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ànpáo

割须换袍



割须换袍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须:胡须。形容打了败仗狼狈逃跑。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58回:“超遂令人叫拏短髯者是曹操。操闻之,即扯旗角包颈而逃。”

例子请不要笑曹操割须换袍的事


基础信息

拼音gē xū huàn páo

注音ㄍㄜ ㄒㄨ ㄏㄨㄢˋ ㄆㄠˊ

繁体割須换袍

感情割须换袍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战败狼狈样。

近义词割髯换袍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割须换袍”这个成语,虽然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像其他一些成语那样广为人知,但它却承载着一段非常生动的历史故事。这个成语源自三国时期,是关于蜀汉名将关羽的一则典故,常用来形容人舍己为人、不计个人得失的高尚品德。 ### 成语的由来 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曹操为了拉拢关羽,曾赠予关羽一件华丽的锦袍。然而,关羽为了表示对刘备的忠诚,并没有直接接受这件礼物,而是采取了一种独特的方式表达谢意:他将自己的一缕胡须割下,连同那件锦袍一起送还给了曹操,以此表明自己虽接受了礼物,但心却始终属于刘备。这一行为被后人称为“割须换袍”。 ### 成语的意义 “割须换袍”的深层含义在于,它不仅仅是一个表面的动作,更是一种精神上的象征。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到关羽不仅武艺高强,而且在道德和人格上同样值得尊敬。他用自己的行动向世人展示了什么是忠诚与信义,即使面对强大的诱惑,也能坚守自己的信念和原则。 ### 现代应用 尽管这个成语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不高,但在文学创作、历史研究以及讨论个人品德修养时,“割须换袍”仍是一个很有启发性的例子。它提醒我们,在现实生活中遇到选择时,应当如何权衡个人利益与道德责任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保持自我本色。 ### 结语 总的来说,“割须换袍”不仅是对关羽个人品质的一种赞美,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一种体现——无论是在何种情况下,都应该坚守自己的立场,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这个成语的故事,就像是历史长河中一颗璀璨的明珠,照亮了人们前行的道路,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追求更高的道德境界。

割须换袍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割须换袍的意思解释、割须换袍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成语接龙(顺接)


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初生之犊不畏虎 比喻阅世不深的青年人敢说敢干,无所畏惧。
快马加鞭 对本来跑得很快的马再打几鞭。比喻快上加快。
有胆有识 既有胆量又有见识。
尾生之信 尾生:古代传说中坚守信约的人,他为守约而甘心淹死。比喻只知道守约,而不懂得权衡利害关系。
气充志骄 谓心满意得,骄傲自大。
饥肠辘辘 饥肠:饥饿的肚子;辘辘:象声词;车轮滚动的声音。肚子饿得咕咕直响;形容十分饥饿。
流离颠沛 由于灾荒或战乱而流转离散。形容生活艰难,四处流浪。
朝令夕改 早上发的命令;晚上就改变。形容政令多改;使人民无所适从。
顾影弄姿 顾影:看着自己的身影;弄姿:做出各种姿态。对着自己的身影,做出各种姿态。形容卖弄身形,自我欣赏。
倦鸟知还 疲倦的鸟知道飞回自己的巢。比喻辞官后归隐田园;也比喻从旅居之地返回故乡。
酒能乱性 喝多酒能够使人不能自控,就会淫乱。
光前启后 犹“光前裕后”。
弟子孩儿 弟子:歌妓,妓女。婊子养的。
不治之症 治不好的病、绝症。也比喻无法挽救的祸患或无法改正的弊端、错误。
粗制滥造 粗:粗糙;滥:过多而不加以节制。原指产品制作粗糙;只求数量;不顾质量。现也泛指工作草率;不讲求质量。
冲锋陷阵 陷阵:攻破;深入敌阵。冲向敌人的防线;攻破敌人的阵地。形容作战英勇。
室迩人遥 见“室迩人远”。
满园春色 整个园子里一片春天的景色。比喻欣欣向荣的景象。
遗世绝俗 遗世:遗弃世间之事。脱离社会独立生活,不跟任何人往来。
天作之合 上天做主成全的男女结合。形容婚姻美满称心。也可用来指自然形成的聚合或天然的搭配的亲密关系。
今古奇观 奇观:奇异的景象。指古今奇怪而少见的事。
鹬蚌相争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省语。比喻双方相持不下,而使第三者从中得利。
为虎作伥 被老虎咬死的人变成鬼;又去引诱别人来让老虎吃;这种鬼叫作“伥”。比喻充当恶人的帮凶。
意惹情牵 惹:引起。牵:牵挂。引起情感上的缠绵牵挂。
翼翼飞鸾 指飞翔的样子。
挂冠归去 冠:帽子,这里指官帽。把官帽取下挂起来。比喻辞官回家。
息兵罢战 兵:打仗。停止或结束战争。
断子绝孙 指没有子孙后代。多用作诅咒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