的看法。
力小任重 能力小,负担重。犹言力不胜任。
门当户对 门、户:代指整个家庭的社会地位、经济状况和家庭成员的文化程度等;当:相称;对:合适;对等。旧指男女双方家族的社会政治地位和经济状况不相上下;适宜通婚结亲。现泛指人与人的身份相等;物与物的对称适合等。
裾马襟牛 像马牛穿上人的衣服。比喻没有头脑和无知。亦作“襟裾马牛”。
形神不全 形:形体;神:精神。形象和精神不能保全。泛指精神形象不完美。
算无遗策 算:计划;遗策:失算。形容策划精密准确,从来没有失算。
千锤打锣,一锤定音 比喻在众说纷纭的情况下发表决定性的意见。
玩世不恭 旧指因对现实不满而采取的一种不严肃不认真的生活态度。玩世:用消极、游戏的态度对待生活;不恭:不严肃。
擦肩而过 擦:挨。挨着肩而溜走。指没有抓住机会。
止于至善 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闭关自守 守:防守。封闭关口;并加以防守;不跟外界往来。也比喻因循守旧;不接受外界事物的影响。
倒冠落佩 冠:帽子;佩:佩玉。这里指官服。脱下帽子,摘去佩玉。形容辞官还乡。
过而能改 有了错误就能改正。
进道若退 谓前进之道反若后退。
惊鸿艳影 惊鸿:轻捷飞起的鸿雁。形容女子轻盈艳丽的身影。多就远望而言。
折臂三公 晋代的羊枯,曾坠马折断手臂,官至三公。指贵官堕马。
永垂不朽 朽:磨灭。指光辉的事迹或伟大的精神永远流传下去;永远不会磨灭。”
罄竹难书 罄:尽;竹:指可供制成竹简的竹子;书:写。用尽竹子也难以写完。后形容罪行多得写不完。多形容罪恶累累。
刀耕火种 指把草木烧成灰当作肥料;就地挖坑播下种子。指原始的农业耕作技术。也作“火耨刀耕”。
款学寡闻 形容学问浅、见识少。
死对头 指难以和解的仇敌。
龙争虎斗 龙与虎之间的争斗。形容斗争或竞赛十分激烈紧张。
扭直作曲 比喻是非颠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