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āodào

高牙大纛



高牙大纛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三代军队里的大旗。指军中的旗帜。比喻声势显赫。

出处宋 欧阳修《相州昼锦堂记》:“然则高牙大纛,不足为公荣。”

例子清·方文《左子正归自京师》诗:“高牙大纛千人指,底事台垣无片言。”


基础信息

拼音gāo yá dà dào

注音ㄍㄠ 一ㄚˊ ㄉㄚˋ ㄉㄠˋ

感情高牙大纛是中性词。

用法偏正式;作宾语;指居高位者的仪仗。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高牙大纛:解读古代战场上的旗帜文化》 在古代汉语中,“高牙大纛”是一则成语,它不仅描绘了古代战争场景中的壮观景象,更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与文化内涵。这则成语源于古代战场,用以形容军威赫赫、气势磅礴的军队。 “牙”指的是古代将军的牙旗,而“纛”则是指大型的军旗。在古代,将军出征时会立一杆装饰有猛兽图案的大旗作为标志,这便是牙旗。牙旗象征着将军的身份和权力,是指挥军队的重要标志。而纛,则是古代军中的一种大旗,通常由牦牛尾毛制成,颜色鲜艳,迎风飘扬,十分醒目。 “高牙大纛”一词最早出现在《后汉书·虞延传》:“建武初,为洛阳令。是时,宫省无警跸之设,大将军梁冀入朝,车骑甚盛,高牙大纛,吏民望之股栗。”这里用来描述大将军梁冀出行时的场面,表明其地位显赫,威势逼人。 成语“高牙大纛”通常用于形容军队的雄壮阵容,也可引申为形容权势显赫或声势浩大的场景。例如,在文学作品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类似“高牙大纛,列阵如山”的描写,生动地刻画了军队的严整和强大。 此外,“高牙大纛”还反映了古代中国对于秩序和礼仪的重视。在古代社会,军队不仅是军事力量的体现,更是国家秩序和社会稳定的保障。因此,军队的组织结构和行军布阵都有严格的规定,而高牙大纛作为军队的重要标志,自然也成为了展示军队纪律和秩序的重要方式之一。 综上所述,“高牙大纛”不仅仅是一个成语,它还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体现了中国古代社会对于秩序、礼仪以及军事力量的高度重视。

高牙大纛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高牙大纛的意思解释、高牙大纛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成语接龙(顺接)


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祖功宗德 指祖有功而宗有德。古代王朝尊始祖或开国之君为祖。有开创之功,其后有德之君则尊为宗。
十全十美 十分完美;毫无欠缺。
全科人儿 指父母、配偶、子女都健在的人。
食不充口 见“食不餬口”。
光前耀后 光前:光兴前业。光耀祖先,造福后代。
三人行,必有我师 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为我的老师。指应该不耻下问,虚心向别人学习。
头面人物 指在社会上有较大名声或势力的人(多含贬义)。
神出鬼入 出:出现。象神鬼那样出没无常。形容出没无常,不可捉摸。后泛指行动变化迅速。
不攻自破 不用攻击;自己就破灭了。多指不正确的理论或谣言未经批驳;就露出破绽;站不住脚了。
触目皆是 触目:目光所及;皆:都。眼睛所见到的都是。
一哄而起 喧闹;起哄。经过一阵喧闹便马上行动起来。形容无组织无计划地行动。
困而不学 困:困惑,不明白。困惑不明白却不肯学习。
离弦走板 比喻言行偏离公认的准则。
将寡兵微 寡:少;兵:士兵;微:衰败。兵少将少。形容兵力薄弱。
连珠炮 连续的火炮。比喻说话很快。
女扮男装 女子穿上男装,打扮成男子的模样。
量能授官 根据人的能力大小而授予适当官职。
异宝奇珍 珍异难得的宝物。
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 诸葛亮:三国时蜀国刘备的军师。比喻人多智广。
女生外向 向:朝着,引申为偏爱。女子成人总要结婚。指女子心向丈夫家。
流里流气 举止轻浮,品行不端。
春光明媚 明媚:鲜艳可爱;形容春天的景物十分美好。
贤母良妻 见“贤妻良母”。
家破人亡 家园被毁;亲人死亡。形容家庭惨遭不幸。
粉墨登场 粉墨:搽脸和画眉的化妆品。指化装后登台演戏。比喻乔装打扮一番;登上政治舞台。也比喻在社会生活中扮演角色;像演戏一样活动。
身败名裂 地位丧失;名声败坏。现在也形容干了坏事;遭到彻底失败。
牛骥同槽 见“牛骥同皁”。
卑鄙龌龊 龌龊:肮脏。品行恶劣下流。