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òngtánguān

贡禹弹冠



贡禹弹冠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比喻乐意辅佐志向相同的人。

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王吉传》:“吉与贡禹为友,世称‘王阳在位,贡公弹冠’。言其取舍同也。”

例子人之相知,贵相知心。王阳在位,贡禹弹冠。清黄宗羲《与陈介眉庶常书》


基础信息

拼音gòng yǔ tán guān

注音ㄍㄨㄥˋ ㄩˇ ㄊㄢˊ ㄍㄨㄢ

繁体貢禹彈冠

感情贡禹弹冠是中性词。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志趣相投。

近义词弹冠相庆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贡禹弹冠:一种高尚的道德选择》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长河中,有许多流传至今的成语,它们不仅富有深意,而且常常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故事。其中,“贡禹弹冠”这个成语,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讲述了一个关于忠诚与气节的故事,而这个故事背后所传递的精神价值,至今仍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借鉴。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个成语的来源。贡禹是西汉时期的一位官员,他以清廉公正著称。然而,在一次政治斗争中,他因直言进谏而被贬职。面对这样的困境,他并没有选择沉默或妥协,而是毅然决然地选择了离开官场。据说,当他得知自己将被罢免时,他脱下帽子放在一旁,表示自己不愿再为官,这就是“贡禹弹冠”的由来。 从字面上理解,“贡禹弹冠”意味着放弃某种身份或地位。但在更深层次上,这个成语体现了一种高尚的道德选择。在面对不公或者违背良心的事情时,保持自己的原则和立场,即使这意味着需要放弃一些东西,也是一种勇敢和智慧的表现。这种精神,在现代社会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无论是职场竞争还是社会生活中,我们都可能遇到需要做出艰难决定的情况。此时,如果能够坚守自己的信念,并且勇于承担后果,那么这种行为本身就是一种值得尊敬的品格。 此外,“贡禹弹冠”还启示我们,在追求个人理想的过程中,不应盲目追求名利地位,而应该更加注重内心的满足与成长。当外界环境不再适合我们实现自我价值时,适时地调整方向,寻找新的机会,也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总之,“贡禹弹冠”这一成语不仅仅是一个历史典故,更是对我们现代人的一种精神指引。它提醒我们在面临挑战和诱惑时,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意志,勇于做出对自己负责的选择。通过传承和发扬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精髓,我们才能更好地塑造自己的人格魅力,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格健全者。

贡禹弹冠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贡禹弹冠的意思解释、贡禹弹冠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成语接龙(顺接)


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不屑一顾 不屑:认为不值得;不愿意做或不愿意接受;一顾:看一下。不值得一看。指对某些事物或人看不起。
筋疲力竭 筋:筋骨;疲:疲劳。形容非常疲乏。
凿壁借光 凿:挖。在墙上凿一小孔,借邻居的灯光读书。形容家贫刻苦读书。
草菅人命 菅:一种多年生的茅草;泛指野草、杂草。把人的性命看得像野草一样轻贱;随意加以摧残。指反动统治者滥施淫威;任意残害人命。也作“草菅民命。”
损人不利己 损害别人对自己也没有好处。
费尽心机 心机:心思;计谋。指用尽了心思。形容千方百计地谋算。
空费词说 说的话别人不听,等于白说。
孜孜以求 不知疲倦地探求(孜孜:勤勉的样子)。
头面人物 指在社会上有较大名声或势力的人(多含贬义)。
一文不名 一文钱都没有(名:占有)。形容非常贫困。
抛砖引玉 抛出砖头;引来白玉。比喻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或文章;引出别人高明的、或熟的意见或作品。常用作谦词。
铁面无私 形容公正严明;不讲情面。铁面:比喻刚直无私。
毁于一旦 一旦:一天。指得来不易的东西;一下子就毁掉了。多指长期劳动的成果或来之不易的东西一下子被毁灭掉。
没里没外 里外不分,指说话做事不分场合。
十全大补 药名。含有十种名贵的滋补药物。比喻某项方案或方法对事情有巨大补益。
知其不可而为之 明知做不到却偏要去做。表示意志坚决。有时也表示倔强固执。
沤沫槿艳 沤:水泡;槿:木槿。晶莹的水泡,艳丽的槿花。比喻短暂的幻象或易消失的事物。
以弱制强 以:用,靠。弱:弱小。制:制服。靠着弱小的力量去制服强大的力量。亦作“以弱毙强”。
路无拾遗 见“路不拾遗”。
语短情长 语言简短,情意深长。
酒能乱性 喝多酒能够使人不能自控,就会淫乱。
婆婆妈妈 形容人动作琐细,言语罗唆。也形容人感情脆弱。
吉光片羽 片羽:一片羽毛;指吉光身上的一小块毛皮;吉光:古代传说中的神兽;毛皮为裘;入水数日不沉;入火不焦。比喻残存的极其珍贵的文物。
半夜三更 三更:旧时一夜分为五更;半夜子时为三更;即夜十一点至凌晨一点。
共商国是 国是:国事;国家的大政方针。共同商量国家的政策和方针。
道山学海 道、学:学问。学识比天高比海深。形容学识渊博。
春光明媚 明媚:鲜艳可爱;形容春天的景物十分美好。
举直错枉 举:选拔。直:正直,指正直之人。错:通“措”,废弃,放弃。枉:弯曲,比喻邪恶之人。起用正直贤良,罢黜奸邪佞人。亦作“举直厝枉”、“举直措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