躬擐甲胄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谓亲自穿上铠甲和头盔。言长官坐镇军中亲自指挥。
出处《左传·成公十三年》:“文公(晋文公)躬擐甲胄,跋履山川,逾越险阻,征东之诸侯。”
例子既而王躬擐甲胄,吐诚师旅,誓在尽尽敌,以报前雠。唐·张说《论神兵军大总管功状》
基础信息
拼音gōng huàn jiǎ zhòu
注音ㄍㄨㄥ ㄏㄨㄢˋ ㄐ一ㄚˇ ㄓㄡˋ
繁体躳擐甲胄
感情躬擐甲胄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用于战争等。
英语put on armour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躬擐甲胄:穿越历史的铿锵誓言**
在汉语成语的宝库中,“躬擐甲胄”这个短语或许并不如“一箭双雕”或“破釜沉舟”那样广为人知,但它却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和强烈的情感张力。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走进这个成语,感受它背后的重量与意义。
### 一、字面解读:从文字到画面
首先,我们来看这个成语的构成。“躬”,意为亲自;“擐”,音同“换”,意思是穿上或披挂;“甲胄”,则是古代战士作战时穿戴的铠甲和头盔。合起来,“躬擐甲胄”的意思就是亲自披上战甲,准备出征。短短四个字,勾勒出一幅生动的画面:一位将领或士兵,亲手整理好自己的装备,毅然决然地迈向战场。这一瞬间,充满了庄重、坚定和无畏的精神。
### 二、语境探源:历史中的英雄气概
要理解“躬擐甲胄”的深层含义,我们需要回到它的出处——《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原文提到:“郑伯素服而自责曰:‘孤不德,不能事大国,以至于此。敢烦执事,躬擐甲胄,以待命于东门之外。’”这段话描述的是春秋时期的一场外交危机,郑国国君面对强敌压境,为了表示诚意,他脱下华服,换上战甲,亲临前线迎接敌军。这种行为不仅展现了他对国家命运的担当,更体现了他作为领袖的责任感和勇气。
由此可见,“躬擐甲胄”不仅仅是一个动作描写,更是一种精神象征。它传递了一种舍己为国、勇于承担的态度,以及面对困难时不退缩、不逃避的决心。
### 三、现代启示:平凡生活中的“披甲”时刻
虽然现代社会已经远离了冷兵器时代的战争场景,但“躬擐甲胄”所代表的精神依然具有现实意义。试想,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否也有需要“披甲”的时刻?
比如,当医生穿上白大褂奔赴手术室,他们是在用自己的专业技能拯救生命;当消防员套上厚重的防护服冲向火海,他们是在用血肉之躯守护人民安全;甚至当我们普通人面临工作压力、家庭责任或人生挑战时,那种咬紧牙关、迎难而上的姿态,又何尝不是一种“躬擐甲胄”?
因此,这句成语提醒我们,无论身处何种环境,都应具备直面困难的勇气和承担责任的觉悟。每一次选择坚持,每一次选择行动,都是对“躬擐甲胄”精神的传承。
### 四、语言之美:简洁中的力量
最后,让我们再品味一下“躬擐甲胄”这个词组的语言魅力。它只有四个字,却浓缩了丰富的信息量和情感表达。古人讲究言简意赅,而这正是汉语的一大特色。通过精准的词汇组合,“躬擐甲胄”将一个宏大的主题凝练成一句掷地有声的话语,令人读来肃然起敬。
同时,这个成语还带有一种仪式感。想象一下,当一个人郑重其事地穿上甲胄时,那不仅是身体上的武装,更是心理上的动员。这是一种自我激励,也是一种对使命的承诺。这样的语言,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越时空的力量。
### 五、结语:铭记初心,勇敢前行
“躬擐甲胄”教会我们的,不只是如何面对战争,更是如何面对人生的各种考验。它告诉我们,真正的强者并非没有恐惧,而是能够克服恐惧;真正的英雄并非天生英勇,而是愿意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
愿我们每个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甲胄”,在生活的战场上披荆斩棘,书写属于自己的壮丽篇章!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女娲补天(意思解释)
- 缝衣浅带(意思解释)
- 物阜民安(意思解释)
- 帮倒忙(意思解释)
- 穷途潦倒(意思解释)
- 歇斯底里(意思解释)
- 香草美人(意思解释)
- 活蹦乱跳(意思解释)
- 人心归向(意思解释)
- 快心满志(意思解释)
- 主明臣直(意思解释)
- 敷衍了事(意思解释)
- 令人满意(意思解释)
- 恶醉强酒(意思解释)
- 家无儋石(意思解释)
- 满园春色(意思解释)
- 春去冬来(意思解释)
- 香火姻缘(意思解释)
- 学而优则仕(意思解释)
- 湖光山色(意思解释)
- 会少离多(意思解释)
- 踵武前贤(意思解释)
- 充耳不闻(意思解释)
- 一尺水翻腾做百丈波(意思解释)
- 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意思解释)
- 义不容辞(意思解释)
- 寥寥无几(意思解释)
- 脱口而出(意思解释)
※ 躬擐甲胄的意思解释、躬擐甲胄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成语接龙(顺接)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夸大其词 | 词:言论。语言夸张;超过事实。 |
生龙活虎 | 比喻像很有生气的蛟龙和富有活力的猛虎。形容活泼矫健;富有生气。 |
来踪去迹 | 踪、迹:脚印。来去的踪迹;指人、物的来历或事物的前因后果。 |
春山如笑 | 形容春天的山色明媚。 |
惹事生非 | 招惹是非,引起争端。 |
前脚后脚 | 比喻紧跟着。 |
发号施令 | 发、施:发布;下达;号:号令、命令。发布命令;下达指示;进行指挥。 |
囚首垢面 | 象监狱里的犯人,好久没有理发和洗脸。形容不注意清洁、修饰。 |
生拉硬扯 | 形容说话或写文章牵强附会。也形容用力拉扯,勉强别人听从自己。 |
扪心自问 | 扪:按;摸;心:胸口。摸着胸口;自己问自己。指自我反思;醒悟。 |
学而优则仕 | 优:有余力,学习了还有余力,就去做官。后指学习成绩优秀然后提拔当官。 |
呼风唤雨 | 原指神仙道士的神通广大;可以呼唤风雨。现多比喻人民群众具有改造、支配自然的力量。有时也用以形容坏人的煽动。 |
别有用心 | 用心:存心;打算。心中另有打算。现多指心里打着坏主意。 |
过甚其词 | 话说得太过分;与实际不相符。 |
悲不自胜 | 胜:经受得住。悲伤得使自己经受不住了。形容伤感至极;情难自禁。 |
改恶向善 | 指不再做恶,重新做好人。 |
天相吉人 | 相:保佑,帮助;吉人:善人。好人会得到天的帮助。 |
慢条斯理 | 形容说话做事动作缓慢;不慌不忙。 |
牛衣对泣 | 睡在牛衣里,相对哭泣。形容夫妻共同过着穷困的生活。 |
勿谓言之不预 | 不要说事先没有说过,表示事前已讲明白。 |
有风有化 | 谓有教育意义。 |
举措不当 | 举措:举动,措置。指行动措施不得当。 |
凿壁偷光 | 在墙上凿开一个小孔;偷借邻家的灯光读书。形容在艰苦的条件下仍坚持刻苦学习。 |
读书三到 | 形容读书十分认真。 |
怪模怪样 | 形态奇怪。 |
有国难投 | 有国家却不能回去。 |
冰天雪地 | 冰雪漫天盖地。形容非常寒冷的景象。 |
以讹传讹 | 以:拿;把;讹:谬误;错误的。把本来就不正确的东西流传出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